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早期到底有沒有先兆?身體這15個表現一定要重視!

很多人總說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就患癌了,到了醫院一查就是癌症晚期,痛不欲生。

其實,癌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癌症發生發展過程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和浸潤癌,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需十幾年的時間,只是你沒能及早發現,把癌症扼殺在搖籃裡。

很多腫瘤醫生都提到過,一大部分的癌症,早期都會有徵兆,但很多人往往忽視或者並未聯想到癌症,忽視了身體給你發出的警告。對付癌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癌症早期就發現它,越早進行治療和控制,療效越好。

癌症早期到底有沒有先兆?身體這15個表現一定要重視!

腫瘤醫生:這15個身體表現請牢記在心!

患上癌症後,身體會有哪些表現?醫生提醒,身體出現這15個表現要引起注意了,一定牢記在心!

1. 身體出現腫塊、結節——三招可以初判斷

身體某部位出現腫塊結節,第一個可能會想到的就是腫瘤。但也不必恐慌,腫塊結節不一定就是癌症,它可以是非腫瘤性的(比如炎性包塊),也可能是良性腫瘤。對於腫塊結節,我們可以對它做一個初步的判斷:

一看大小。

越小的結節機率上越傾向良性,當然也並非絕對,因此要注意隨訪複查;如果結節超過1cm則更要重視。除了大小本身,大小的變化趨勢和速度也有重要參考價值,持續增大特別是增大迅速的結節傾向惡性可能,要特別重視。

二看質地。

質軟或囊性腫塊,傾向於良性,質硬、固定或實性腫塊,傾向惡性可能,但淋巴瘤的腫大淋巴結摸起來質韌。

三看邊界和活動度。

良性腫瘤通常邊界清,活動度較好;惡性腫瘤多數邊界不清,與周圍組織往往粘連或融合,活動度較差。

2. 身體持續非外傷疼痛——切忌濫用止痛藥

多數人都經歷過疼痛,出現疼痛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用止痛藥,這其實會掩蓋病情,應該先想一想可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果身體某個部位出現非外傷導致的、原因不明的持續疼痛,應去醫院查明原因。

3. 出現長治不愈的咳嗽——關鍵要查咳嗽因

大家對咳嗽見怪不怪,也不會太重視。有的人遇到咳嗽就止咳,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咳嗽的病因。對於久治不愈的咳嗽或痰中帶血,尤其是長期吸菸者,應警惕肺癌等的可能。

4. 出現不明原因總髮燒——可能是癌症元兇

出現發燒,我們首先要想的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發燒,如果發燒原因不明,且持續存在,要警惕癌症可能,儘早進行相關檢查。

5. 莫名出現消瘦和疲乏——原因或許在癌症

如果沒有主動進行減重煅煉,也沒有刻意節食,體重卻不明原因下降或進行性消瘦,或伴厭食、乏力、易疲勞等,要查明原因,消瘦和疲乏也可能是癌症的表現之一。

6. 明明沒有外傷卻出血——警惕癌症找上門

非外傷性異常出血,比如,便血或嘔血,要注意排除腸癌、胃癌可能;咳血、痰中帶血要警惕肺癌;不規律陰道出血或非月經期出血,可能與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科腫瘤有關;無痛性血尿或伴排尿困難,小心泌尿系腫瘤;非外傷鼻出血注意排除鼻咽癌可能。

7. 持續出現的消化異常——莫要大意當胃病

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多數人只是短暫一過性的,如果消化不良持續存在,或伴反酸燒心,上腹悶痛不適,不要想當然認為是一般的“胃病”,要警惕胃癌或食管癌等的可能。

8. 吞嚥食物出現梗阻感——儘早就醫找原因

如果進食時有胸骨後悶脹感或胸骨後面的燒灼感,胸骨後疼痛,或者感覺食管內異物感,尤其是進行性加重的吞嚥食物梗阻感,要警惕食管癌、喉癌等的可能。

9. 聲音嘶啞持續難恢復——喉返神經受侵壓

短暫的聲嘶可能很多人都曾有過,但如果聲嘶難於恢復持續時間較久,要警惕喉癌、肺癌等侵犯或壓迫喉返神經的可能。

10. 大便習慣、性狀狀變——小心腸癌已上身

大便習慣、次數或性狀發生改變(大便外形變細、大便帶膿、血、粘液等)或便秘與腹瀉交替,要警惕大腸癌,儘早到醫院檢查。

11. 出現白斑或是癌前病——增大灼癢疑癌變

口腔粘膜白斑、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龜頭白斑迅速擴大伴灼癢感,應注意排除癌變。

12. 黑痣突然增大色改變——可能是黑色素瘤

黑痣很多人都有,但如果黑痣突然增大、或邊緣變得不規則、或顏色發生改變、或出現破潰出血、或灼癢疼痛、痣上原有的毛髮脫落,要懷疑黑色素瘤可能。

13. 出現自發病理性骨折——惡性腫瘤破壞骨

沒有明顯外力或僅有輕微外力作用,很容易就發生的骨折,可能是病理性骨折,應警惕骨惡性腫瘤。青少年如果出現非外傷性關節處疼痛腫脹,要注意排查白血病。

14. 潰瘍傷口久久不自愈——或是癌症搗的亂

如果面板傷口或潰瘍持續不愈,要警惕面板癌可能。口腔潰瘍很常見,但如果長時間持續不能癒合,應警惕口腔癌可能。

15. 男性乳房的異常變化——莫要羞澀早就醫

儘管男性乳腺癌極少見,但如果男性乳房異常增生長大或出現其他異常變化,要警惕男性乳腺癌可能,儘早到乳腺專科就診。

這些是查癌的“金標準”!

普通的健康體檢是比較難發現早期腫瘤的。人體腫瘤從一個正常的組織細胞演變成一個直徑0。5~1釐米左右的實體瘤,可能需要多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被防癌檢查準確發現,那麼早點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原位癌及時手術切除後,患者基本和健康的正常人生活、壽命無異。

所以,常見的癌症篩查,選對檢查專案太重要了,很多人沒能及時查出來,主要是檢查方法選錯了!記住,這些才是查癌的“金標準”!

癌症早期到底有沒有先兆?身體這15個表現一定要重視!

1. 肺癌——低劑量螺旋CT

很多人透過X光片來篩查肺癌。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楊宇飛2013年1月介紹,由於胸部X光片解析度低,檢出率比較低,如果能用胸部X光片檢查診斷是肺癌,臨床常常就已經到晚期了,早期篩查意義不大。

楊宇飛醫生建議,用CT檢測肺癌,其解析度高,肺癌腫瘤在1釐米,甚至0。8釐米時即可被查出,因此建議50歲以後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體檢中把X光片換成低劑量CT。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也建議,肺癌高危人群,要進行低劑量螺旋 CT篩查。

2. 胃癌——胃鏡+活檢

很多人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做胃鏡,甚至當醫生讓做的時候,還會盡可能的拒絕。一想到要將一根管子從嘴巴伸進胃裡,就覺得難受、恐懼。

但是,2018年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協作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胃癌在我國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而主要原因是相對於國外,我國篩查胃癌的“金標準”——胃鏡檢查的普及程度非常低,導致90%以上的胃癌患者發現即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20%。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消化科主任左秀麗2019年3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晚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不及20%,而90%的早期胃癌是可以治癒的。令人痛心的是,我國90%的胃癌發現時已是中晚期。而胃鏡檢查是胃部疾病診斷的一線方法,透過胃鏡+活檢篩查,胃癌其實是可以預防的。所以一定要及時根據具體病情和醫生建議進行胃鏡檢查,千萬不要等到病情惡化時才考慮做胃鏡。

3. 肝癌——甲胎蛋白+肝臟B超

查肝癌需要做“甲胎蛋白+B超”聯合檢查。需要注意的是,單獨用甲胎蛋白普查,會有一定漏診,因為只有80%左右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會升高,也就是說單純的檢測血清甲胎蛋白值正常,仍不能完全排除患肝癌的可能性。根據多年的臨床實驗證明,B超聯合血清甲胎蛋白檢測肝癌準確率達到90%以上,是臨床診斷早期肝癌首選的檢查方法。

2020年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也建議,肝癌篩查聯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 (AFP) 和肝臟 B 超檢查,高危人群每 6 個月篩查 1 次。

4. 腸癌——腸鏡

2020年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強調,大腸癌篩查從 45 歲開始,無論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隱血(FOBT)檢測 ,每 10 年 1 次腸鏡檢查,直到 75 歲。

但是作為腸癌檢查的有效手段,大眾對於腸鏡的接受程度同樣不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2018年7月曾表示:從事消化科工作多年,一直讓我耿耿於懷的是患者對於胃腸鏡檢查的排斥和牴觸。他也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超過45歲一定要做腸鏡,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結直腸癌。

5. 乳腺癌——鉬靶檢查

上海市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乳腺學組組長、復旦腫瘤醫院的放射診斷科主任顧雅佳2019年說到,針對乳腺癌的X線檢查,又稱鉬鈀檢查,是目前診斷乳腺疾病簡單有效的篩查方式。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放射科行政副主任柴維敏解釋,對於超聲或磁共振等無法看出的微小鈣化灶,X影像檢查恰好比較敏感。加上拍好還有成片可供儲存,因此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均為首選。針對普通人群,《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推薦 40-45 歲的女性應每年做一次乳腺 X 線檢查,45-69歲女性每1-2年進行一次。

6. 前列腺癌——PSA篩查

北京同仁醫院泌尿外科的主任醫師張光銀2013年指出,對於健康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篩查早期癌症,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專案來排查前列腺癌。因為PSA價錢更加低廉,排除假陽性問題,是早期篩查前列腺癌特異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7. 宮頸癌——HPV+TCT

相比其他癌症,宮頸癌是人類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確且能透過早篩、早治而消除的癌症,即感染乳頭瘤病毒(HPV),這意味著針對病因可以早期防治。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協和醫學科學院群醫學及公衛學院教授喬友林介紹,目前國際公認最安全的宮頸癌篩查採取細胞學檢測(TCT)與人乳頭瘤病毒(HPV)病毒學檢測聯合篩查的方式。

而目前業界只能也是將HPV+TCT兩者聯合篩查作為精準篩查或者二級防控宮頸癌的最好方式。

TAG: 篩查癌症胃癌檢查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