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傳統中醫正骨推拿手法

《羅氏傳統中醫正骨推拿手法》講義

羅氏正骨法簡介

“羅氏中醫正骨法”,是古老園林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現代中醫領域中的一塊瑰寶。因其手法獨特,治癒率高,深受國內外醫生和患者的歡迎,傳承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羅氏中醫正骨以手法治療復位扶正、接骨、續筋、固定和用藥的獨到之處,與西方醫學骨科相比有很多超越性的優勢,是中國傳統醫藥學骨傷科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本身就是中醫悠久歷史的文化載體,和億萬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高的歷史認識和醫學研究價值。加強對它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促進傳統中醫骨傷科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羅有明老太太作為羅氏正骨法的重要傳人和傑出代表,她樂善好施,救死扶傷,不求名利的高尚醫德也同高超的醫術一樣得到了世人的廣泛認可,皆稱之為“雙橋老太太”,譽為“接骨聖手”、“骨傷科聖手”、“仁心聖手”、“良醫仁心”,更得到了的讚譽。

羅氏三百年來的醫學光輝史,為了人類的健康、生存,相續而延續至今。經羅氏中醫學族代代的努力和不懈的拼搏,現已發展為系統的、業已成熟的羅氏正骨法。

羅有明行醫70餘年來,治好了數以萬計的骨科科患者,惠及國內、外及港、澳、臺等20幾個國家和地區。她在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正骨經驗。50年代就名揚京都,被人稱為“中華一絕”、“正骨神醫”。

從羅氏中醫家族史的第六代、第七代傳人總結的先祖傳統醫學精華部分證明,不論是骨折、骨關節脫臼或軟組織損傷,只有掌握穩、準、輕、快和兩輕一重三定點的診療手法,也就是輕而巧妙熟練的手法,才能使患者痛苦小,療效好。

羅氏正骨法的總特點:手法診斷,手法治療。

透過觸診檢查,很快能確定損傷情況。始終能貫穿在治療手法之中,所以患者能得到較快的恢復。

在治療上,要視損傷部位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治療三要素、用藥原則等,羅氏37個基本治療手法,能貫穿在不同的治療方法之中。在一法多用,多發共用的基礎上,繼以迴圈用之,便可產生好的療效。

用手:輕輕觸控檢查損傷的情況

用耳聽或用指力的敏感度:覺察筋、骨、肌肉損傷的聲音

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況及疾病的症狀,然後才可對症治療。

力圖做到“三兼治”:

正 骨 ---- 矯正斷骨;

正 筋 ---- 拔正或復貼遊離、浮起、扭轉、出槽的筋腱;

正肌肉 ---- 併攏損傷後分離、腫脹浮起的肌肉。

“三兼治”三者同時治療,能縮短癒合日期和避免後遺症的發生。

羅氏傳統中醫正骨推拿手法

羅氏正骨的原則包括:

手法整復;

包紮固定;

正骨用藥;

功能鍛鍊。

正確地運用“輕—重—輕”手法的順序,就能使患者疾患解除而不易留後遺症。

羅氏正骨法“正骨、正筋、正肌肉”三項同步的三兼治治療,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缺一不可;

在骨折治療時運用“三兼治”方法,分筋、理筋、順筋、復貼肌肉等手法是必不可少的。

羅氏正骨法的功效:

由於這一方法將正骨、正筋、正肌肉三項同步進行,

它既治療了骨折,

又同時治療了筋腱、肌肉,疏通了氣血,

從而縮短了骨折的癒合期,功能恢復較快,

同時也避免了後遺症的發生,

是一套可行而完善的治療手法。

第一章 羅氏正骨手法

經驗證明,無論是骨折、骨關節脫臼或軟組織損傷,在診療整復時,都要掌握穩、準、輕、快和兩輕一重、三定點的手法。

穩,就是要求正確進行檢查,以識別損傷的型別、程度,以及有否合病症的發生,以免誤診。

準,是在穩的基礎上對症治療或辨證施治。

輕和快,是用巧妙熟練的手法調整人體各種傷患生理機能的不平衡因素。

兩輕一重手法,就是開始要輕,但一重也不是強行,而是在一兩次輕度手法達不到治療目的時,再採取重一些的手法。

因此,只要在穩、準、輕、快診療手法的基礎上,繼以迴圈用之,就可達到患者痛苦小,治療效果好的目的。

一、診療要訣

凡正骨者必察其行,詢其源,觸其位,聞其聲,施其法,觀其志意與其疾能,方可療以筋骨之患。

言正骨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惡於正骨者,不可於言志德之巧。

傷不許治者,傷必不治,治之功則微矣。

上是講在用手法之前,必須先看看損傷部位的輕重,有否畸形,問問病人的損傷原因。勉強給病人治療,也不能得到預期的療效。

二、五言三十七字令

摸接端提拉,扳撥按摩壓。

頂擠蹬揉捏,鬆解點穴“法”。

捧攏復貼“用”,旋轉“與”推拿。

搖擺掛牽引,分離叩擊打。

“診療則選手”,“患者幸福家”。

以上去掉帶引號的字,共三十七個基本手法,在診療中,只有根據不同病情,靈活掌握和運用這些手法,才能獲得好的療效。

三、手法治療三要素

三要素是:力點、量、角度。

手法治癒率高的因素即是:力點、量和角度上的融匯。

四、正骨法則五要素

斷而續則固、固而須則適、紺而須則祛、僵而須則軟、節不利而活之。

五、三兼治

正骨:矯正斷骨、錯位合攏還原位。

正筋:撥正或復貼遊離、浮起、扭轉、出槽的筋腱。

正肌肉:併攏損傷後分離、腫脹浮起的肌肉。

三兼治,在治療上完善了手法的作用。在三者之間的關係上,如還納組織的歸位,對愈後的確保功能,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改變了只管骨折,不顧軟組織功能障礙的缺欠。三者同時治療,能縮短癒合日期和避免後遺症的發生。

六、兩輕一重

一輕:即手法診斷要輕,運用手法治療時,開始要輕。

一重:是在輕度手法治療適應的基礎上,逐步加重一些手法,一直到緩慢加重達到手法治療目的為度,而不是強行。

二輕:在達到手法治療目的後,再用輕度手法鬆解,以恢復周圍組織受累、疲勞等現象。手法後患部即感輕鬆、舒適。

此法能避免患者精神緊張、患部及周圍組織緊張,是解決復位難的有力措施。

七、三定點診療法

三定點是羅氏正骨診療手法之一。

三定點,是基本定點。臨床可根據傷部位的不同,採取多點。

此法既可貫穿在某些治療手法之中,又可在診斷時用還可做複診時檢查,因此稱其為三功法。由於三定點法易理解,故以此為名。

例如,橈骨遠端骨折用此法時,既可固定骨折外,也可在治療手法和檢查對位後的復位情況下用,穩妥可靠。

八、治療線

1、腰腿痛治療線:

以往的臨床實踐證明,腰骶部有6個壓痛點:

4.5椎旁:腰骶處;骨邊;秩邊;環跳;坐骨部。

這6個疼痛點,可由於脊柱軟組織損傷、瘀血腫脹、輕度骨折、骨瘤、結核、風溼性脊柱強直、骨質增生、軟組織鈣化、腰椎間盤脫出症、梨狀肌損傷、脊神經根炎、黃韌帶增厚等,而反應在不同部位。

為了緩解各種疾病引起的腰腿痛,在腰4、5椎以上發病時,點壓或掌根順壓:腰俞;環跳;風市;委中;陽陵泉;崑崙。

在腰、骶以下發病治療時,拇指點壓或掌根順壓:秩邊;坐骨部;委中;崑崙。中強度。

羅氏傳統中醫正骨推拿手法

2、頸椎綜合徵治療線:

對頸椎綜合徵引起的頸椎側彎、後凸畸形、頭暈、頭痛、頭皮鬆軟、視力模糊、視物雙影、耳鳴、多夢、失眠、眩暈等,除在頸椎部施矯形手法外,還可點穴:印堂、太陽、百會、風池、安眠1、失眠2和雙手指腹點壓運動區,然後鬆解頸部和肩背部,活動雙肩。這樣能使眼睛明亮,雙影消失,頭部及頸間背部輕鬆。除風池、安眠1、安眠2強度點壓5秒外,其餘均中度點壓。

九、手法作用四則

一感、二松、三通、四輕。

感:感覺。指疼痛或酸、麻、木、脹等。

松:疏鬆。指手指鬆解,治療後,疼痛攣縮而緊張的組織得到了鬆解。

通:暢通,指損傷後的結締組織被整復、鬆解後,氣血、經絡暢通無阻。

輕:輕鬆愉快病則除。

感、松、通、輕四個字表明瞭羅氏正骨手法的診療作用。

羅有明正骨治療原則包括:

手法整復;

包紮固定;

正骨用藥;

功能鍛鍊。

十、羅氏正骨法特點淺析

手法,或稱為手法治療,是醫生臨症時採用的以手法為主的治療手法。它採用各種術式,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1)羅有明正骨特點之一“穩”:

骨傷科的患者,多以跌撲閃挫、撞擊、壓砸、車禍等原因前來就診.而無需在某一部位長時間地反覆地重複一個手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治療效果,避免不良反應。

2)正骨法特點之二“準”: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祖國醫學既強調人體內臟與體表各部組織器官的協調一性,也重視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性。一種疾病的正確診斷,來源於各項必要的檢查。這些,都是在一個“準”字的指導下進行的,應用自如,便可收到預期的療效。

羅有明正骨法特點之三“輕”與“快”:

《醫宗金鑑 正骨心法要旨》中說:“傷有輕重,而手法各有所宜。”

輕—重—輕的治療順序,

一是根據病情的需要,輕重適度,該用輕手法的時候,不應用重手法;

二是在治療過程中,無論病情輕重,治療開始輕,以消除患者的鄂緊張情緒,使患者能夠與施手法者密切配合,還可避免淺層組織損傷的診斷遺漏;

治療後,按照患部的深淺程度與移位程度,適當的重,但重而不滯,重中有巧,以巧力帶重力‘治療後期輕,以疏通經絡氣血,輕而不浮,輕重適當。

“快”指的是手法純熟,靈活,輕巧,手法配伍辯證加減得心應手,迅速敏捷,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儘量達到“法施驟然人不知,患者知痛骨已攏”的要求。

4)正骨法特點之四“三兼治”:

當骨的連續性遭到破壞後,肌體因失去槓桿和支柱的作用而導致功能障礙,與此同時,周圍組織的腫脹、瘀血隨之而來。

“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

這就是說,骨折後出現的氣血執行不利,肌肉的穩定因素同樣也可以引起功能障礙。它們之間相互連繫,相互制約。

5)羅有明正骨法特點之“一法多用,多法共用”:

正常機體損傷後,鑑於損傷機制、固定的手法模式是不能達到理想療效的.身體素質、損傷部位與程度,可以出現各式各樣的臨床表現。在治療階段,

羅有明正骨法,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易於掌握。

但經臨床實踐證明,這種認識是片面的。

它的手法技巧是很深奧的,它以手捫之,自悉其情,知其體相,識其部位,可認識X光片反映不出來的疾患,如肌肉、肌腱、韌帶、關節軟骨等損傷以及面板的寒熱溫涼。

而這些病症,會給病人帶來痛苦,或是影響部分功能,甚則出現後遺症。

這些,全憑著一雙靈敏的手去感覺、去診斷、去治療,方法既簡單、方便,又療效好。

十一、手法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適應症

1,適用於一切急性筋傷及慢性勞損性筋傷而無面板破損及筋完全斷裂的患者。

2,適用於骨關節有錯位不合縫的患者。

3,適用於急性傷後或因治療不當而引起關節僵直的患者。

4,適用於骨折,脫位後期關節僵直及筋脈肌肉萎縮的患者。

5,適用於因骨性關節病及痺症而引起的肢體疼痛,關節活動不利的患者。

(=)禁忌症

診斷尚不明確的急性脊柱損傷伴有脊髓症狀的病人。

急性軟組織損傷區域性腫脹嚴重的患者早期禁用手法。

可疑或已經明確診斷有骨關節或軟組織腫瘤的患者。

骨關節結核,骨髓炎,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骨病患者。

有嚴重心,腦,肺疾患的患者。

有出血傾向的血液病患者。

手法部位有嚴重面板損傷或面板病的患者。

妊娠3個月左右的孕婦。

有精神病患者,又不能和醫者合作的患者

第二章 羅氏正骨手法要領及功用

一、常用的觸診手法

1.摸

手摸心會。古人用於診斷,為擅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驟,達到“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但臨症,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的目的。

2.單拇指觸診法

用一手拇指腹橈側,在患處觸控肌肉、韌帶與纖維組織等,沿脊柱的縱軸方向垂直、順序依次左右分撥、摸、按。

還是骨折或脫位(圖1)。

3.雙拇指觸諺法

雙拇指微屈,拇指輕度背伸外展呈八字式,用雙拇指指腹的橈側在患處觸控纖維、肌肉、韌帶,沿脊柱方向垂直按順序依次左右分撥,檢查有無纖維剝離、變硬攣縮、彈性變差,以及棘突位置、棘間隙大小的異常變化等。檢查時患者端坐在方桌上,向前彎腰35°左右(圖2)。

4.三指觸診法

多用於脊柱。中指架在脊柱棘突上,食指、無名指分別放在棘突旁,速沿脊柱滑下,以檢查生理曲線消失、反弓張、成角、後凸內陷畸形及棘上韌帶剝離、棘突偏歪等(圖3)。

5.中指、無名指觸診法

用中指、無名指端,沿肌肉、肌腱走行點觸及滑行,檢查肌肉及筋損傷變異情況。(圖4)

6.立指檢查法

用拇指立起之頂端,觸控脊柱兩側及手、足部位的損傷情況(圖5)

7.全指掌觸診法

用單手或雙手及兩手交替沿肢體及軀幹滑行觸控、檢查傷部有否異常變化。例如四肢傷患處,檢查軟組織損傷骨折情況(圖6)。

8.指掌背部觸診法

用指掌背部觸控損傷區域性及周圍,可清楚的辯別溫、熱、涼等感覺,進而幫助診斷(圖7、8)。

9.擠壓法

用手擠壓患處上下、左右,前後。如發生擠壓痛表示有損傷,此法有助於鑑別是傷筋,還是骨折(圖9、10)。

10.叩擊法

是利用衝擊力來辨明有無骨傷的一種方法。脊柱損傷時,叩擊頭頂。則證明骨折斷端即在此處,如有壓痛,而無叩擊痛,則表示可能是傷筋。

11.旋轉法

用手握住傷肢下端,輕輕旋轉,做外展、內收,外旋、內旋,提上按壓等活動,以觀察關節有無活動障礙 (圖11、12)。

12.屈伸法

用手握住傷部鄰近的關節,做伸屈動作,並將屈伸的度數,作為測量關節活動及功能的依據。旋轉、屈伸時,需與患者健側主動的屈伸與旋轉活動進行對比(圖13、14)。

13.扳壓觸診法

即用雙手檢查頸椎,一手扶扳患者頭頂部。另一手拇指置於有陽性反應的棘突旁,扶頭部的手向側後扳頭,置於棘突旁之拇指稍給微小壓力(圖15)。

14.拇指、食指二指檢查法

用拇指、食指置於患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裡到外,進行觸控。主要用於四肢及手足骨骼及傷筋情況的檢查.鎖骨、肋骨的檢查,也多用拇指、食指檢查(圖16)。

15.觸控疼痛

根據壓痛的部位、範圍、輕重程度,來鑑別是骨傷還是筋傷。有尖銳物的壓痛部位、表示有骨傷(圖17)。

16.摸畸形

觸控患部畸形、突起或下陷,可以判斷骨折或脫位的性質、位置、移位的方向及重疊,成角、扭旋等情況。如橫斷骨折移位時,突起下陷明顯。如突起下陷不在水平線上,多為斜行骨折。

17.觸控中斷

用手觸控骨幹,若指腹下有骨幹不銜接感,應懷疑骨折。沿肌筋走行觸控,指下有中斷感,則為肌筋撕裂。這種骨、肌、筋的斷裂傷,為擠壓、暴力所致。

18.觸有稜骨

用手觸之指下有稜脊的感覺,如斜行,螺旋形骨折未穿破面板,均能觸到折斷稜骨。正常骨也能觸及到稜骨,如脛骨等,應注意鑑別。

19.觸有尖突

用手摸觸之處有尖突感,如斜行、粉碎性骨折將要穿破面板的骨茬,很容易觸到尖突之物.

20.異常活動

用手觸控正常骨幹時,不在關節部位而出現假關節的異常活動,標誌著骨折部位。

2l.觸控骨擦音

用手觸控傷處,發出的骨質摩擦的聲音,統稱骨擦音。另外,還有觸控患部時傳導到醫者之手的聲音。這些均為醫生診斷不同型別的骨折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22.三定點檢查法

用拇、食、中三指,分別置於骨折部位,呈等腰三角形定點,或不等邊三角形定點,均能觸控到骨折及骨關節脫位的情況。

骨折及骨關節脫位整復後,同樣用三定點檢查法,,比較準確可靠.

三定點檢查法適用於橈骨遠斷骨折,指、趾骨折及脫位,以及脛、雙踝、鎖骨骨折等部位(圖18)。

三定點檢查法,是用三指分別置於骨折及脫位的三個不同點,以觸知上下、左右骨折的性質及脫出的方向,這是羅有明正骨手法特點之一。

羅氏傳統中醫正骨推拿手法

二、治療的基本手法

1.接法

接法是正骨方法的總稱。《醫宗金鑑 正骨心法要旨》說:“接者謂使已斷之骨合攏一處,復歸於舊也。凡是骨之跌傷錯落,或斷而兩分或折而下陷,或碎而散亂,或岐而旁突,相其形勢,徐徐接之,使斷者復續,陷者復起,碎而復完,突者復幹。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後而兼用之。是在醫者之通達也。”都稱為接法。

2.端法

用兩手或一手拿定應端之處,從下向上或從外向內側端託(圖19).

治療範圍:骨折、脫位、軟組織損傷,如頸椎錯位,頸部軟組織扭傷及落枕。臨床四肢骨折的端託遠端湊近端,以及肩關節脫位端關節肱骨頭等都用端法。

3.提法

是將陷下之骨提出還原的手法。可用手提或用繩索提,使斷骨復位(圖20)。

治療範圍:傷筋的治療常用此手法,如斜方肌、背肌等傷筋,鎖骨、肋骨、尺橈骨、脛腓骨骨折的治療過程均有提的手法。

4.捏法

用單手或雙手拇指和餘四指併攏的指腹在患處緊捏,輕重適當(圖21,22)

治療範圍;脫位及骨折。如指,趾、關節脫位、斜行骨折、橫斷骨折和其它型別的骨折(無重疊現象者),以及尺、橈關節分離等。

5.按法

用單手或雙手掌根、手指按患處及傷患部兩端(圖23)。

治療範圍:脊柱骨折伴脫位,肩鎖、胸肋等關節脫位、骨折及四肢各部骨折、移位、成角畸形的治療,腰背部軟組織損傷等的治療也用按法。

6.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根部將錯位、折骨、扭筋推回正常位置(圖24)。

治療範圍:軟組織損傷之瘀血腫脹、脊柱側彎、腰椎間盤脫出症、骶髂關節錯位、腱鞘囊腫等的治療。

7.拉法

用單手或雙手施力於患部上下兩端,對抗牽拉(圖25).

治療範圍:關節脫位及骨折,如移位有重疊、成角畸形者。才能提高整復的成功率。

8.扳法:

醫生用手扳頭部、肩部及四肢的手法

治療範圍:頸椎病、扳頭部。胸椎病、扳肩部。腰椎病、搬動肩與腿等。

9.復貼法

醫者用拇指指腹及掌根在傷處進行復貼復位的手法。即將剝離、移位、撕脫、骨折造成的軟組織損傷,用拇指及掌根整復到原來的解剖部位。此手法是貫穿於治療骨折、脫位.軟組織損傷始終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法(圖27~29)。

10.扳撥法

醫者用一手扶患者額部,一手置於錯位、成角、畸形、偏歪、隆起的部位.隆起部位之手拇指撥推隆起部位,兩手同時用力(圖30)。

治療範圍:主要適用於頸椎骨折、脫位。半脫位,頸間盤脫出症,頸椎關節紊亂,落枕及軟組織損傷造成畸形等的治療。

11.分離法

單手或雙手拇指端置於患處.左右,上下、前後分離的手法(圖31~33)。

治療範圍:主要治療骨折、關節脫位、軟組織損傷後造成的粘連、攣縮,斑痕、增生等.當摸不到粘連、增生,攣縮的軟組織部位時均可.

12.掛法

是醫生用雙手按、推、端、挾送幾個手法連貫動作的敏捷手法,常用於整復杵臼關節脫位(圖34,35)

治療範圍:主要治療下頜關節脫位及肩關節脫位等。

13.推轉法

醫生一手握骨折近端,另一手握其遠端,再用力牽拉、推轉。轉動推轉的方向與骨折旋轉畸形相反,可使骨折旋轉錯位復歸原位。

14.搖擺法

用一手或雙手握住損傷的關節遠端,或一手握遠端,另一手握損傷的關節處,做各方向的旋轉活動的手法(圖36,37)。

治療範圍:治療關節部位的損傷,分離粘連,鬆弛痙攣,恢復僵硬關節的活動機能,如肩、肘、腕、髖、膝、踝等關節

15.迴旋法

醫者兩手分別握住遠近端骨折段,按原來骨折移位的方向,逆向迴旋,導引斷端相對,使骨折復續.

治療範圍:此手法多用於骨折斷端之間有軟組織嵌入的股骨幹,或肱骨幹骨折,或經過不正確的處理造成背後移位的斜面骨折.迴旋法必須謹慎,以免損傷血管、神經,如感覺有軟組織阻擋,即應改變回旋方向,使背靠背的骨折斷端變成面對面的骨折後,再整復其它移位.迴旋時要在助手的牽拉下進行。

16.分筋手法

用雙手拇指或單手拇指在患處與纖維韌帶,肌肉方向呈垂直彈撥(圖38—40)。

治療範圍:主要用於頸椎病的治療、脊柱疾患的治療手法,如頸部項韌帶、斜方肌、崗上肌、腰肌、四肢肌筋等。對於慢性損傷,分筋手法可分離軟組織的粘連及筋翻筋錯,神經離位等,有疏通經絡,促進區域性氣血迴圈,和營調氣等作用。

17.理筋手法

用雙手拇指或單拇指將移位的軟組織如韌帶、肌犍、肌纖維、神經等扶正,再用拇指指腹或掌根部按壓推,復平,使組織恢復均以此法為主。本法也是治療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的輔助手法之一、講“凡肌筋隆起,必有骨錯。”在治療骨關節錯縫時,也須先用理筋手法.

羅氏傳統中醫正骨推拿手法

18.解痙法

用手指腹、掌根部在軟組織損傷部位周圍、關節臨近處施撫摸、揉、擦、搓、拿、拍擊點壓等多變手法

治療範圍:此手法靈活多變,是緩慢而輕柔的手法,主要用於力或直接暴力所致的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區域性組織痙攣性組織發緊僵硬,或臨近關節部位的軟組織受累,以及關節折、脊柱疾患整復前。

19.點穴法

點穴治療,是用拇指或中指及其它各指(按其部位適當選用手指),循經取穴點壓的手法。取穴多在傷患部及其上下附近(圖45.46)

治療範圍:主要用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解神經功能,治療陳舊性軟組織損傷以及因感受風寒溼引起的疼痛,如神經痛、關節痛等。若手法使用適當,皆有手到病除之功。

20.揉法

用手指及掌根部在治療部位或穴位上,做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揉時手指不離開接觸的面板。並使患者感到舒適、微熱(圖47.48)

治療範圍:適用於肌筋損傷、髕骨損傷、手指和足趾損傷、脊柱疾患等的治療。具有散寒邪,行氣血、通經絡、止疼痛的作用。

21.按壓法

用單手或雙手指腹、掌根在治療部位進行按壓,也可用各指併攏按壓掌根按壓。可將兩手掌重疊進行按壓,必要時還可屈肘用肘部鷹嘴突按壓。按壓達肌肉深層,手法可以是間歇性或連續性的(圖49. 50)。

治療範圍:用於全身大肌肉群,尤其是坐骨神經的上端。對一切疼痛、腰背肌脹痛及肌肉腱發硬均能收效。

22.拍擊法

用指腹或手掌輕輕拍擊患處,單手或雙手均可。拍擊時腕部要放鬆,要靈活輕巧而又有反彈勁。用兩手操作,操作時,動作要協調配合。

治療範圍:適用於胸部和腰部因用力不當或受劇烈之閃扭而引起的內部震動和岔氣。有調理氣血、緩解胸腔腹悶痛,消除酸脹等作用。

23.脊柱旋轉復位法

患者端坐於方凳上,助手扶持按住固定健側下肢。最好坐在特製的坐位上,用布帶固定患者健側大腿部。醫者坐患者背後,用一手拇指頂住偏歪的棘突,向健側推,另一手使脊柱向棘突撥正,使鄰近椎體恢復正常解剖位置,達到脊柱正常的內在平衡關係(圖51.52)。

治療範圍:寰樞關節脫位、頸椎綜合徵、胸小關節紊亂、腰椎後關節紊亂、腰椎間盤脫出症等。

24.搖晃伸屈法

醫生使患者關節進行被動搖晃的手法

治療範圍:主要用來舒筋活絡,通利關節,解除軟組織損傷部位的粘連等。治療肘關節、髖關節脫位也使用旋轉屈伸的手法配合。

25.牽引法

在傷肢遠端,沿其縱軸用手牽拉,以矯正重疊移位的骨折和脫位的方法

治療範圍:按照“欲合先離,離而複合”的原則,進行對抗牽引。用於脊柱骨折脫位、四肢骨折有重疊移位者。

26.分骨法

醫者用手指由骨折部捏骨間隙,使靠攏的骨折斷端分離開的治療手法

治療範圍:所有兩骨並列部位發生的骨折,如橈尺骨骨折,脛腓骨骨折,掌骨、蹠骨骨折等,因有骨間肌或骨間膜的收縮而互相靠攏施用的手法。

27.反折法

醫生兩手拇指抵壓於突出的骨折一斷,其餘四指重疊環抱於下陷骨折另一端,加大骨折端原有的成角。依靠拇指感覺骨折遠近段斷端骨皮質已經相接,而後驟然反折,反折時環抱於骨折端的四指,將下陷一端猛向上提,而拇指仍然用力特突出的骨折.用力大小以:移位多少而定。用力的方向可正可斜。

治療範圍:橫斷和鋸齒形骨折,如患者肌肉發達,單靠牽引力量是不能完成矯正重疊移位時,可用此手法。這一手法不但可以解決重疊移位,而且亦可隨之矯正側方移位,多用於前臂。

28.拿法

用手指拿捏患處的筋肉,輕重適宜,從近端向遠端至上而下的拿捏。能解除肌肉的痙攣,使血脈流暢,筋絡宣通。或拿住骨折處,便於接骨等(圖56-57)。

治療範圍:主要用於腰腿痛、頸椎病、腰椎間盤脫出症引起的一系列症狀,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法。此法活血通絡,解痙止麻,能縮短恢復期,減少病人的痛苦,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29.旋轉屈伸法

醫生使患者關節進行被動旋轉屈伸活動的手法。主要用於舒筋活絡,通利關節,解除軟組織損傷後的粘連等。髖、肩、肘關節脫位也有用旋轉屈伸手法的(圖58)。

30.拔伸牽引法

在傷肢遠端沿其縱軸用一手或雙手施行牽拉,以矯正重疊移位的手法。凡重疊移位的骨折、脫位、都必須應用此法來整復。

拔伸牽引,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矯正重疊移位,恢復肢體長度。按照“欲合先離,離而複合”的原則,開始牽引時,肢體保持原來的位置,先沿肢體縱軸,由遠近骨折段對抗牽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圍軟組織內的骨折斷端慢慢拔出來(圖59-60)。

31.捻法

用拇指和食指指端,相對而成鉗形,在關節附近提起肌筋進行捻動.此法要領與提彈手法不同,提彈是將肌肉、肌筋提起,用拇指向側方彈後,迅速放開。本法是提起後還要做捻轉的動作,然後慢慢鬆手。本法動作較小、力量慢輕。多用於關節附近的肌肉、肌腱.捻時若患者有酸脹感覺,則是手法正確而產生的效果。此法可起到祛風、軟堅、活血、止痛乍用.

應用範圍:多用於頸肩、四肢關節的肌肉、肌腱處。適用於治療風溼、麻痺及陳舊性軟組織損傷.

羅氏傳統中醫正骨推拿手法

32.運法

用拇指指腹或掌根在所有選擇的經穴周圍作圓形或螺旋形的運摩、揉動的手法.手法應輕緩柔和,以僅能接觸肢體面板部位,患者感到輕鬆舒適為宜.

應用範圍;前臂及手掌、背、腰、臀部的肌肉損傷腫脹疼痛

32.搓法

用拇指及食指指腹或呈鉗形姿勢對稱捏著,被動的搓根部平放於肌體上下搓動也可以.用力要均勻,不宜太重。動作先慢後快而協調,使被搓部位有輕鬆的感覺。

應用範圍:指.趾節及腰背部,能舒經活絡,活血止痛.

34.掐法

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末節呈屈曲狀,以屈曲之指端,在身體某部穴位處深掐。在此法操作過程中,有五十小手法,即摸、分、彈、推、揉.即先摸準穴位,分開周圍的血管和肌腱,避免肌肉嚷張。然後掐到深部進行彈推。手法結束時再逐漸輕揉被掐部位。

要領:手的力量應貫注於指端,深達骨面,動作不能過猛過急,以免損傷軟組織。掐的強度以有脹感為宜。掐後應輕揉患部,以緩解不適之感。治療後患部有輕鬆舒適之感(圖61.62)

應用範圍:因虛脫而昏厥時,可掐人中。熱極昏厥中暑時可掐湧泉。每於手法後,均可立刻收效。對於骨及軟組織損傷後遺症、風溼性關節痛、軟組織粘連,效果亦較顯著。

35.側掌手法

兩手各指均伸直,並自然的稍稍分開,以手的尺側緣(小指的一側)擊砸肌肉(圖63、64)。

要領:腕放鬆,動作要靈活,有節奏,力量快慢要均勻。兩腕要協調、靈活、自然、不可猛力.

作用:能使肌肉受到較大的震動,有興奮肌纖維、鬆弛神經的作用,能消除疲勞和疼痛.

應用範圍:四肢和軀幹以及肌肉較多的部位,均可用此手法..特別是在勞動後,有利於消除肌肉的疲勞和疼痛等.此法新傷慎用或不用.

36.按摩法

手法;用單手或雙手重疊操作,以全掌掌根和指腹緊貼於面板上,作直線或圓形、迴旋摩動.此法可單獨用,也可以在揉捏、搓捏中貫穿使用(圖65.66)。

要領:

2)松肩,垂肘,塌腕,手掌緊貼於面板,掌下之面板、肌肉隨手掌一起迴旋摩動。

用力稍大,作用直達組織深部,做完後面板表面不應發紅。

發力在肩,力由肩及肘,由肘及手,而不單是在手動,用力要均勻協調,速度不宜過快。

作用:

加速血液迴圈,促進組織新陳代謝,緩解深部肌肉、韌帶緊張或攣縮狀態,鬆解粘連的斑痕組織,在面積較大、肌肉肥厚的部位多采用此法,主要用於腰背部的陳舊性損傷、風溼痛、大腿肌攣痛等。

本法除有深部按摩作用外,還有表面撫摩作用。

37.表面撫摩法

用手掌、指腹(五指自然分開伸直)貼於面板上,輕輕的作來回直線形的或圓形的撫摩動作。要領:松肩,自然屈肘,腕關節伸直,摩動時手不要離開面板,動作輕揉,用力均勻,使被按摩者感到舒適。

作用:能使面板表層衰老的細胞脫落,改善皮脂腺及汗腺機能,止痛和消除麻木,也有鎮靜催眠的作用。

應用範圍:按摩的開始和結束都用此手法,也可用於全身各部。可視部位大小不同,而用不同的手形。

三、診斷手法

診斷是治療疾病的首要任務,只有明確診斷,才能確定正確的治療方針、措施。

羅氏正骨的診斷方法是,望、聞、問、摸。

隨著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藉助X線檢查成更高階的檢查手段也很必要,可使診斷更加準確。

望、聞、問、摸四診的運用,都有其一定的特點,現分別將四診都有其的特點介紹於下:

1.望診

望診是醫生對病人進行觀察。如觀察患者的表情、健康狀況.姿態,以及性別、大概年齡等,就叫望診。

望診不僅與進一步的檢查有關,更主要的是與能否立刻施行手法、使用藥物,以及迅速急救等有密切關係。

望診的步驟如下:

望表情:觀察表情和健康情況與辨別受傷的輕重有密切關係.重傷者,若有休克症狀,則臉色青紫,口唇蒼白,脈搏徽弱,呼吸減慢,四肢發涼。再處理骨傷。

有的患者,比較敏感,雖傷的不重,但精神極為痛苦、緊張,甚至哭喊,煩躁不安.也有的患者受傷很重,但忍受能力很強,表情並不十分痛苦.對這兩種患者,要很好區別,正確處理。

身體不好者,如慢性心臟病、高血壓、低血壓、嚴重貧血等,均要引起休克,休克未恢復時,不能用手法。

望性別和年齡:由於性別、年齡不同,就有不同的生理解剖特徵,因此性別、年齡在診斷中也很重要。

望體質:體質有虛實之分,體虛者,面色萎黃,精神不振,倦怠懶言,肌肉消瘦,體實者,面色紅潤,情志多喜,樂於交談,肌肉豐滿,分外好動.施治時,應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則效果更佳。

望形態;是醫生望診臆斷的一部分,可以觀察受傷的嚴重與否和內出血的程度,也可以看出受傷的部位、類別,以及骨折、脫位、軟組織損傷等情況。傷部除有顯著變形外,傷肢或區域性還有各種特殊畸形。

2.聞診

指聞氣味或聽骨折的骨擦音以及醫生診治時傷部傳導觸及醫生指腹的感覺音,這也是診斷不可缺少的一環。

3.問診

問診是診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範圍比較廣泛,包括問受傷的原因、現病史、既往病史、職業、籍貫、年齡等。做好問診,對進一步摸診和治療有很大幫助。

問診要有次序,注意避免重複和遺漏。要有條不紊的進行。

分析患者所述病情的真偽。

問診步驟如下:

問籍貫和年齡:

籍貫在骨科來說,並不十分重要,但由於地區、氣候、環境不同,發病也有所不同。較寒冷或潮溼地區的人較易患風溼性關節痛,而在北方一些地區大骨節病則較多見。

年齡和診斷的關係很重要。青少年肱骨髁上骨折或肱骨遠斷骨骺分離多見。學齡前兒童橈骨小頭脫位較多見。輕微的外力對青壯年幾乎不發生影響,但在老年、則易發生股骨頸骨折。

問職業:職業和發病的情況也有關係,職業不同,所受到的創傷部位及所患之病均有所不同。

問受傷原因:原因很多,可粗略歸納為兩大類:一是主觀原因,二是客觀原因。

問現病史及既往病史:

現病史是指患者這次受傷或骨折的過程,時間的長短,是否經過治療,療效及診斷如何,以及患者的自覺症狀(包括疼痛、麻木、食慾、大小便、睡眠)等。

既往病史是指患者過去患過什麼病。

4.摸診(指閉合性受傷部分)

摸診,《醫宗金鑑 正骨心法要旨》說:“摸者用手細細摸其傷之處,或骨斷、骨碎、骨歪、骨整、骨軟、骨硬,……筋歪、筋斷”等.

摸診亦可稱為觸診,就是醫生用一手或雙手對患者作較詳細的區域性或全身的檢查,以確定是骨折,脫位,還是肌腱、韌帶等處的病變.在診斷中摸診佔很重要的地位。

摘自羅東亞(羅氏傳統中醫正骨推拿手法)講義

《羅氏正骨治療頸胸腰肩周關節四肢和祖傳膏藥製作等精講班》

主講專家:羅東亞教授(骨傷科主任、國醫大學骨傷系畢業、“雙橋老太太羅有明的侄孫、第七代繼承人”)

學期時間:5天時間;頒發結業證書、可申請診所實習

培訓費用:4880元(含資料費/合影費)

報名要求:從事康復理療、針灸推拿、推拿按摩、養生保健者以及喜愛正骨推拿者均可報名學習。

授課方式:全程臨床實操與手法練習(有無專業基礎均可學會)

培訓地址: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鎮白沙路青年創業大廈(地鐵沙河站東100米)

培訓時間:長期舉辦 、每月一期

主講內容:

羅氏正骨手法特點及手摸病奧秘、以指代針的取穴、點穴、衝刺穴位和經絡的要領與技巧。

頸椎病《頸椎病觸控方法,頸椎病引起玩顧頭痛,頭暈的治療方法,頸椎間盤突出引起單側上肢劇烈麻木,疼痛治療方法,背痛根治方法,頸肩綜合症及肩周炎的治療》、落枕、肩周炎及頑固網求肘的根治療方、 肱骨外上髁炎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 腰肌勞損、 腰椎橫突綜合徵(腰椎骨質增生的治療,椎管狹窄的治療 ,如何當即解除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單腿劇烈疼痛)、梨狀肌綜合徵

骨關節病、股骨頭群血性壞死、類風溼關節炎、 強直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類風溼的治療,)、痛風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 滑膜炎 、

骨質疏鬆症、骨軟化症

骨瘤、骨樣骨瘤、骨軟骨瘤、軟骨瘤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治療,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治療,足跟痛的一次性根治方法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指屈肌腱腱鞘炎、腱鞘囊腫、腕管綜合徵、跟痛症、外翻、纖維肌痛綜合徵.

羅氏祖傳黑膏藥配製方法及羅氏獨特中藥秘方的應用

TAG: 手法骨折治療正骨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