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生活是一種氣定神閒的狀態

01

轉換思維模式的能力培養需要我們學會如何與此時此地的現實(不論它對我們來說是何種存在狀態)相聯絡。這個說法聽起來容易,但是卻很難做到。很多時候,如果事情沒有按照“我們的方式”發展,我們就不希望活在現實中,而是希望能夠逃到別的地方,任何別的地方都行。此外,大部分的時間裡,不論你多麼努力,想要把注意集中在當前的狀態是十分困難的。我們的思維四處亂竄,就像熱帶雨林裡的猴子似的,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

你多半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走出一個房間想要找一把剪刀或者電話號碼簿時,卻發現自己茫然地站在另外一個房間裡不知道要幹什麼。還有的時候,你讀完一個笑話想要跟朋友們分享,但一兩分鐘後你卻在思索有沒有檢查支票簿的事情了——你根本沒有意識到思維是如何從一個轉向另一個的。我們的大腦好像自己長了個腦子似的,根本不聽我們指揮。

02

僅僅能夠意識到這個事實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發現。但是,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呢?我們如何訓練自己的大腦,讓它即便在有很多幹擾的時候,在面對不愉快的情境和壓力的時候,也能夠不慌亂無措,更加集中於當前的事情呢?我們如何維持和加強自己的注意力呢?

我們需要透過選擇注意的點和注意的方式來實現上述目標。為了使這個策略奏效,我們還需要發展一定程度的動機和意向性,以防止被大腦根深蒂固的舊反應模式所擺佈。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們會在下面的內容中詳細解釋。

03

小僧的故事

在古代喜馬拉雅地區的某個王國裡流傳著一個歷史悠久的故事,說的是某個新入佛門的小僧非常期待與師父的第一次見面。儘管他心中藏著許多的問題渴望得到解答,但考慮到這還不是詢問的恰當時機,因此他識大體地專心傾聽師父的教誨。師父的指示簡短而直接。“明天早起,然後爬到山頂的洞穴。在那裡,從清晨一直打坐到黃昏,心無雜念。用任何方式去摒除雜念。當一天結束之後,來找我並談談感受。”

第二天一早,這位小僧就來到了洞穴,找個舒服的地方坐下,然後等待思緒沉靜下來。他想只要坐得時間足夠久,大腦自然會一片空白。但事與願違,他的腦中擠滿了各種念頭。過了一會兒,他開始擔心完成不了師父交給的任務。他試圖把念頭從腦中強行驅趕走,但是那反而招來了更多的念頭。他對著腦中的思緒大喊:“滾開”,可是隻有他的聲音在洞穴裡迴盪。他上躥下跳,屏住呼吸,使勁搖晃腦袋。但是任何方式都不起作用。他這一生都沒有經歷過如此可怕的思維轟炸。

一天結束之後他下了山,感到非常沮喪,不知道師父會有什麼反應。也許他會因為沒有完成任務而被勸退,師父可能會認為他不適合更深入的修行。但是,師父聽了他描述種種精神和身體上的努力之後,哈哈大笑。“乾得很好!你確實非常努力,而且做得也不錯。明天你再回到那個山洞。在那裡從早坐到晚,除了思考什麼也不做。一整天都要想著各種你喜歡的東西,中間不要有停下來的時候。”

——《過禪意人生:存在主義治療師眼中的幸福》

正念生活是一種氣定神閒的狀態

TAG: 師父我們大腦小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