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腸鏡、小腸鏡……盤點消化科最常見的8種內鏡檢查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建議收藏!

消化內鏡是指從口腔、肛門等人體天然孔道或切口、造瘻口等人工通道將內鏡插入人體消化系統內,進行相關消化系統疾病的檢查、診斷、治療的一種檢查方法,主要包括胃鏡、十二指腸鏡、小腸鏡、乙狀結腸鏡、腸鏡、膠囊內鏡、磁控膠囊內鏡、超聲內鏡等。

目前,消化內鏡是診療消化系統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將簡要介紹不同種類內鏡的適應證、禁忌證以及注意事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01

胃鏡

胃鏡檢查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但此檢查具有侵入性,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不適。無痛胃鏡檢查可解決患者檢查時痛苦的問題,但需使用麻醉,增加了麻醉相關風險。因此需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適應證:

上腹部不適,疑為上消化道病變,臨床不能確診者。

急性胃出血或原因不明的慢性上消化道出血。

影像學檢查發現上消化道病變,但不能明確病變性質者。

需要隨診的病變,如慢性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術後胃、大於2cm的胃息肉等。

意外吞食異物,需要取出者。

需要透過內鏡進行治療者。

胃癌篩查人群:中國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為≥40歲,且符合下列任一條者,就應該做胃癌的篩查:

(1)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2)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3)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病變;

(4)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吸菸、重度飲酒、攝入高鹽、醃製飲食等)。

禁忌證:

相對禁忌證:

(1)心肺功能不全;

(2)消化道出血,血壓波動較大或不穩定;

(3)嚴重高血壓患者,血壓偏高;

(4)嚴重出血傾向,血紅蛋白低於50g/L或PT延長超過1。5秒以上;

(5)高度脊柱畸形;

(6)消化道巨大憩室。

絕對禁忌證:

(1)嚴重心肺疾患,無法耐受內鏡檢查;

(2)懷疑有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等危重患者;

(3)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內鏡檢查者;

(4)消化道急性炎症,尤其是腐蝕性炎症患者;

(5)明顯的胸腹主動脈瘤;

(6)腦卒中患者。

▎注意事項:

檢查前禁食6~8小時。無痛胃鏡需要禁食禁水6小時。

如患者服用抗凝藥如:阿司匹林等,需停藥一週才可取活檢。

檢查前需完善血常規、肝功能、凝血功能。老年患者以及做無痛胃鏡患者還需要完善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以評估患者能否耐受內鏡檢查。

糖尿病患者檢查當日早晨應暫停降糖藥或胰島素。

檢查2小時後方可進食、喝水,檢查當天進食溫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若出現嚴重的腹痛或黑便等情況,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無痛內鏡需要家屬陪同,且24小時內不可開車、登高。

02

十二指腸鏡

十二指腸鏡採用側視鏡的方式,可用於診斷十二指腸、肝、膽或胰腺疾病,也可以用於消化系統疾病的輔助治療。但由於側視鏡視野小,只能觀察到部分食管及胃壁結構,容易遺漏部分病變,一般不作為上消化道病變的常規檢查手段。

適應證:

疑有膽管結石、腫瘤、炎症、寄生蟲者或梗阻性黃疽且原因不明者。

膽囊切除或膽道手術後症狀復發者。

臨床疑有胰腺腫瘤、慢性胰腺炎者或複發性胰腺炎(緩解期)或原因不明者。

疑有十二指腸乳頭或壺腹部炎症、腫瘤或膽源性胰腺炎需去除病因者。

懷疑有膽總管囊腫等先天性崎形及胰膽管匯流異常者。

原因不明的上腹痛而懷疑有膽、胰疾病者。

因膽、胰疾病需收集膽汁、胰液或進行奧迪括約肌測壓者。

因胰膽病變需進行內鏡下治療者。

胰腺外傷後懷疑胰膽疾病者。

膽管手術疑有外傷者。

懷疑胰腺有先天性變異者。

某些肝臟疾病患者。

禁忌證:

上消化道狹窄、梗阻,估計內鏡不可能抵達十二指腸降段者。

有心、肺功能不全等其他內鏡檢查禁忌者。

非結石嵌頓的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期。

有膽管狹窄或梗阻,而不具備引流手術者。

有出血傾向者。

注意事項:

檢查前至少6小時禁食、禁水,戒菸,檢查當日早晨空腹。

幽門梗阻患者檢查前應清潔胃腔(胃腸減壓或者洗胃)。

有出血傾向者,應檢查凝血功能。

03

小腸鏡

小腸鏡具有吸引及注氣的功能,對病變的觀察清晰,發現病變後可以取活檢及內鏡下治療;但難以觀察整個小腸,小腸病變的陽性檢出率低於膠囊內鏡。因此,多在膠囊內鏡初篩發現小腸病變後,需要活檢或內鏡治療時才採用小腸鏡。

適應證:

潛在小腸出血(及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

疑似克羅恩病;疑似吸收不良綜合徵(如乳糜瀉等);疑似小腸腫瘤或增殖性病變。

不明原因腹瀉或蛋白丟失;不明原因小腸梗阻。

外科腸道手術後異常情況(如出血、梗阻等)。

臨床相關檢查提示小腸存在器質性病變可能。

已確診的小腸病變(如克羅恩病、息肉、血管畸形等)治療後複查。

小腸疾病的治療:如小腸息肉切除術、小腸異物取出術。

困難結腸鏡無法完成的全結腸檢查者。

手術後消化道解剖結構改變導致十二脂腸鏡無法完成的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

禁忌證:

絕對禁忌證:

(1)嚴重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礙者;

(2)無法耐受或配合內鏡檢查者。

相對禁忌證:

(1)小腸梗阻無法完成腸道準備者;

(2)有多次腹部手術史者;

(3)孕婦;

(4)其他高風險狀態或病變者(如中度以上食管-胃靜脈曲張者、大量腹水等);

(5)低齡兒童(小於12歲)。

注意事項:

腸道準備:經口檢查禁食8~12h,同時禁水4~6h即可。經肛檢查同全結腸鏡檢查的腸道準備方案。腸道清潔劑可選用複方聚乙二醇等。

麻醉準備:經口途徑檢查建議氣管插管麻醉;經肛途徑檢查只需靜脈麻醉但在胃瀦留或腸梗阻時,也需氣管插管;如有麻醉禁忌,在特殊情況下,如患者有強烈小腸鏡檢查指徵,且預估檢查時間較短就可能發現病變,在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可以採用鎮靜方式。

04

乙狀結腸鏡

乙狀結腸鏡檢查是藉助乙狀結腸鏡診斷直腸、乙狀結腸疾病的一種檢查方法。透過乙狀結腸鏡可以直接觀察直腸及乙狀結腸腸壁黏膜的形態,並可實施活檢術。

適應證:

不明原因的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

大便長期有膿血或黏液,或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瀉伴有貧血者。

直腸、乙狀結腸有炎性、潰瘍性、寄生蟲性病變、息肉或腫瘤等的診斷或鑑別診斷。

鋇劑灌腸或氣鋇雙重造影懷疑直腸有病變者。

術中幫助驗證病變和定位。

需要套扎或電灼息肉者。

進行活組織檢查。

禁忌證:

直腸、乙狀結腸有急性感染。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體質極度衰弱。

肛管有疼痛性疾病。

肛裂發作期、肛門或直腸狹窄不能插入者。

孕婦、婦女月經期及患高血壓、心臟病等體質極度衰弱不能耐受檢查者。

精神病患者及小兒不能合作者。

注意事項:

患者檢查前1小時用開塞露導瀉或清水灌腸,排空腸腔內的糞便以利於檢查。

檢查時切忌注入過多空氣,特別是直、結腸有病變時容易引起穿孔。

術後應休息數小時,並觀察有無腹痛、便血,必要時測血壓、脈搏,如有異常情況應採取緊急措施。

05

腸鏡

腸鏡檢查是利用一條長約140cm可彎曲,末端裝有一個光源帶微型電子攝影機的纖維軟管,由肛門慢慢進入大腸,以檢查大腸部位的病變,腫瘤或潰瘍,如有需要可取組織檢驗或行大腸息肉切除。

適應證:

上腹疼痛伴有噁心、嘔吐等。

原因不明的消瘦、貧血、出現黑便或柏油樣便。

X線鋇餐造影或CT、B超檢查懷疑胃、食管、十二指腸形態改變或區域性增厚等改變時。

結直腸癌術後患者,結直腸腺瘤、腺瘤樣增生的患者治療後定期複查1~2年一次。

腸癌高危人群篩查:

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本人有腸道息肉史;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慢性腹瀉(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周以上)、慢性便秘(近2年來便秘每年在2個月以上)、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等。

禁忌證:

有嚴重心臟病、心肺功能不全、嚴重高血壓、急性腹瀉、嚴重潰瘍性結腸炎、結腸克羅恩病、腹膜炎、妊娠、精神病,腹部曾多次手術且有明顯粘連者禁止做此項檢查。

注意事項:

取活檢或息肉電切除術後應絕對臥床休息,三天內勿劇烈運動,不做鋇灌腸檢查。

若出現持續性腹痛或便血,應及時就醫。

06

超聲內鏡

超聲內鏡可以在內鏡下直接觀察腔內病變同時進行實時超聲掃描,瞭解病變來自管道壁的某個層次及周圍鄰近臟器的情況。與體表超聲相比較,它消滅或縮短了超聲源與成像器官之間的距離,並排除了骨骼、脂肪、含氣部位的妨礙,可以獲得最清晰的回聲成像。

適應證:

消化道黏膜下病變起源、大小及性質的判斷,與壁外臟器、血管壓迫的鑑別。

消化道腫瘤病程分期(腫瘤浸潤深度、有無周圍淋巴結及鄰近器官轉移)及可切除性判斷。

消化道鄰近器官病變的診斷與鑑別診斷(膽管結石、膽管癌、胰腺癌、胰腺炎及胰腺囊腫等)。

禁忌證:

基本上與普通胃鏡檢查相同。

注意事項:

術前須查傳染病及心電圖。

患者需空腹4~6小時以上,檢查前一天晚飯吃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對於上消化道超聲內鏡檢查,原則上不開展無痛麻醉。

07

膠囊內鏡

受檢者透過口服內建攝像與訊號傳輸裝置的智慧膠囊,藉助消化道蠕動使之在消化道內運動並拍攝影象,體外的影象記錄儀和影像工作站可以顯示患者整個消化道情況。膠囊內鏡突破了原有的小腸檢查盲區,且具有無痛苦、安全等優點,成為疑診小腸疾病的一線檢查方法。

適應證: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缺鐵性貧血。

監控小腸息肉病綜合徵的發展。

監測非甾體類抗炎藥相關性小腸黏膜損害。

疑似克羅恩病或監測並指導克羅恩病的治療。

疑似小腸腫瘤。

疑似或難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綜合徵(如乳糜瀉等)。

臨床上需要排除小腸疾病者。

禁忌證:

絕對禁忌證:

無手術條件或拒絕接受任何腹部手術者,因為一旦膠囊滯留將無法透過手術取出。

相對禁忌證:

已知或懷疑胃腸道梗阻、狹窄及瘻管;心臟起搏器或其他電子儀器植入者;吞嚥障礙者;孕婦。

注意事項:

檢查前除少量水及必要藥物外,病患請至少禁食12小時以上。

膠囊內鏡檢查期間出現腹痛、腹瀉、噁心等症狀,應及時告訴醫生。

檢查過程中要遠離較強的磁場,電場環境。

膠囊內鏡檢查後膠囊停留於胃腸道2周以上則定義為膠囊滯留,應及時就診,透過外科手術或氣囊輔助式小腸鏡予以取出。

08

磁控膠囊內鏡

磁控膠囊內鏡主要用於胃部檢查,可以透過人為控制膠囊在胃裡的運動方向、攝像機的拍攝角度等,以儘量減少檢查的盲區和死角。

適應證:

上消化道內鏡檢查的患者及健康、亞健康人群的常規體檢。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

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

疑似克羅恩病。

小腸腫瘤。

吸收不良綜合徵。

非甾體類抗炎藥相關性小腸黏膜損害等臨床上需排除小腸疾病。

禁忌證:

同膠囊內鏡

注意事項:

同膠囊內鏡。

參考資料:

1。楊強,王緒霖.胃腸道疾病中西醫實用手冊:人民軍醫出版社,2015:75

2。王成,錢英,劉景鑫等。.醫療裝置原理與臨床應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81-582

3。智發朝。中國小腸鏡臨床應用指南修訂解讀[J]。中華消化內鏡雜誌,2018,35(10):702。

4。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中國膠囊內鏡臨床應用指南[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14,34(10):984-991。

本文首發: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本文作者:大高個

本文稽核:楊衛生 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絡授權

- End -

TAG: 內鏡檢查小腸病變禁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