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疼得嗷嗷叫,娃餓得哇哇哭,“你家寶寶舌頭有點短啊”

母乳親喂是母親的個人選擇,但在我心裡,母乳是連線媽媽和嬰兒的紐帶,母乳不僅僅是小寶寶飽腹的食物,更是來自媽媽的精神安慰。

想象一下,把乳頭往哭鬧不休的小傢伙的小嘴裡一塞,世界一下子就安靜下來,眼裡只剩下ta一鼓一鼓的小腮幫,耳邊只剩下ta咕嚕咕嚕的吞嚥聲。吃飽後,寶寶吐出乳頭,滿足地朝你一笑,露出沒牙的小嘴兒,老母親的心瞬間被融化,所有的煩惱一掃而空。

不過,上面的治癒場景,只存在於我的想象中。我的寶寶已經9個月了,我卻沒感受過這種親密無間的溫暖。雖然我個人很想實現母乳親喂,但經過無數次嘗試後,還是選擇了母乳瓶喂。

我抱著老公崩潰大哭

母乳親喂怎麼這麼難

因為我在生寶寶的時候用了一種藥,而這種藥會影響母乳,所以我的寶寶出生第一天不能吃母乳。孩子一生下來,護士就讓我們衝奶粉來喂他,而我就只能靠吸奶器來刺激泌乳。

我之前在一些媒體和書上看到,如果寶寶出生後需要暫時餵奶粉的話,

可以用小矽膠勺來喂,不要吃奶瓶,要不然容易造成乳頭混淆

。但經驗豐富的月嫂和護士都說,

用勺喂比較難,容易嗆到孩子

,而且用一兩天奶瓶問題不大,以後可以轉回母乳的。我想到了身邊的朋友,也有用了幾天奶瓶,後面再回到母乳親喂的,我也就沒有在意。

一天後,藥效過了,我也順利地分泌了初乳。寶寶被抱到我的身邊來吃奶,月嫂和護士都來幫助我擺正姿勢。

可是,母乳餵養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順利,寶寶總是吸不住乳頭,吃兩口就鬆開,再幫他重新含住,還是沒兩口就鬆開,

弄了半天也沒吃進奶去。我疼得嗷嗷叫、娃餓得哇哇哭

,我倆的衣服也因為漏出的奶而溼了一大片。努力了好長時間,最後還是不得不放棄,寶寶被抱走餵了奶瓶。

之後的每次餵養也都是類似情況,寶寶總是嘬不住乳頭

,經常吃上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也吃不飽,只能再去用奶瓶喂。一開始我懷疑奶不夠,可每次寶寶吃完我再用吸奶器一吸,卻能吸出很多。奶瓶的奶嘴比較長,寶寶還能嘬住,不過也是吃幾口就會滑開。

我一直很嚮往母乳親喂時的那種感覺,被一個軟軟的、小小的人兒全身心地需要著、依賴著和信任著,有種肌膚相親、血脈相連的親密。但一次次的失敗讓我越來越懷疑自己,一開始我以為是寶寶太小不會配合,慢慢就好了,於是耐著性子跟他磨合,可好多天過去了還是這樣,我開始找自己的原因。

是不是自己乳頭太大了,寶寶嘴小不好嘬住?或者是因為剛生下來用過奶瓶,所以乳頭混淆了?我開始自責,讓寶寶吃不上新鮮母乳的挫敗感時刻縈繞著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自責、越想越生氣,於是我抱著老公崩潰大哭,親喂怎麼就這麼難!我好對不起寶寶(過了很久我才明白自己並沒有錯)!

後來,我試過各種辦法,比如餓著寶寶、用指壓法糾正乳頭混淆和戴乳盾,但都不順利。為了讓寶寶喝上富含免疫球蛋白的母乳(當然省錢也是很重要的),

我只能用吸奶器把奶吸出來,然後奶瓶餵養

。為了追奶,我那段時間每2~3小時就要吸一次奶,晚上睡覺前都要定兩個鬧鐘起來吸奶,就怕時間長了把奶憋回去。

但我那時依然希望有一天能實現母乳親喂,於是每次寶寶吃奶前我都讓他吃一會兒乳頭,等吃不到奶哭得厲害了再去吃奶瓶。這樣又過了好多天。

W形的舌頭還挺可愛

有一天我又坐在沙發上“安慰式餵奶”,月嫂在旁邊盯著看。看了一會兒,她突然說:“我觀察好幾天了,

你家寶寶舌頭好像有點短,都伸不出來

。別的寶寶吃奶都是舌頭往上一勾,就能緊緊地裹住乳頭,拽都拽不出來,你家寶寶好像就勾不住,總是鬆鬆的。他吃奶瓶也是,嘬幾口就嘬不住,輕輕一拔就出來了。”

我驚訝地問:“別的孩子吃奶瓶不是這樣嗎?”

“對啊,別的孩子不管吃啥都是吸得緊緊的,拔出來還費勁呢。”

月嫂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忽然想到“舌繫帶短”這個事情。

舌繫帶是舌頭下面那層豎著的薄薄的肉,我就是生來舌繫帶短,小時候說話還大舌頭,我媽媽差點因此帶我去做手術。後來我說話的問題莫名其妙地好了,我也就沒再關注。

我疼得嗷嗷叫,娃餓得哇哇哭,“你家寶寶舌頭有點短啊”

寶寶的W形舌頭 | 作者供圖

我扒開寶寶的小嘴仔細觀察了一下,確實舌繫帶已經頂到舌尖了,

伸舌頭時,還能明顯看到舌尖因為受繫帶限制,被拽得中間凹進去了,呈明顯的W形

。可能是因為親媽濾鏡,我竟然還覺得挺可愛……

我對著鏡子看了看自己的舌繫帶,又對比了全家人的舌頭,得出結論:我舌頭伸出來的時候確實比其他人短好多,甚至使勁兒往外伸時也能呈現微微的W形。看來寶寶是遺傳我了啊!

於是我開始查資料,確實舌繫帶短有可能會影響母乳餵養,嚴重的寶寶甚至連奶瓶都沒法吃。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就是吃奶粉長大的,據媽媽說,當時我吃奶總是吃不進去,急得哇哇哭,她還以為是因為自己沒奶,只好給我喝奶粉。二十多年前的奶粉好貴的,爸爸說,每月他一發工資,就要拿出一半多的錢去買奶粉。

除了現在吃奶的問題,我看到舌繫帶過短還有可能會影響寶寶以後說話,從而影響社交。跟家人商量後,我們決定帶寶寶去醫院看看。

圍觀群眾紛紛好奇

沒牙仔為啥來了口腔科

那天我沒有跟著去醫院,據孩兒爹說,看診過程是這樣的:到了兒童醫院,掛了口腔科,醫生了解情況之後說孩子舌繫帶確實有點短,但不是很嚴重,可以考慮現在做手術,也可以先觀察看看。我們想,寶寶還比較小,現在做手術的話相對簡單,如果長大之後再做手術會更麻煩,而且術後還有實現母乳親喂的可能,為什麼不趕緊試一試呢?

手術過程極其簡單,醫生用一個蘸了麻藥的紗布在寶寶舌下蘸了蘸,

然後一剪刀下去把肉剪開,又用棉籤蘸了蘸滲出來的血,就結束了

。寶寶只哭了一聲,就什麼事兒都沒有了。之後醫生開了藥液,讓我們每次餵奶後在傷口處點一下,促進口腔黏膜恢復。術後在醫院走廊裡留觀的時候,寶寶引來了好多關注,大家紛紛好奇:這麼小的寶寶,還沒長牙呢,怎麼就來口腔科了呢。

回家之後,我發現,舌繫帶被剪開後,寶寶吃奶確實好了很多,至少吃奶瓶時能嘬得很緊,不會總掉出來了。吃乳頭也比之前要好,但還是經常吃著吃著就哭起來,本來想餓上他幾頓來糾正一下,但家裡人看孩子哭得厲害,實在不忍心,還是用奶瓶餵了冷藏過的母乳,我依舊沒有實現自己母乳親喂的願望。

不過這時候我也想開了,能做的都做了,沒必要為了自己的執念再折騰孩子

,吃奶瓶長大的孩子也很好嘛,就母乳瓶喂算了。

母乳瓶喂簡直是最麻煩的一種餵養方式,比親喂和衝奶粉都多了好幾道工序:吸奶、放進儲奶袋、冷凍或冷藏、倒進奶瓶、加熱、寶寶喝進肚子。尤其是半夜孩子餓醒的時候,我不能像母乳親喂的媽媽一樣躺著把寶寶拉過來就餵奶,而是要和老公兩個人合作,我哄著哇哇哭的小人兒,他趕緊跑去冰箱拿出奶來加熱,熱好後他餵奶、我吸奶,結束後我哄寶寶睡覺、他去洗奶瓶,日日如此……偶爾心疼他工作太累了,這些工作都是我一個人來完成。

當然這種餵養方式也不是沒有好處,很多母乳親喂的媽媽會羨慕瓶喂的相對“自由”,當有事要出門時,可以只帶上吸奶器,而寶寶則留在家裡讓家人餵奶。我恰好在月子的最後一天去辦理單位的入職手續,整整花了一天時間,期間也不用擔心寶寶餵奶的問題。

上班後,我也在堅持背奶。但因為吸奶頻率降低等原因,我的奶越來越少了,之前存下的滿滿一冰箱的凍奶也快被喝完了,我的母乳餵養時代快要結束了。即使沒有體會過親喂,我以後還是會懷念這一段與寶寶親密無間的時光。

醫生點評

彭雪妮 |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外科住院醫師

這位媽媽的經歷涉及到一個兒童常見病,舌繫帶過短。

這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表現為舌繫帶短粗,與舌腹或口底黏膜的附著點前移,使得舌的運動受限

,也就是文中的伸舌時看起來舌頭短、並且呈W形。

這位媽媽在確認孩子有舌繫帶過短的問題後,最終選擇了手術治療。術後孩子在瓶喂上有了明顯改善,但也可以看到,手術治療並沒有完全實現她母乳親喂的理想目標。由此,我們需要明確以下3個問題:

舌繫帶過短可能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舌繫帶過短會限制舌體的活動,

從而有可能影響母乳餵養和吞嚥、語音、口腔自潔功能等

。跟文中的媽媽一樣,其中的母乳餵養和語音功能往往是家長重點關心的問題。

然而臨床研究發現,大部分舌繫帶過短患兒並沒有母乳餵養問題,舌繫帶過短本身也不一定是造成患兒發音障礙的主要因素。

舌繫帶過短都需要手術治療嗎?

原則上,無症狀者不需要手術治療,

而導致嬰兒期母乳餵養困難是考慮手術干預的唯一標準

。目前研究尚不能確定手術對改善語音功能的必要性。

此外,造成母乳餵養困難的因素有很多,舌繫帶過短常常並非主要原因,因此在選擇手術治療之前,綜合的母乳餵養評估和指導、多學科團隊的緊密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且如同這位媽媽的自身經歷一般,一部分舌繫帶過短的孩子可以自行調整,其引發的語音障礙問題也可以得到自行緩解。

手術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首先,

舌繫帶過短本身也許並不是造成母乳餵養困難和語音障礙的主要矛盾

。產婦的乳頭形態、母乳餵養姿勢等也需要考慮在內,因此充分的術前評估非常有必要。若是出於改善語音障礙的目的,術後還需配合適當的語音訓練才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其次,合理的手術治療有利於緩解產婦的乳頭疼痛,改善母乳餵養,

但能否完全實現母乳親喂,還與許多因素有關

。在這位媽媽的經歷中,由於孩子已在長時間的瓶餵過程中發生了乳頭混淆,後期即便舌體活動得到了改善,實現母乳親喂也比較困難。

總體來說,這位母親以及這個家庭在這段經歷中的表現可圈可點。經歷了種種失敗後,這位母親有過崩潰的時光,但她沒有沉浸於此,家人也給予了全力的支援。在發現問題後選擇了及時向專業人士尋求意見,理智地分析利弊,果斷地選擇手術治療。在手術治療後,雖然仍未實現母乳親喂,但也切實地幫助孩子改善了吸吮功能,最可貴的是,她放下了自己的執念,選擇了對自己和孩子的最優解。

生活總是有在所難免的遺憾,母乳餵養理念本身不應成為媽媽們的枷鎖,它可以是守護孩子的一面堅實盾牌,而作為醫生,我們也想讓她們看到,這世界上還有許多種盾牌可供選擇。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紫衣

編輯:鄭小慫

我疼得嗷嗷叫,娃餓得哇哇哭,“你家寶寶舌頭有點短啊”

TAG: 寶寶舌繫帶母乳奶瓶母乳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