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李佃貴治療胃癌經驗

國醫大師李佃貴治療胃癌經驗

▲李佃貴 國醫大師

國醫大師李佃貴的濁毒理論認為,瘀血為濁毒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又是腫瘤發生、發展及轉移的病理基礎。經過多年的臨床探索發現:瘀血與腫瘤的關係密切,70%~80%的癌症患者血液迴圈都存在微血栓(瘀血),其數量與疾病進展成正相關;有學者研究顯示,腫瘤患者血液中存在明顯的血黏度增加現象。

透過上述敘述可以理解濁毒論中胃癌的形成機理如下:多種原因形成瘀血,其阻礙氣機,瘀阻胃絡,氣不布津,血不養經,胃失濡養,胃液枯竭,使得腺體萎縮,久而不能自愈,黏膜受損,進而發生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最終形成胃癌。

國醫大師李佃貴治療胃癌經驗

李佃貴根據辨證論治、整體觀念、結合臨床表現,應用自擬的活血止痛方,治療胃癌前病變及消化道其他腫瘤,經常配合水蛭、全蠍、蜈蚣、土元等蟲類藥,起到了破血逐瘀、通經消癥的作用,因為全蠍、蜈蚣等有毒,取其以毒攻毒、解毒散結的作用,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

因水蛭味苦,與黃芩、黃連、黃柏相配伍,有清熱解毒之功;結合現代藥理研究結果,與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半邊蓮等配合,協同抗腫瘤。因水蛭味鹹,鹹能軟堅散結,使得“早癌”能夠得以消散,不至於瘀久形成惡性腫瘤;鹹能使瘀血得下,排出體外,故而將瘀血導致的各種“早癌”扼殺在搖籃中,從而使得逆轉胃癌前病變得以實現。

下面舉一個李老治療的典型病例。

典型醫案

尚某,男,時年62歲,2018年11月5日初診。訴大便頻稀伴黏液3個月,伴反覆噁心欲吐,聞油膩、刺激性氣味尤甚,頭皮、手指、臉部,針刺樣疼痛,疼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皮膚髮黑,平素少許清淡飲食,夜眠一般,大便不規律,每日8~10次,伴有黏液,偏細,舌頭髮麻,舌暗紅中部可見瘀斑、瘀點,脈沉弦。患者結腸癌術後,第四期化療,糖尿病,雙肺結節,膽囊結石,膽囊炎,心律失常,房顫。

查體:

腹部平坦,可見手術疤痕,全腹按之柔軟,劍突下輕壓痛,肝脾肋下緣未觸及,無肌緊張及反跳痛,墨菲氏徵陰性,麥氏點無壓痛,腸鳴音活躍,6~7次/分。

症候分析

:患者平素過食生冷,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溼邪內生,鬱久化熱,釀成溼熱,漸成濁毒。濁毒阻礙氣機,胃失和降,則見胃脘脹滿,胃氣上逆則噯氣;濁毒內蘊,加之結腸癌術後導致瘀血內停,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故可見區域性針刺樣疼痛,疼痛固定不移;濁毒犯及腸道,則大便質地黏膩,排出不爽,舌暗紅,中部可見瘀斑、瘀點,脈沉弦為瘀血內停、濁毒內蘊之徵象。

診斷:

(瘀血內停、濁毒內蘊型)腹瀉(結腸癌術後)。

治則:

活血止痛,化濁解毒。

方藥:

方用自擬的活血止痛方與化濁解毒方加減。藥物如下:五靈脂15g,生蒲黃9g,砂仁15g,水蛭9g,全蠍9g,蜈蚣3g,白花蛇舌草15g,黃柏15g,黃芩12g,黃連12g,半枝蓮15g,紅景天15g,板藍根15g,川樸9g,枳實15g,蘇梗15g,青皮15g,香附15g,百合15g,烏藥10g,當歸12g,川芎12g,白芍30g,茯苓15g,白朮10g,甘草6g,薑黃9g,茵陳15g,藿香15g,每日1劑,文火煎煮2次,每次40分鐘,共取汁400ml,早晚飯前半小時溫服,連續服用20劑。

2018年11月26日二診:

患者服藥後噁心欲吐症狀減輕,頭皮手指臉部針刺樣疼痛好轉,皮膚髮黑,平素少許清淡飲食,夜眠一般,大便不規律,每日5~6次,伴有黏液,偏細,舌頭髮麻,舌暗紅中部可見瘀斑,脈沉弦。

調整藥物如下:

五靈脂15g,生蒲黃9g,砂仁15g,水蛭9g,全蠍9g,蜈蚣3g,百合15g,烏藥10g,當歸12g,川芎12g,白芍30g,茯苓15g,白朮10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蓮15g,蘇梗15g,青皮15g,香附15g,甘草6g,薑黃9g,川樸9g,枳實15g,茵陳15g,藿香15g,每日1劑,文火煎煮2次,每次40分鐘,共取汁400ml,早晚飯前半小時溫服,連續服用20劑。

2018年12月20日三診:

患者服藥後偶爾噁心,無慾吐症狀,頭皮手指臉部、針刺樣疼痛消失,面板正常,平素少許清淡飲食,夜眠可,大便規律,每日2~4次,伴少許黏液,呈條狀,舌頭髮麻,舌暗紅中部可見瘀點,脈沉弦。

調整藥物如下:

五靈脂15g,生蒲黃9g,水蛭9g,全蠍9g,莪術9g,百合15g,烏藥10g,當歸12g,川芎12g,白芍30g,茯苓15g,白朮10g,白花蛇舌草15g,黃柏15g,黃芩12g,黃連12g,半枝蓮15g,紅景天15g,板藍根15g,蘇梗15g,青皮15g,香附15g,甘草6g,每日1劑,文火煎煮2次,每次40分鐘,共取汁400ml,早晚飯前半小時溫服,連續服用20劑。

一個月後電話回訪知曉患者主訴症狀基本消失,囑其續服藥半月,可減為2日1劑,便可停藥。

按:

活血止痛方中水蛭、全蠍、蜈蚣破血逐瘀,活血止痛,攻毒散結。水蛭,別名螞蟥,是一種吸血環節動物,以乾燥的全體入藥,首載於《神農本草經》。性平,味鹹苦,有小毒,歸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說明其含有的水蛭素,具有阻止凝血酶對纖維蛋白原的作用,用於抗血凝的治療;同時還具有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味鹹苦,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又墮胎。”《藥性論》曰:“主破女子月侯不調,欲成血癆,癥塊,治血積聚。”《日華子本草》記載:“破癥結。”《局方》雲:“消癥散結,利膀胱,下胎破血調經閉,善吮癰疽,理折傷。”

化濁解毒方中,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半枝蓮清熱解毒,利溼散結;黃芩、黃柏、黃連苦寒燥溼、瀉火解毒;茯苓、白朮健脾化溼。應用《醫學三字經》中百合烏藥散結合《金匱要略》中的當歸芍藥散,起到了疏肝健脾、活血通絡、化脾利溼的作用,配合蘇梗、香附理氣疏肝、散結消痞;枳實、厚朴輔助實現了胃以“通”為降的生理功能,協調配合排除濁毒。

內容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2020年9月16日第五版,作者: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中醫院 李任鋒

TAG: 15g9g12g水蛭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