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救助年齡擴至15歲!“湖北省殘疾人康復關愛行動”啟動

極目新聞記者 陳倩

攝影記者 劉中燦

通訊員 何莉莉 白麗莎

影片剪輯 劉中燦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康復救助年齡擴至15歲!“湖北省殘疾人康復關愛行動”啟動”,“vid”:“y33286roa20”,“img”:“http://puui。qpic。cn/vpic/0/y33286roa20。png/0”,“desc”:“”})

“這些弟弟妹妹和我一樣,曾經聽不到,現在卻學會了說話。”

3月18日,湖北省殘聯在康復園區舉行了“湖北省殘疾人康復關愛行動”啟動儀式。在啟動儀式上,來自孝感市孝昌縣吳店村小學四年級的吳麗姍,帶領著在湖北省殘疾人康復中心接受康復治療的聽障孩子,用自己的聲音向在場的嘉賓表達了謝意,“能生在湖北,長在湖北,我要永遠熱愛湖北”。

康復救助年齡擴至15歲!“湖北省殘疾人康復關愛行動”啟動

聽障兒童進行康復效果展演

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將擴至15歲

湖北省殘疾人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夏亞靈介紹,“殘疾人康復關愛行動”是“六項關愛行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任務是每年為具有湖北戶籍(含持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的0-15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提供康復救助,每年為享受湖北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在定點康復訓練機構訓練的0-6歲殘疾兒童家庭提供生活補貼,每年為全省有康復需求的持證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服務率不低於85%。

吳麗珊正是這項關愛行動的受益者之一。她說:“我從小就聽不見,4歲時我接受了免費耳蝸植入手術,學會了說話。6歲時不能再享受專案,上小學後很多同學聽不懂我說的話,我還需要進一步的康復訓練。2019年,有了0-10歲救助專案。我回到機構進一步的康復訓練,當我聽音說話越來越有進步時,又無法享受康復專案了。我還想說得更好,更想學好英語,我還需要機構老師的指導。前不久,有訊息說,像我這樣不到15歲的孩子又有經費救助了。我太高興了,我又可以康復訓練了。”

康復救助年齡擴至15歲!“湖北省殘疾人康復關愛行動”啟動

吳麗珊和其他聽障孩子在表演

湖北省殘疾人康復中心主任魯佳萍說,湖北省殘聯康復醫院於去年12月開業,將使康復中心的醫教融合工作進一步推進。目前在該院的康復治療區,就有康復教師和醫護人員合作,實現了兒童康復醫教融合教學。未來,還將探索自閉症等大齡殘疾兒童的康復教學工作。

魯佳萍還表示,今年將開展康復進社群,服務進家門系列活動,透過送服務上門的方式,為100戶左右的殘疾人家庭及社群提供康復服務。

機器人技術應用於運動功能恢復

在湖北省殘聯康復醫院,一臺特殊的機器引起了眾多嘉賓的興趣。一個小女孩坐在椅子上,右手操作手柄,電視螢幕裡,小鳥在她的操控下上下左右飛行,去“吃”空中的金幣。這並不是讓孩子娛樂的遊戲機,而是一臺上肢運動機器人,在透過遊戲的方式,鍛鍊孩子右手的運動功能恢復。

醫護人員介紹,這臺機器人,透過鍛鍊手臂的屈伸、上下、前後等動作,可以起到運動機能恢復的作用,可用於偏癱、受傷等患者的康復,遊戲裡各種金幣的位置設定,可以讓患者的手臂、手指等部分得到充分的鍛鍊。

在湖北省殘聯康復醫院,像這樣有特點的康復器具還有不少。在治療室裡,一個孩子正在觸屏上操作代表球員的游標,接球,射門,這是在鍛鍊手眼的協調能力。還有一位患者戴著一副手套,當她左手手指做出動作時,右手的手套會同步做出動作,從而鍛鍊手指的運動能力。如果看到一位患者在一臺機器上做划船的動作,不要認為他是在進行賽艇訓練,這其實是為偏癱患者設計的康復儀器,鍛鍊手腳的協調能力。

極目新聞記者看到,其實在湖北省殘聯康復醫院裡,來就診的並不僅有殘疾人。一些偏癱、風溼性關節炎、運動損傷等方面的患者,也會到這裡接受治療,透過鍛鍊核心肌肉群的方式,緩解症狀,恢復運動能力。

讓殘疾兒童在遊戲中接受康復

在湖北省殘聯康復醫院,有不少殘疾兒童都會來定期進行康復治療和訓練,因此,治療室也更像一個遊戲室,透過各種孩子們喜愛的遊戲道具,讓他們在遊戲中進行康復訓練,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康復救助年齡擴至15歲!“湖北省殘疾人康復關愛行動”啟動

孩子在進行康復訓練

帶數字的跳舞毯,可能很多人家裡都有,當提示數字出現時,要用最快的速度踩到相應的數字,這個遊戲可能很多人都玩過,而在治療室裡,這樣的遊戲起到的作用,是訓練運動障礙孩子的反應速度和協調能力。

開啟孩子愛看的動畫,他在看動畫的同時,就不由自主地保持著單腿跪立的姿勢,正好可以鍛鍊他的下肢力量。

自閉症患兒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與外界交流,不和其他人打招呼。但當工作人員扮成孩子們喜歡的“小豬佩奇”,他們就會高興地和“佩奇”一起玩耍,在做遊戲時還會主動招呼“佩奇”和他們牽手。透過這樣的訓練,恢復狀況理想的孩子可以具備基本的基本社交和溝通能力,可以和外界溝通交流。

“板凳女神”藉助假肢能獨立行走

在國家輔助器具華中區域中心,極目新聞曾報道過的“板凳女神”張琪慧正在進行假肢的適配練習。3歲時,她因為車禍失去雙腿,依靠兩隻小板凳行動,大學本科考入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後來又成為中央民族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一年前,她在輔具中心接受了假肢適配,依靠定製的假肢和雙柺,現在可以在平坦的路面上獨立行走。

工作人員介紹,每副假肢都是根據使用者的身體特點定製的,在使用過程中,與假肢接觸的身體部位可能會出現萎縮,造成假肢的移位,甚至會擠壓身體影響使用,這就需要不斷地調整。如果適配和訓練得當,將來的張琪慧有希望只用一根單拐,就可以不依靠他人的幫助行走。依靠電動輪椅、殘疾人專用自動擋汽車等助殘裝置,她可以在無障礙環境中,實現與健全人一樣的自由出行。

極目新聞記者在輔具中心看到,現在的輔具其實已遠遠超過了輪椅和假肢的範疇,比如引入3D列印技術的鞋墊,就可以與足部損傷患者的腳完美貼合,使用這種鞋墊,他們即使行走較長距離也不會感到不適和疲勞。

TAG: 康復湖北省殘疾兒童假肢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