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庖丁解牛》的啟示

《莊子》裡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庖丁解牛》,進入了中學課本,相信人人都曾讀過,也曾思考過。

文章大意是:被稱為庖丁的古代廚師由於對牛體瞭如指掌,刀技嫻熟,遊刃有餘,他的宰牛刀用了十九年,還同新磨礪的刀那樣鋒利。文惠君瞭解到這些情況,感慨地說:“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我讀《庖丁解牛》的啟示

作為一箇中醫人,我讀《庖丁解牛》,有如下一些體會。

其一,庖丁之解牛與養生本來屬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為什麼文惠君會把庖丁解牛與養生聯絡起來了呢?

因為二者都是“術”,解牛需要“術”,養生亦需要“術”,這兩種“術”都源於同一個道理,即“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要維持健康,就要順應天地之道,這即是天理;庖丁要解牛,也要依乎牛的解剖之理(這亦是牛的天理),理通了,術也就一通百通了。

進一步說,把術與理相比較,理為本,術為標,術是跟著理走的。天理是如此之理,那麼,術就應該是如此之術。理如此,術如此;理如彼,術如彼。解牛要如此思考,養生亦當如此思考。

其二,文惠君所談的“養生”,與庖丁的養刃都用的一樣的道理。這個道理即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用精神去接觸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覺器官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識在活動。

解牛需要如此,養生亦當如此。我的理解是,養生不但要調節飲食、起居和運動,還要用心神去體悟自然之理,用心神去感悟天地氣機的變化規律,進而去調暢心神,使心神合乎天地之道。

這裡強調了心神的重要性,就生命而言,心神為本,形體為標。養生不但要養形體,更重要的是要養心神。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如果能讓心神和暢,則五臟六腑皆能歸於和諧。

其三,莊子的養生之道在於“緣督以為經”。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緣,順也。經,常也。關於“督”,王夫之解釋道:“奇經八脈,以任督主呼吸之息。身前之中脈曰任,身後之中脈曰督。”這裡把“督”理論為督脈,我認為這個解釋有些牽強,這與與莊子在此句之前提出的對名譽、慾望的否定追求沒有必然聯絡。

我的理解是,“督”的引申義為虛靜,如屈復《南華通》曰:“督者,人之脊脈,骨節空虛處也。緣督者,神遊於虛也。”“緣督以為經”的意思應該是以虛靜為養生之常法。《老子》十六章倡導“致虛極,守靜篤”,即要求人們去除慾望。

庖丁解牛時,需要高超的技術。牛體龐大,有紋理、骨節、脈絡等不同解剖結構,庖丁依循著牛自然的紋理,微細的刀刃也可以在骨骼之間找到縫隙而遊動有餘,這樣既解了牛,又避免了刀刃受損。

養生亦當如此。人處於社會之中,處世也需要技巧,要象庖丁解牛一樣,只有看透了社會中各種細微的關係,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安身之處,不受其害而又遊於其中。

顯然,“緣督以為經”的養生哲學與庖丁解牛是一以貫之的。庖丁順應牛的解剖紋理而解牛,莊子則教我們在人世間生活中要順乎天理,淡薄名利,從而在人世間嚴峻險惡中堅韌地存活下來,既保身、全生,又能養親、盡年。顯然,這與《內經》所講的“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當然,“緣督以為經”的養生還有另外一層解釋,即超邁世俗,迴歸自然,在自然中擺脫人間困境、找回失去的尊嚴、啟用生命。這層意思與庖丁解牛也是相通相貫的。

這裡還有一個題外話。今時我們人人都重視“養生”,那麼“養生”一詞是何時才出現的呢?有研究發現,“養生”最早即見於《莊子》的《庖丁解牛》。這樣說來,《庖丁解牛》還是養生的源頭呢。(董洪濤)

TAG: 養生庖丁解牛庖丁心神解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