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高?中醫支招:5種經典中藥可控制血糖,穩定病情

提起治療糖尿病,人們一般想到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等,很少會把中醫和治療糖尿病聯絡在一起,殊不知中醫在治療糖尿病方面亦有顯著效果。

糖尿病、血糖高?中醫支招:5種經典中藥可控制血糖,穩定病情

那麼,中醫是如何認識和治療糖尿病的?

一、中醫是如何認識糖尿病的?

糖尿病在中醫的範疇裡屬於消渴症,中醫認為人體五臟虛弱,過食肥甘,情志失調是引起消渴的主因。病變的臟腑主要是肺、胃和腎,尤其以腎為主。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遵從整體調節、平衡陰陽的原則進行辯證施治,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陰虛燥熱(糖尿病早期):表現為煩渴多飲,咽乾舌燥,多食善飢,溲赤便秘,舌紅少津苔黃,脈滑數或弦數。可採用養陰清熱法治療。

2、氣陰兩虛(糖尿病中期):表現為乏力、氣短、自汗,動則加重,口乾舌燥,多飲多尿,五心煩熱,大便秘結,腰膝痠軟,舌淡或舌紅暗,舌邊有齒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脈細弱。可採用益氣養陰法治療。

3、陰陽兩虛(糖尿病病程較長者):表現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痠軟,耳輪焦乾,多飲多尿,或浮腫少尿,或五更瀉,陽萎早洩,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可採用溫陽育陰法治療。

糖尿病、血糖高?中醫支招:5種經典中藥可控制血糖,穩定病情

陰虛是三型的共性,貫穿於糖尿病的始終,被認為是發病的內在因素,為糖尿病之本。其中氣陰兩虛為糖尿病的過渡期,所居比例較多,為糖尿病的基本證型。故現在中醫上多采用益氣養陰藥來改善臨床症狀,降低血糖。

二、中醫治療糖尿病有獨到優勢

在臨床上有些糖尿病患者,儘管血糖控制良好,但仍存在口乾舌燥、疲乏無力等複雜症狀,單純靠西藥有時很難見效,此時不妨試一下中醫。

中藥降血糖緩和持久,且部分中藥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引發低血糖的風險小。但中醫認為降糖只是“治標”,沒有改變腎陰虛的“本”,所以主張採用補腎、養陰、清熱、利溼等治療原則。

中醫講究綜合調治,從整體上調節臟腑功能和機體平衡,增強體質,防治慢性併發症,且對肝腎副作用較小,比如代謝性的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等都可以綜合治療。再比如,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藥可有效防治慢性血管併發症。

糖尿病、血糖高?中醫支招:5種經典中藥可控制血糖,穩定病情

中醫在改善症狀和治療併發症方面優勢明顯,西醫的優勢在控制血糖和急症搶救。因此,在治療上可透過中西結合,取長補短,在西醫控制血糖的基礎上配合中醫辨證論治,更有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症狀,提高病友的生活質量。

三、哪些中藥可以輔助治療糖尿病?

1、黃芪

黃芪主要作用為補氣。黃芪多糖既可以預防低血糖,又可以對抗高血糖,可雙向調節。另外黃芪還能夠改善糖耐量受損,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且不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

2、人參

臨床研究表明,人參治療糖尿病不僅可改善一般症狀如乏力、口渴、虛弱等,且能降低血糖及尿糖,對輕型糖尿病人參可與生地合用,對中、重型糖尿病宜與胰島素合用,因二者有協同降血糖的作用。

糖尿病、血糖高?中醫支招:5種經典中藥可控制血糖,穩定病情

3、地黃

地黃有滋陰補腎、養血、補血、涼血的功效,藥理學證明地黃還有降血糖、抗凝血、改善動脈硬化的作用。臨床應用於糖尿病時,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

4、枸杞

中醫認為糖尿病是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枸杞能補腎養肝,可用於肝腎陰虛之消渴等。枸杞多糖可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肝糖原的儲備,降低血糖水平,還能預防餐後高血糖,提高糖耐量。

糖尿病、血糖高?中醫支招:5種經典中藥可控制血糖,穩定病情

5、山藥

《本草綱目》中記載,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痢,化痰涎。山藥味甘性平,是益氣養陰的佳品。中醫們習慣用山藥同黃芪相配,蒼朮同玄參相配,將其四者共用應用於糖尿病的治療。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還有如黃精、天花粉、玉竹、茯苓等中藥也有降血糖的作用。糖友們平時可適當做一些藥膳食補,或選擇市面上成熟的降血糖中藥製劑,如參芪降糖顆粒。

最後溫馨提示,糖友們在選擇藥物時要諮詢中醫,在專業指導下使用藥物更加安全有效。在日常生活中需控制總熱量攝入,多運動,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遠離肥膩和高糖食物。

TAG: 糖尿病中醫治療降血糖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