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領因放臭雞蛋味和腸癌有關?科學家:放臭雞蛋味和血腥味無關!

較真要點:

我從事腸癌一線診治工作23年,接診腸癌病人過萬,也沒有太多的病人會抱怨臭屁太多。即使術前去查房,早晨掀開病人被子檢查身體的那剎那,也沒有聞見和臭雞蛋和血腥有關的氣味。

查證者:李力人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科副主任

女白領因放臭雞蛋味和腸癌有關?科學家:放臭雞蛋味和血腥味無關!

最近有自媒體文章提到,一位27歲的女白領因為臭屁增多,到醫院就醫,發現了腸癌。於是下了一個結論,放臭雞蛋味和血腥味的臭屁和腸癌關係密切。一時間關注者甚眾,有不少朋友向我諮詢,擔心TA的臭屁和腸癌是否有關。先說結論,臭屁和腸癌的關係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多數是主觀臆測的結果。

一、放臭屁並不是腸癌專屬,自媒體文章有點譁眾取寵

首先要說明的是,自媒體文章既沒有交代女白領具體的病例情況,也沒有提供醫院醫生資訊,很難讓人不懷疑是杜撰捏造的故事。即便這個病例是真實發生的,媒體報道故意把“放屁”和“腸癌”聯絡在一起也有點譁眾取寵。

我從事腸癌一線診治工作23年,接診腸癌病人過萬,也沒有太多的病人會抱怨臭屁太多。即使術前去查房,早晨掀開病人被子檢查身體的那剎那,也沒有聞見和臭雞蛋和血腥有關的氣味。

當然,不排除個別病人確實有這種情況,但肯定是極少數。從科學的角度,機率事件至少需要超過50%才有必要研究相關性,否則和拋硬幣的機率差不多甚至更少,就很難下科學結論了。

至於流傳文章裡提到腐爛的腫瘤經細菌發酵產生臭雞蛋味道應該是臆測,我們很輕易地用一個反證就能推翻掉。臭雞蛋味確實是蛋白質腐敗發酵的味道,但是我們每天都會進食大量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也會被髮酵,事實上我們不會每天放臭屁。

其實產生臭雞蛋氣味和腸道菌群失調密切相關,而不是腫瘤這塊爛肉造成。腸道里面腐敗細菌佔優勢後,就會分解蛋白質同時產生吲哚類化合物,後者聞起來就是臭雞蛋味。當然,很多疾病,包括各種急慢性腸炎也會出現腸道菌群失調,因此,放臭屁不是腸癌專屬。

此外,臭屁是主觀嗅覺體驗,很難量化和準確表述。既然不是客觀指標,就很難依據這個現象輕易和腸癌扯上關係。更何況由誰來檢查是否臭雞蛋還是血腥味也是一個問題。

不過,日本研究人員確實做了一些透過糞便味道篩查腸癌的研究。但“鑑賞”糞便的不是人,而是狗。

兩年前他們透過訓練“培養”出了一條“嗅癌犬”,它可以從人呼氣或糞便中嗅出這個人是否患有腸癌。這隻“嗅癌犬”在36次呼氣樣本測試中33次成功嗅出樣本提供者的患癌情況,準確率達91。6%;它對糞便樣本的嗅辨準確率高達97%。也許以後,研究人員可以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出能推廣應用的“電子嗅癌鼻”。但是目前為止,靠人的嗅覺來辨別腸癌著實不靠譜。

二、科學篩查腸癌的方法是高危人群問卷調查和糞便潛血試驗

首先透過問卷調查詢到腸癌的高危人群,後者接受進一步的篩查,這樣可以避免有限醫療資源的浪費,畢竟腸癌的人群發生率只有10萬分之40左右。如果每年給1500萬常駐廣州的人口篩查腸癌,人均花費20元的話,將需要3個億。而每年廣州新發腸癌病人大約是6000人,也就是發現一例腸癌的成本將達5萬。這樣的成本明顯就太高了。因此透過問卷調查縮小篩查範圍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具有以下特徵的人群患腸癌風險比較高,需要接受進一步腸癌篩查,這些特徵包括:

1。 本人有癌症史或腸息肉史;

2。 一級親屬患大腸癌史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

3。 同時具備以下至少兩項者:慢性便秘、慢性腹瀉、粘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慢性闌尾炎史。

如果是高危人群,首先接受糞便潛血試驗。如果兩次糞便潛血陽性,就需要進一步檢查腸鏡。

總之,腸癌防治需要大家透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腸癌的發生,透過科學的篩查手段早期發現腸癌,這才是最有效切實提高腸癌總體療效的策略。

點選騰訊新聞APP搜尋框,檢視

【較真榜】

,每日最熱闢謠科普一網打盡。

版權宣告: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TAG: 腸癌臭屁篩查雞蛋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