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足少陽膽經是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如果足少陽經鬱結住了,全身的氣機都會不暢,身體便會出現問題。膽經通暢,全身氣機活潑,流轉順暢。

…………………………………………………………………………………………………………。。

《素問》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意思是說肝負責出主意,膽則是負責具體實施,是肝的執行官。肝膽互為表裡,肝膽相照。疏通膽經有助於消化排毒,還能夠舒解肝臟的鬱結,調節心理平衡,從情志上講,能夠提高人決斷的能力。

足少陽膽經的循行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足少陽膽經起於目外眥,向上到達額角,向後行至耳後(風池),經頸、肩部後下入缺盆。耳部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經過耳前到達目外眥後方;外眥部支脈,從外眥部下行至大迎,再向上到顴骨部,下行經頰車、經頸部向下與前脈合於缺盆;從缺盆部發出內行支進入胸中,透過橫膈,聯絡肝膽,經脅肋內,下達腹股溝動脈部,再經過外陰毛際,橫行入髖關節部(環跳);從缺盆部發出的外行支,下經腋、側胸、季脅部與前脈會合於髖關節部,再向下沿著大腿外側下行到外踝前至足背,止於第4趾外側;足背分支止於腳拇指。

原文:

《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

其支者,別目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 ,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註釋:

頭角:當額結節處。

下加頰車:指經脈向下經過頰車部位。

毛際:指恥骨陰毛部。

髀厭:即髀樞,相當於環跳穴處。

髀陽:指大腿外側。

外輔骨:即腓骨。

絕骨:腓骨下段低凹處。

大指歧骨:指第1、2蹠骨。

三毛:指足趾背短毛。

膽經的循行,總的來看路線比較長、很複雜。我們一起來找一下它循行的規律,膽經一共有一條主線,三條分支,主線是從頭到腳;三條分支,一條走體內,兩條走體表,走體表的兩條分支一條在頭部,一條在腳上。

膽經是認知度很高的一條經絡了,現在有許多人都在敲打膽經來保健身體。它有什麼作用呢?大家要記住:“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看膽經的循行位置,它循行到哪裡,就治哪裡的病。

膽經可以治偏頭痛、頸椎病、肩膀痛、乳腺系統疾病、兩肋痛。另外,婦科疾病都是膽經所主。有的人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也是膽經不調造成的;有的人心裡有愁苦的事,經常需要嘆氣才能緩解;還有的人經常兩肋疼痛,這些都跟膽經淤堵有關。

另外,股骨頭有問題、坐骨神經痛、膝關節尤其是外側老痛、腿經常抽筋、腳外踝經常扭傷,都是膽經不通造成的。還有,耳聾、耳鳴的位置也是在膽經的循行路線上,膽經也能治。

足少陽膽經的腧穴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1

本神穴

本神穴,位於頭部,當前髮際上0。5寸,神庭旁開3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三分與外三分交點處。

《內經》說,凡針之要,必本於神。也就是說守神的重要性。這個穴位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守神。就是守住我們的神魂,不要到處跑、胡思亂想。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白領上班精力不足,晚上睡覺亂夢紛呈,思慮過多。就可以取本神穴,進行針刺,或者按揉,來達到守神。本神也是一個重要的頭部按摩的穴位。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2

風池穴

風池穴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後髮際線上約0。5寸。我們在耳朵後面摸到我們的尖尖的乳突骨,上面附著的一條大筋,就是胸鎖乳突肌;往後慢慢撫摸,有一個凹陷的、手下感覺比較空的,就是風池穴。

風池穴,意思是風的池,裝風的地方,或者說是風聚集的地方。

這個穴位最突出的功效,就是祛風。風邪的含義很廣,最普遍的比如感冒,我們常說成是“受了風寒”;頭痛頭是中醫稱為“頭風”;身體抽搐痙攣,叫作“羊角風”;突然起了疹子俗稱“風疙瘩”;卒中習慣稱為“中風”等。

再比如如出汗怕風,迎風流淚,凡是和風沾邊的病症,都與這穴位有關。

常揉風池穴,便可預防和調治由風邪引起的眾多疾親如感冒頭痛、小兒抽動症、帕金森症等。

不僅如此,頭面五官的疾病,如鼻炎、眼疾鳴、牙痛、面部神經麻痺都可透過刺激它得到改善,尤其是青少年近視眼,此穴為特效穴。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3

肩井穴

肩井穴,在肩上,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向下直對乳頭。把手自然搭在對側肩上,拇指緊貼頸部,中指尖下即為肩井穴所在。

肩井穴位於肩部;其次,我們站立來,自然站立,從肩膀到腳,肩井穴對著我們的足少陰腎經的湧泉穴。泉水湧出來的地方,往上湧,就如井水從地底下往上湧,所以叫井。

肩井穴具有很明顯的清熱作用,偏涼一點。有往下瀉的作用,所以孕婦不能按壓。但在臨床上很常用於通乳,促進乳汁的分泌,如井水源源不斷。

肩井穴最善通經活絡,是膽經氣血調暢的樞紐,對於膽經的疏洩功能有一定的影響。主治項強、肩背痛、手臂不舉、中風偏癱、滯產、產後血暈、乳癰、瘰癧等氣滯血瘀、氣行不暢的症狀。

低頭黨、久坐族的肩頸及背部長期不動是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脖子緊張、僵硬,肩、頸、臂3個部位疼痛十分常見。這個時候按壓肩井穴,可以很好地緩解全身緊張、僵硬的狀態,有助於恢復到自然放鬆的狀態。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4

日月穴

日月穴在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正中線旁開4寸。

日,是指太陽,屬陽;月,是指月亮,屬陰,日月穴為天部之氣的陰陽寒熱分界之處,故名。

古人善於類比,把眼睛比作日月,左眼是日,右眼是月。所以,這個穴位名為日月,是能夠治療眼睛相關的疾病。常用於治療眼睛乾澀、紅腫。

日常保健中經常按摩日月穴,可以有效地預防膽囊結石的產生,對於緩解膽囊炎的病症也十分有效。

同時,日月穴為足太陰、足少陽兩脈之會,刺激日月穴可以起到利膽和胃、疏肝健脾、降逆止嘔的作用。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5

帶脈穴

帶脈穴,在我們第十一肋端下方垂直線,與肚臍水平線的交點,就是帶脈。

帶,指束帶。可主治婦人經帶疾病,故名帶脈。人體有一條經脈叫做帶脈,如腰帶一般,繞臍一週,猶如束帶。

古代中醫稱婦產科疾病為“帶下病”。帶脈是用來治療各種婦科疾病的非常有效的穴位。具有活血理氣、調經止痛之功,無論是月經不調、痛經或者是白帶異常等,都可以採用按揉帶脈穴的方法來起到治療的作用。

“敲帶脈”是一種很好的減肥方法。具體操作是:兩手握拳,輕輕敲打兩肋處及以下,300次以上為宜,敲打時不要太用力,但頻度要快,這樣一會功夫下來,就覺得癢、麻,這種感覺最好,這是帶脈位置,正可以化解肝氣。可以每天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用手來回敲打帶脈,用力適中,大概100-300下即可。每天花五分鐘敲敲帶脈,能夠有效減少腰腹部贅肉的產生。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6

陽陵泉

陽陵泉,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也就是我們膝關節外側往下,摸到一個圓圓的骨頭凸起,這就是腓骨小頭,往前下方的凹陷處,就是陽陵泉。

陽,指的是“外側”。其中的陵,指的是腓骨小頭的“高處”。泉,指的是凹陷處,經水匯聚如泉。陽陵泉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陽陵泉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合治內腑”。腑臟有病,我們第一個就找合穴。所以說,一些膽囊裡面的疾病,比如膽囊炎、膽結石等等,用陽陵泉穴治療就非常好了。

同時,肝膽互為表裡。陽陵泉能調膽,則必然能調肝。所以,陽陵泉也是養肝的大穴。對肝經失調帶來的很多問題,比如口苦咽乾、寒熱往來等,可以用陽陵泉來調治。所以古籍有云:“有病口苦,取陽陵泉”。還有《針灸甲乙經》也說:“口苦好太息,陽陵泉主之”。

對於婦女月經不順,內分泌失調,生殖更年期綜合徵,撥動刺激陽陵泉,總能解紛擾於亂世,化干戈為玉帛。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7

光明穴

光明穴,在外踝高點直上5寸,腓骨前緣。

光明,就是看東西很清楚的意思。

膽經起源於眼外角,跟眼睛相關。這個穴位叫光明,可以知道這個穴位善於治療看東西不清楚。對於青少年假性近視,老年人的白內障,都可以取這個穴位。

現代很多人因為失眠、看電腦手機時間過長,引起眼睛酸困、憋脹,甚至異物感,在眼科檢查無異常的情況下,不妨試試按揉光明穴。

作為近道取穴,還可用於踝部扭傷、跟腱損傷等疾病的治療。此類疾病,區域性經絡氣血受阻,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有通經活絡,行氣導滯的效果。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8

懸鐘(絕骨)穴

懸鐘(絕骨)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從外踝裸往上摸,陷下去的地方。

古時小兒在該處佩戴腳環,環上懸系鈴鐺如鐘響,故又名懸鐘。這個穴位也叫絕谷穴。骨,又通谷,穴在兩骨之間,隔絕兩骨,如山谷;且從位置上看,從外踝上循,摸至該穴附近便觸及筋膜肌肉,覆蓋腿骨,是為骨絕然不見之處,故名絕骨。

在《內經》裡面又說,“少陽主骨”。膽經為少陽經,所以,這個稱為“絕骨”的穴位,也可以治療骨頭相關的疾病。現在臨床上,多用於頸椎病,腰痛,也有人用來治療落枕。

經常按揉這個穴位可促進骨中精髓化生、濡養骨質,不但能夠緩解骨質病變的疼痛,還可強身壯骨。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9

足竅陰穴

最後,我們講足竅陰,足竅穴在足第四足趾指甲角外側,旁開0。1寸。

足竅陰,在足部,所以叫“足”,處於下,屬陰,所以叫“陰”,能夠治療五官七竅治病,所以叫“竅”。

這個穴位對頭部耳目口舌鼻諸竅的病,都能有調攝的作用,故主治咳逆、喉痺、舌強、口乾、耳聾等病。根據其近治作用,足竅陰還可以主治足跗腫痛等足部病變。

此外,這個穴位也是一個治療頭暈的特效穴位。因為這個穴位善於治療“竅”的疾病,如果頭面清竅受到矇蔽,就會頭暈,就是那種昏沉,甚至天旋地轉感。

足少陽膽經的經穴歌和主治表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每條經脈的穴位很多,我們不可能逐一介紹。對於經絡特別感興趣的朋友,其他沒有涉及到穴位可以自學。為了方便大家系統記憶足少陽膽經的44個經穴和相應的主治,我們把足少陽膽經經穴歌和腧穴主治提要表列一下,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學習。

足少陽膽經經穴數(共44穴):

足少陽經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聽會上關頷厭集,懸顱懸釐曲鬢翹,

率角天衝浮白次,竅陰完骨本神邀,

陽白臨泣目窗闢,正營承靈腦殼搖,

風池肩井淵腋部,輒筋日月京門彪,

帶脈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風市招,

中瀆陽關陽陵穴,陽交外丘光明宵,

陽輔懸鐘丘墟外,足臨泣與地五會,

俠溪竅陰四指旁。

足少陽膽經腧穴主治提要表: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TAG: 膽經穴位陽陵泉帶脈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