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吃降壓藥,不只看血壓?百萬人資料:這個指標更重要!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幾十年來,降壓治療都是心血管疾病預防的基石。大多數臨床指南都建議對確診高血壓患者(血壓≥140/90 mmHg)進行降壓治療。

但過去20年裡,隨著證據更新,

降壓治療啟動與否的決策觀念正在更新,轉為“對可能受益最多的患者”進行治療,而非只對“高”血壓群體進行治療。

這包含了兩個重大變化,一是結合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值,二是ACC/AHA指南已建議啟動降壓治療的血壓閾值從140/90 mmHg降低到130/80 mmHg。

那麼,在降壓治療決策中,

風險預測值

血壓閾值

這兩個因素,

對未來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的影響程度,哪個更重要?

吃不吃降壓藥,不只看血壓?百萬人資料:這個指標更重要!

截圖來源: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

近日,《柳葉刀-老齡健康》發表一項重要研究發現,覆蓋百萬人的長期隨訪資料顯示,

在相當廣泛的血壓範圍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降壓藥物治療的有效性,主要取決於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值

對於臨床實踐而言,這意味著,

在強調血壓控制目標值的同時,不應忽視對心血管疾病總體風險的關注。透過治療大量預測風險高的患者,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負擔。而如果患者中期預測風險較低時,也可以不急於啟動藥物治療,先嚐試非藥物降壓。

吃不吃降壓藥,不只看血壓?百萬人資料:這個指標更重要!

圖片來源:123RF

這是一項在英國人群中開展的佇列研究,自2011年1月1日起納入了

109.9萬

30-79歲的患者(加入研究時

中位年齡為52歲

),57。3%為女性。隨訪直至2018年11月31日,

中位隨訪時間為4.3年

(IQR 2。6-6。0年;總隨訪時間為4。6萬人-年)。

研究重點關注

10年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值

(QRISK2演算法)

和收縮壓對三項健康結局的影響:

心血管疾病、潛在靶器官損傷(包括對大腦、心臟、眼睛和腎臟的損傷)、無已知原因的痴呆症。

在加入研究時,這些患者的10年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中位值為4。6%(IQR 1。4%–12。0%),平均收縮壓為129。1 mmHg。隨訪期間共報告51996例心血管疾病事件,心血管疾病的總體發生率為11。2例/1000人-年。

吃不吃降壓藥,不只看血壓?百萬人資料:這個指標更重要!

圖片來源:123RF

資料分析顯示:

首先,意料之內的是,

血壓升高,心血管疾病和靶器官損傷的發生普遍隨之增加;10年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值與各類疾病事件發生率也呈正相關。

但10年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值的影響更明顯。

在預測風險的同一區間,收縮壓升高對上述健康結局的影響相對很小

。例如,對於預測風險為10。0%–19。9%的這一組患者,收縮壓<110 mmHg時,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為20。1例/1000人-年,收縮壓升至≥180 mmHg,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為23。6例/1000人-年。

相反,相同血壓區間,不同10年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值的人群,差別非常之大

。比如,在收縮壓為140。0 mmHg–149。9 mmHg的這一組患者中,10年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值<10。0%和≥30。0%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分別為6。9例/1000人-年和52。3例/1000人-年。

吃不吃降壓藥,不只看血壓?百萬人資料:這個指標更重要!

▲不同收縮壓和10年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值(以加入研究時計)的人群,在隨訪期間各項健康結局的發生率。從左至右、從上到下依次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中風、外周動脈疾病、心力衰竭、出血性中風、慢性腎臟疾病和痴呆症。(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更直觀的一組資料對比是,比起預測風險低(

收縮壓不高

但預測風險高

(≥20%)

的患者,多種疾病發生率都更高,

除了出血性中風。

吃不吃降壓藥,不只看血壓?百萬人資料:這個指標更重要!

▲預測風險低但收縮壓高 vs 收縮壓不高但預測風險高,在隨訪期間各項健康結局的發生率。(表格來源:參考資料[1])

論文總結指出,這項研究資料和迄今為止的證據表明,

為了更好預防心血管疾病,降壓治療的關注點,需要從血壓閾值和降壓目標,轉換為在心血管風險預測的整體背景下管理血壓。

TAG: 心血管疾病收縮壓10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