洗澡搓下來的“泥”,到底是什麼?是不是搓得越乾淨越好?

南方人可能不一定有搓澡的習慣,但是在北方,搓澡很普遍,現在這種“北方特色”的行為,也有“南傳”,流行於全國的趨勢。每次搓完澡,看到自己身上搓下來的那些細條狀的“泥”,許多人在一邊感到“難為情”的同時,一邊又“很開心”,這是什麼原因呢?

難為情的是自己身上原來這麼髒,有這麼多的汙垢,開心的是這次澡“沒白洗”,感覺自己全身上下都“乾淨了不少”。

可事實上,這些搓下來的“泥”,有可能

並不全是汙垢

,每次都用力搓好幾遍,搓到再也搓不出來了,也

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洗澡搓下來的“泥”,到底是什麼?是不是搓得越乾淨越好?

洗澡搓出的泥,“成分”比我們想象中多

沒有人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即便是電視中的那些光鮮亮麗的明星,洗澡的時候搓一搓,也能搓得出泥。這其中當然有生活環境和空氣裡的

灰塵

,也就是我們都想從身體中“清理”出去的東西。但是還有著其他的物質,比如面板分泌的油脂、汗液、褪下的皮屑等。這些東西,嚴格來說,是“去不掉”,或者說“除不盡”的。因為我們的面板時時刻刻都在代謝,都有新的細胞在生成、舊的細胞在死亡。除了灰塵之外的其他東西,正是身體發生這樣

新陳代謝

後的“廢物”。只要我們不停止新陳代謝,它們就會不斷出現。

運動出汗、吃得辛辣或油膩、作息不規律,都可能讓面板油脂分泌旺盛,從而增加面板上這些“汙物和廢物”的含量。

值得慶幸的是,它們並非是有形的、明顯的,一般透過洗澡時的

浸泡和揉搓

才會出現,不然,那可太影響我們的形象了。

洗澡搓下來的“泥”,到底是什麼?是不是搓得越乾淨越好?

既然是汙物和“廢物”,儘可能地搓洗乾淨不好嗎?

看來看去,身體上搓下來的“泥”,除了灰塵這樣的“汙物”,就是代謝產生的“廢物”,反正都不是什麼身體必不可少的“好東西”,那還留著做什麼?好像更應該在每次洗澡的時候,都多搓一搓,去除乾淨了。

之後再產生的,下次洗澡時也盡力清理不就好了?並不衝突呀。

但是其實也是

不提倡

大家這樣做的。“水至清則無魚”,雖然不是說有必要故意“留”一些這樣的垃圾在面板上,但要是追求那種洗一次就洗得乾乾淨淨、纖塵不染的效果,也是很困難,並且

沒有必要

的。

洗澡搓下來的“泥”,到底是什麼?是不是搓得越乾淨越好?

過於用力和頻繁的搓洗,能搓掉的不光是身體表層的汙物和廢物,還有

部分角質層

。它如果因此被破壞、被搓得越來越薄,那麼其本身的保護面板、防範細菌入侵、降低紫外線傷害的功能,將會減弱,並且,角質層薄的人,幾乎可以看到面板下若隱若現的毛細血管,看著就很危險,生怕一個磕碰,就讓它破裂了。

總之,過度搓洗面板,可以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且,搓下來的主要成分,那些所謂的“汙物”和“廢物”,看著髒,但其實即便存在,也並不至於對身體產生多大的危害,反而是被連帶著破壞掉的角質層,損失比較大。

洗澡搓下來的“泥”,到底是什麼?是不是搓得越乾淨越好?

洗澡搓下來的泥,其實是身體表層的汙物、廢物和部分角質層,洗澡時

適度搓洗

即可,它其實是除不盡的,不需要過於糾結。一味地想追求“搓乾淨”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傷害面板保護屏障,得不償失,最好不要別這樣做。

TAG: 汙物廢物面板搓洗角質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