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湯:治雜病有神!

九味羌活湯臨床新用

組成:

羌活、防風、蒼朮各5g,細辛1g,川芎、白芷、黃芩、生地黃、甘草各3g。

功效:

發汗祛溼,兼清裡熱。

主治:

外感風寒溼邪。症見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肢體痠痛,口苦微渴,苔薄白,脈浮緊等。

方解:

本方主治證由風寒溼邪侵於肌表經絡,皮毛閉塞,內有蘊熱所致。風寒溼邪束於肌表,皮毛閉塞,陽氣不得外達,可引起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若寒溼傷於經絡,氣血執行不暢,可引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是裡有蘊熱;若苔白、脈浮,則是邪在其表。治宜發汗祛溼,兼清裡熱。

方中羌活祛風散寒,除溼鎮痛,除在表之風寒溼邪最宜,為主藥;防風、蒼朮、細辛、川芎、白芷除溼散寒止痛,又助羌活解表,為輔藥;生地黃、黃芩清洩裡熱,兼以制約上述諸藥辛溫香燥之弊,以防過燥傷津,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配伍恰當,不但可祛風散寒,除溼鎮痛,兼清裡熱,而且溫散不助裡熱,清熱不戀表邪,實乃解表劑中一首良方。

加減:

本方證以惡寒發熱,肢體痠痛,口苦微渴為辨證要點。臨床應用時,若肢體痠痛較劇,可重用羌活以加強通痺止痛之力;若溼邪較輕,肢體痠痛不甚,可去蒼朮、細辛,以減輕溫燥之性;若溼重胸滿,可去滋膩之生地黃,加厚朴、枳殼以行氣祛溼;如無內熱,則生地黃、黃芩又應減去;裡熱甚者,可加石膏、知母;如無頭痛,可去細辛。

現代應用

風寒感冒

據報道,用九味羌活湯治療風寒感冒,效果滿意。

處方:羌活5g,防風8g,蒼朮6g,細辛3g,川芎6g,白芷5g,生地黃10g,黃芩8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溫服。

結果:用上藥治療風寒感冒149例,複診及隨訪120例,其中有效112例,佔93。33%。

流行性感冒

症見惡寒發熱,熱多寒少,頭痛無汗,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脈浮。

處方:九味羌活湯主之,羌活6g,防風8g,蒼朮5~10g,細辛1~3g,川芎3~5g,白芷3~8g,生地黃3~10g,黃芩3~10g,甘草3~5g。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內服。

結果:用以治療流行性感冒186例,其中治癒163例,好轉11例,有效者8例,無效者4例。總有效率為97。85%。一般服藥3~5劑見效。

風溼性關節炎

風寒溼邪,初犯皮毛、肌表的證候,最宜用九味羌活湯加味治之,不僅能發汗祛溼,同時有溫煦肢體、解除痺痛的作用。

處方:羌活10g,防風10g,生地黃15g,蒼朮10g,細辛5g,川芎8g,白芷10g,黃芩9g,甘草5g,並隨症酌加秦艽、威靈仙、桑寄生、豨薟草、五加皮、獨活、薏苡仁等藥。

筆者用上方治療風溼性關節炎156例,其中治癒120例,有效28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3。59%。

急性蕁麻疹

九味羌活湯臨症加減治療急性蕁麻疹162例(病程2天~10年)。每日1劑,服藥3劑痊癒119例,5劑痊癒15例,7劑痊癒10例,6例反覆發作,10劑症狀好轉,無效2例。

坐骨神經痛

謝建斌用本方加味治療坐骨神經痛38例,痊癒27例,好轉3例。

禁忌與注意事項

本方辛溫香燥之藥較多,易於傷陰,故陰虛津少者不宜用。

九味羌活湯的臨床運用

作者/曾光華

九味羌活湯出自《此事難知》,由羌活、防風、細辛、蒼朮、白芷、川芎、黃芩、生地、甘草組成。為發表祛風勝溼,兼有清熱存陰之方劑。筆者十多年來,對風寒溼邪所致諸症,運用此方,多獲良效。現舉例介紹於下:

一、感冒

患者宗××,男,31歲,工人,1981年12月8日診。因發熱不退一週,於前日收入住院,診斷為病毒性感冒,經解熱鎮痛、抗菌、抗病毒等治療,病未見好轉,要求服中藥。症見惡寒發熱(體溫38。5℃)、無汗、頭痛、全身痠痛、口苦、噁心、納少,脈細浮數,苔薄膩微黃。此乃風寒感冒挾溼,用本方去生地加陳皮,服二劑寒熱退,頭身痛止,口苦除。繼以調理脾胃治療二天,痊癒出院。

二、肌纖維組織炎

患者王×,女,44歲,教師,1979年7月5日初診。訴昨晚半夜因事外出,恰遇大風,今晨即感右側背部及肩胛區疼痛,右上肢不能上舉,轉側起坐活動受限,西醫診斷為背肌纖維組織炎,轉中醫治療。見患者左肩抬高,右肩垂下,表情痛楚。檢查:右側崗下肌群、背闊肌群有明顯壓痛,區域性僵硬感,脈弦細,苔薄白膩。

為風寒溼邪凝滯經絡,氣血阻滯;治以祛風散寒除溼,活血通絡止痛法。

藥用:羌活6克,防風10克,川芎6克,當歸10克,白芷6克,蒼朮6克,細辛3克,天仙藤12克,五靈脂10克。服頭煎藥半小時後,即覺右背部、肩胛區輕鬆感,病輕減半。7月6日複診,兩肩部恢復常態,只覺右背及肩胛區輕度不舒適,守上方繼服二劑而愈。

按:本病由風寒溼邪凝滯經絡,氣血執行不暢所致。故選九味羌活湯去苦寒凝滯的黃芩、生地,加當歸、五靈脂活血止痛;天仙藤苦溫利氣活血,祛風化溼,並助太陽風藥羌活祛風寒、散溼通痺而止痛。肌纖維組織炎發生在背肌者,選用九味羌活湯治療效果較好。

三、顏面神經麻痺

患者任×,女,29歲,工人,1980年7月30日初診。訴口眼喎斜已六天,經西藥治療未見改善。嘴唇向左喎斜,右側鼻唇溝變淺,右眼閉合不全,飲食會從右嘴角漏出。自覺右顏面緊束麻木,右耳根部脹感,右眼發矇,舌右側味覺苦,脈細苔薄白。

診斷:右顏面神經麻痺。證屬風溼閉阻脈絡,宜祛風勝溼通絡。

藥用:羌活6克,防風9克,細辛3克,白芷6克,川芎6克,黃芩6克,甘草5克,秦艽12克,蒼朮6克,當歸10克,炒僵蟲10克,蔓荊子9克。

8月2日二診:服藥三劑,右顏面緊束麻木及右耳根部脹感減輕,舌面右側味苦轉為甜味,此乃風邪引動痰溼,守上方加佩蘭6克以醒脾化溼,囑服三劑。

8月5日三診:嘴唇喎斜轉輕,右眼能閉合,食物味覺已不感甜味。右眼仍蒙,溼濁已化,肝陰未復,守上方去佩蘭加枸杞12克以養肝明目,三劑。

8月9日四診:嘴唇已不喎斜,右耳根部不脹,眼蒙好轉,右上眼皮有時發跳,以養血祛風而善後。

藥用:鉤藤10克,菊花10克,炒僵蟲9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白芷6克,川芎6克,生熟地黃各10克,刺蒺藜10克,秦艽12克,防風10克。服三劑,諸症消失而痊癒。

按:此由勞累汗出浴水,絡脈空虛,腠理不密,風溼乘虛而入,閉阻脈絡,氣血流行不暢而發生。治療以祛風勝溼通絡為主,用九味羌活湯去凝滯之生地,加入蔓荊子搜肝風,散頭面風邪,炒僵蟲祛風化痰,秦艽散風祛溼,合當歸通絡舒筋。

四、落枕

患者徐××,男,30歲,工人,1980年5月13日初診。頭項部轉動不便,左頸項肩部牽拉樣痛已半月,經按摩針灸治療效果不明顯。近日疼痛加甚,且影響左手臂活動,呈斜頸外觀,左頸項肩部按壓痛明顯,症屬風寒溼邪阻滯經絡。治宜祛風勝溼通絡,用本方去生地、黃芩加天仙藤、陳皮、葛根。

5月16日複診,服藥三劑,左頸項肩部疼痛減輕,守方加當歸以活血止痛,三劑病癒。

按:患者由於球賽頸部肌肉過度疲勞,加上睡眠時頭部姿勢不當,致頸部肌肉受風寒溼邪侵襲,使氣血凝滯,筋脈失養而產生落枕。選九味羌活湯加減,重用葛根以解肌祛邪、升津液、濡潤筋脈,而解頸項肩部拘急。

五、下頜關節炎

患者楊××,女,54歲,護理員,1973年1月17日初診。訴五年前一次右下頜關節脫位,復位後不久即感疼痛,至今未愈。每遇天氣變化時症狀加重,怕吃硬食物,有時張口活動困難,不敢大聲說笑,西醫檢查診斷為右下頜關節炎。經治只能暫緩一時,體瘦納少,脈細苔薄白。

證屬痛痺,先宜祛風散寒,活血止痛法治療。

藥用:羌活3克,防風6克,細辛3克,白芷5克,當歸10克,川芎5克,淮牛膝10克,秦艽12克,制乳、沒各5克,甘草3克。

1月20日複診,服藥三劑,右下頜關節痛明顯減輕,守上方(缺當歸、乳沒)加雞血藤20克,五靈脂10克。四劑。

1月25日三診,右下頜關節痛止,繼以八珍湯加味補養氣血。1980年隨訪,未見覆發。

按:患者因右下頜關節脫位,損傷筋脈,加上肌瘦體弱,氣血虧虛,血不榮筋,感受風寒易致本病。選九味羌活湯治標,因無溼邪及內熱而去蒼朮、黃芩、生地,加活血柔筋止痛的當歸、淮牛膝、秦艽、乳沒;取得顯效後,續用八珍湯補養氣血而治本。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TAG: 羌活10細辛黃芩寒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