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也會“過期”,該如何辨別?

中藥作為我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深受民眾喜愛,很多家庭都會買一些常用中藥或者較珍貴的滋補中藥存放在家裡。尤其廣東人喜歡煲應時的靚湯,湯中常加入中藥調理身體。

但是中藥貯存時間過長或者儲存不當,就會出現蟲蛀、發黴等變質現象,一旦中藥變質嚴重,就不能繼續服用了。

下面由市一藥師黃春和帶您瞭解一下常見的中藥變質現象。

中藥也會“過期”,該如何辨別?

1、黴變

又稱發黴,中藥受潮後,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在其表面或內部長出黴菌的現象。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夏季有“梅雨季節”、“三伏天”等天氣,潮溼炎熱,中藥最易發黴。

中藥也會“過期”,該如何辨別?

發黴的陳皮

辨別

中藥表面出現白色、黃色、綠色、黑色等毛狀、線狀、網狀菌絲或斑點。

危害

黴菌分泌酵素,溶蝕藥材組織,引起黴爛變質,失去藥效。黴菌毒素甚至可以引起肝、腎、神經系統、造血組織等方面的損害(如黃麴黴素等)。

易黴變中藥

山藥、當歸、黃芪、天花粉、白朮、桔梗、陳皮、人參等。

預防

貯藏在陰涼(20℃以下)、通風、乾燥處,貯藏過程中要注意中藥的乾燥度,可以日曬、低溫烘乾或者用乾燥劑等。

2、蟲蛀

即中藥被害蟲蛀蝕的現象。中藥在採集、加工、貯藏過程中都可能引入害蟲或者蟲卵,從而引起害蟲繁殖。

中藥也會“過期”,該如何辨別?

蟲蛀的人參

辨別

在中藥空隙或碎屑中發現“纖絲”(俗稱結成竄),表面有幼蟲蛀成的小洞,嚴重時中藥被蛀成粉末狀,動物藥內部被蛀空。

危害

中藥有效成分降低甚至失去療效,害蟲的殘體、排洩物和分泌物還會造成藥材汙染,給人體帶來危害。

易蟲蛀中藥

蓮子、黨參、黃芪、山藥、人參、郁李仁、澤瀉等。

預防

重點杜絕害蟲的來源並控制其繁殖,貯藏前檢查中藥是否乾燥、有無蟲蛀。可裝進密封容器中,貯藏在陰涼、通風、乾燥處,注意定期檢查其情況。

3、變色

中藥在採收加工、貯藏過程中,由於保管養護不當而引起中藥自身原有色澤改變的現象。

中藥也會“過期”,該如何辨別?

變色的菊花

辨別

中藥自身顏色由淺變深、由深變淺或由鮮豔變暗淡等。

危害

色澤的變化不僅改變中藥的外觀,而且減少或改變內在有效成分,以致藥效降低甚至失去藥效。

易變色中藥

紅花、菊花、金銀花、白芷、山藥、黃芪、蓮鬚等。

預防

貯存在密閉的容器中,放置在陰涼乾燥處,貯存時間不宜過長。

4、泛油

又稱走油或浸油,含有揮發油、油脂、糖類等較多的中藥,受到高溫、潮溼等因素影響,其表面出現黏稠的油狀物質併發出油敗氣味的現象。

中藥也會“過期”,該如何辨別?

易泛油的藥材

辨別

中藥質地軟化、顏色變深、外表發黏、滲出油狀物質,有難聞刺鼻味,動物藥軀體斷殘等。

危害

中藥泛油是一種酸敗變質現象,影響療效,甚至影響人體健康。

易泛油中藥

柏子仁、桃仁、牛膝、麥冬、枸杞子、苦杏仁、九香蟲等。

預防

貯藏在陰涼、通風、乾燥處,貯藏時間不宜過長,中藥不宜壓碎。

5、氣味散失

一些中藥含有揮發油等易揮發成分,因貯藏不當而造成揮發損失,使中藥氣味發生改變的現象。

中藥也會“過期”,該如何辨別?

藿香

辨別

中藥固有的氣味散失或變淡薄。

危害

中藥固有的氣味是由其所含的各種成分決定的,這些成分大多是治病的主要物質,如果氣味散失或變淡薄,就會使藥性受到影響,從而影響藥效。

易發生氣味散失的中藥

肉桂、豆蔻、砂仁、薄荷、乳香、紫蘇葉、廣藿香等。

預防

貯存在密封的食用塑膠袋或者容器中,放置在陰涼乾燥處,避光儲存,不宜過多通風。

中藥也會“過期”,該如何辨別?

以上幾種變質現象都會對中藥的療效造成影響,嚴重的話甚至影響人體健康。

所以大家都要留意一下自家存放的中藥是否有變質現象。

tips:

把中藥用

食品保鮮袋裝好密封,

放進冰

箱2-8℃冷藏,

是適合於大多數中藥的儲存方法。

中藥也會“過期”,該如何辨別?

圖文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中藥貯藏變質蟲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