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藥,一小方,治冠心病近兩千年!它靠什麼?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簡易名方臨證備要》、《方劑學》、《醫方臨證指南》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今天這篇文說,我們繼續來品味經典,潛心領略中醫之美。

從何說起?還是從迄今1800多年前的張仲景說起。

三味藥,一小方,治冠心病近兩千年!它靠什麼?

一談起張仲景,我們就會想到《傷寒論》,就會想到桂枝湯、麻黃湯,就會想到感冒、外感。所以,在很多人眼中,這個張仲景,好像只會治感冒。

其實,遠遠不是這樣的。無論是《傷寒論》,還是《金匱要略》,都有很多方劑,是治療內傷雜病的。說張仲景只會治感冒,實在是對醫聖不瞭解。

比如說,仲景先師治療胸痺,可謂開了中醫之先河,為萬世豎立了榜樣。

原來,在張仲景生活的年代,老百姓物質生活極其貧困,吃不飽、穿不暖,所以一身上下,往往有虛寒之症。其中,胸陽不振,就是較為典型的一類症候。

這是一群什麼樣的患者呢?他們找到仲景先師,苦著臉,大呼“先生救我”,話音剛落便咳喘起來。詳細詢問,才知道這些人素來心胸悶痛,痛徹連背,而且氣短。整個人咳喘不寧,吐出大量白痰來。

三味藥,一小方,治冠心病近兩千年!它靠什麼?

張仲景皺眉。眼前的百姓是怎麼了?他為這些患者挨個診脈、檢視舌象,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特點——脈象沉弦或緊,舌苔白膩。

沉吟半晌,張仲景手捻鬚髯,微微點頭。顯然,他知道了箇中原委。

原來,這些患者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胸陽不振。

我們知道,我們的心胸,居於上焦,性屬陽。心胸要行氣、要行血,主一身氣血的輸布,主一身氣機的宣降。這就要求我們的心胸,陽氣旺盛。也即是說,必須有清陽之氣,注我們的心胸之內。

可是,一旦我們的心胸之陽衰弱了,會怎樣啊?這就是痰氣交阻了。因為心肺主津液的輸布。心胸陽氣不足,則津液輸布失常,所以成痰。心肺主氣的輸布和執行。如果心胸陽氣受阻,則氣行不暢,與痰互結,於是形成了痰氣互結的局面。患者的表現,就是胸悶、心痛、咳喘、氣短。

想到這裡,張仲景再看看眼前這些衣衫不整的的窮苦百姓,終於暗下決心:必須找到一個辦法,改善老百姓胸陽不振、痰氣互結的局面。這樣一來,老百姓才會轉危為安啊。

用什麼呢?

三味藥,一小方,治冠心病近兩千年!它靠什麼?

首先,仲景先師想到了瓜蔞實。這味瓜蔞實,是專門入肺的,可以滌痰散結,寬胸理氣。老百姓不是有痰在胸嗎?那就用瓜蔞實來滌盪心胸之痰。

三味藥,一小方,治冠心病近兩千年!它靠什麼?

但是,事情沒有解決完啊。痰氣之所以互結,原因在於胸陽不振。所以,還得提振心胸之陽。於是,仲景先師找到了薤白。這味薤白,性味辛溫,善於通陽散結、行氣止痛,恰好可以振奮心胸之陽。為了更好的發揮薤白的作用,張仲景還想到了白酒。白酒辛散溫通,也有通胸陽之效。

三味藥,一小方,治冠心病近兩千年!它靠什麼?

嗯,就是它們了——瓜蔞實、薤白、白酒。

於是,一張名垂千古、光耀古今的名方出現了。這就是《金匱要略》當中的瓜蔞薤白白酒湯。方見:瓜蔞實24克,薤白12克,白酒適量。現代用法,加酒適量,水煎服。

這張方,作為中醫方劑世界當中出了名的理氣劑,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忽略的。它所針對的患者,就是胸部悶痛、咳喘、短氣、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證屬胸陽不振、痰氣互結之人。用今天現代醫學的話來說,主要針對的就是冠心病、心絞痛而有上述症狀的人。

所以,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將,這張三味藥的小方子,是中國人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祖方。它對中國人心臟的保護,是非常給力的。尤其是在物質生活睏乏的歷史條件下,這張方的價值,可以用濟世良方來形容。

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此方確實可以增加冠脈血流量、增加心肌收縮力、降低血脂、抑制血清膽固醇、對動脈粥樣硬化有保護作用。

因此,我們要對這張三味藥的小方子,這份有近兩千年曆史的濟世良方,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味藥,一小方,治冠心病近兩千年!它靠什麼?

當然了。本篇文說,著力於科普,目的是讓讀者初步瞭解其中的道理。於實際應用,此方上需要辯證化裁。因此,普通讀者務必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借鑑應用,切不可自己貿然嘗試。切記切記。

好了。關於瓜蔞薤白白酒湯的故事,我們就說完了。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TAG: 心胸張仲景薤白胸陽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