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丨《萬興堂》藥店與“張儉膏藥”

資料丨《萬興堂》藥店與“張儉膏藥”

界首城向義街萬興堂藥店舊址。

《萬興堂》藥店與“張儉膏藥”

“張儉膏藥”始創於張金儉之父張洪烈,傳至張金儉其處方更加完善,製作工藝巧妙,治療範圍更大,效果更佳,廣大群眾譽之為“張儉膏藥”,祖傳四代已有百餘年曆史,經久不衰。

張洪烈祖居界首城東郊張樓村,1876年生,1936年去世。青年時期在界首城向義街開設《萬興堂》藥店,經營地道藥材和土雜物品。由於張洪烈有一定的醫藥基礎,自制一些膏、丹、丸、散治療常見病。龍其自制外用膏藥,屢見功效,久而久之,鄰里間多有所知,偶有疔癤病前去求藥,卻藥到病除,先則無償施捨,繼則廉價售之。廣大群眾見此膏藥價廉效好,求醫者日益增多。張洪烈在製藥和醫療實踐中,不斷總結診療經驗,先則治療疔癤瘡小疾,繼而對癰疽搭背無名紅腫者,亦來求治。由於治療後範圍不斷擴大,張洪烈在製作膏藥過程中,因病情不斷添加藥物。

張金儉自幼學習醫術並有一定的詩書文化知識,其父逝世後主持《萬興堂》店務,對膏藥進行創新研製,並將處方和製法、治療範圍固定下米,在原有基礎上發展提高,使“張儉膏藥”成為界首一枝獨秀,名聲遠揚。張金儉以自制膏藥為主,兼理常見疾病,平時施醫舍藥在所不計,並常以錢物接濟他人,至張金儉去世,《萬興堂》成為興旺發達時期。“張儉膏藥”後繼有人,其子張萬倉,自幼製作膏藥,發奮攻讀醫學書,主持《萬興堂》後,專內科,精婦科,治理四時雜症。張萬倉去世後,其子張興誠於1955年以《萬興堂》產業參加公私合營界首縣醫藥商店,並擔任會計職務。1982年,張興誠在醫藥公司退體,仍維續製作“張儉膏藥”。

“張儉膏藥”主要成份與製法:松香一斤,乳香、沒藥各一兩,樟腦2兩,甘石半錢,麝香珍珠適量,共研成細末,蒸化燉制而成。

主治與功能,本品具有散積活血化淤之功能,主治紅腫,無名瘡毒,癰疽搭背等。

題圖為界首城向義街萬興堂藥店舊址。

資料丨《萬興堂》藥店與“張儉膏藥”

資料來源:《界首市中醫中藥志》

文字錄入:柴進

TAG: 膏藥萬興堂張儉張金儉張洪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