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子裡有顆“不定時炸彈”,深圳五旬女子右臉麻木

不久前,秦女士(化名)突然右半側面部麻木,隨後右半側大腦也開始變麻,去醫院檢查,竟然是腦子裡有顆“不定時炸彈”——腦幹海綿狀血管瘤,隨時都有可能“爆炸”,危及生命。

近日,在神經內鏡聯合顯微鏡下,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神經外科張慶華教授團隊勇闖“生命禁區”,順利切除秦女士腦幹巨大海綿狀血管瘤,成功拆除了“炸彈”,其面部麻木症狀也解除。

2022年1月25日,秦女士順利康復出院,回家過年了。

腦子裡有顆“不定時炸彈”,深圳五旬女子右臉麻木

腦袋右半側麻木,以為是中風

秦女士今年56歲,深圳一公司職員,今年1月初,她突然發現自己右側面部麻木了,一開始沒有在意,以為是沒有休息好。然後,一週過去了,右臉麻木的症狀不但沒有緩解,而且整個頭部的右半側都麻木了。

“難道是中風了?”秦女士猜測。感覺不對勁,她立即到深圳市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就診,在神經外科門診,醫生詢問其病情後,安排她做了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她的大腦的腦幹長了一個海綿狀血管瘤,且伴有出血跡象。

腦幹海綿狀血管瘤是位於腦幹的海綿狀異常血管團聚集,是血管畸形的一種特殊型別,被認為是人腦裡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慶華介紹,出血是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的臨床特徵,微量出血可無臨床表現,或者出現輕度頭痛、頭暈、面部或者肢體麻木等症狀,但是出血量大或者反覆出血,可造成患者出現嚴重神經功能障礙,比如持續嚴重頭痛、面部及軀幹感覺異常甚至癱瘓、吞嚥困難及行走不穩等,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死亡。

研究顯示,約20%的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出血可造成患者死亡,反覆出血死亡率更高。

腦子裡有顆“不定時炸彈”,深圳五旬女子右臉麻木

“腦幹第一次出血是為患者敲響了警鐘,若不及時治療,此後出血間隔期會越來越短,往往每一次出血,都伴隨著症狀的進加重,神經系統症狀恢復的可能性極低,危險性會越來越高,當出血量達到10毫升以上,患者死亡率高達百分八十以上。”張慶華說。

幸運的是,秦女士入院檢查的時候,其腦幹海綿狀血管瘤是第一次出血,且出血量並不多,得搶在這顆“炸彈”爆炸前趕快治療。否則,它一旦破裂大出血,隨時危及生命。於是,神經外科醫生立即將她收治入院。

4小時“抽絲剝繭”,成功切除血管瘤

目前,手術全切病灶是防止血管瘤再岀血的最有效手段,也是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的治療首選。然而,要做這個手術卻並不容易。

大腦,人體的“司令部”,也是人體最精密的“儀器”,最大的神經中樞,擁有140多億個細胞,結構複雜、分割槽精細,稍有損傷,輕則功能缺失,重則危及生命。而腦幹是人體的生命中樞,也是大腦的核心司令部,其大小如人的拇指頭般大,隱藏在顱腦最深處,它還管理調節人體的體溫、呼吸、迴圈、感覺、運動等重要的神經功能。

對於神經外科醫生來說,普通的開顱手術已經複雜危險,而要在腦幹上“動刀”,更是難上加難,風險極大,一旦腦幹重要核團受損,隨時可能死亡。因此,“腦幹”是神經外科界公認難度最大的領域,長期以來被稱為腦部手術的“生命禁區”,手術難度和風險極高。目前,腦幹手術在我國絕大多數醫院仍被視為難以完成的手術。

腦子裡有顆“不定時炸彈”,深圳五旬女子右臉麻木

2022年1月14日,在麻醉科及手術室全力配合下,張慶華教授團隊為秦女士實施“腦幹海綿狀血管瘤顯微切除術”。

在術前準備後,藉助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神經導航系統、顯微鏡及神經內鏡等高階專業裝置,張慶華教授小心翼翼地進行“抽絲剝繭”,遊離了患者腦幹重要的神經血管和神經纖維。經過4個多小時的努力,終於精準地切除了位於腦幹位置的海綿狀血管瘤。

勇闖“生命禁區”,屢創生命奇蹟

手術很成功,秦女士術後恢復也很快。

術後第一天,她就能正常說話了,右臉也不麻木了。術後第二天,她就能下床活動、自主進食,四肢活動也正常,沒有明顯神經功能障礙,身體各項指標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1月25日,經過10天的康復,秦女士順利出院回家過年了。

近年來,隨著神經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以及術中神經導航、MRI、神經電生理監護等高科技手術裝置的應用,腦幹這一“生命禁區”正在被逐步跨越和突破,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安全全切成為可能。不過,腦幹手術對手術醫生的要求極高,不僅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嫻熟的技術,還要非常有耐心和耐力,目前仍只有極少數的神經外科醫生才敢闖“生命禁區”。

“做這個手術就像在走鋼絲,要非常非常小心,稍有不慎,患者可能就下不來手術檯。”張慶華說。腦幹周圍神經密佈,與腦組織、血管緊密粘連,想要把包繞血管瘤的神經血管分離,術中需要保護好腦幹、腦神經及血管,不能破壞其結構和功能,即便手術順利切除腫瘤了,術後監護也十分重要,任何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疏忽。

腦子裡有顆“不定時炸彈”,深圳五旬女子右臉麻木

據介紹,近兩年來,協和深圳醫院神經外科張慶華教授團隊勇闖“生命禁區”,已廣泛開展顱底及鞍區腫瘤切除手術,包括顱內蝶骨嵴腦膜瘤、巖斜區腦膜瘤、視神經鞘瘤、小腦腫瘤、垂體大腺瘤、顱咽管瘤、松果體區腦膜瘤以及大腦神經膠質瘤等腦部高難度手術,手術方式也朝著微創化、精準化、個性化治療方向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神經外科團隊的診治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幅提升,讓深圳市民在家門口真正享受到了高質量、高水平的腦外科診療服務。

【記者】丁侃

【通訊員】向雨航 何長春

【作者】 丁侃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TAG: 腦幹血管瘤海綿狀手術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