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以上這種疾病的發病率直線上升,需要有效治療

九月

29

65歲以上這種疾病的發病率直線上升,需要有效治療

65歲以上這種疾病的發病率直線上升,需要有效治療

胸痛、心跳驟停,甚至猝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心梗或惡性心律失常。實際上,心臟瓣膜病也會引起這些嚴重的後果。

國內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浙大二院院長王建安教授

說,一些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患者,會突發心絞痛、暈厥,甚至猝死。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中位生存時間平均只有2年,比惡性腫瘤的預後還要差。

75歲做了心臟超聲

才發現自己有先天性心臟病

83歲的虞大伯(化名)是杭州人,家住西湖區。他原先身體底子不錯,除了有高血壓,其他沒有什麼大問題。

虞大伯的兒媳婦周女士是一家基層醫院的內科醫生。2011年,那時候虞大伯75歲,有一次周女士給他量完血壓,順便用聽筒幫他聽了聽心音,沒想到,這一聽發現了異常。

“爸爸的心臟有雜音,和正常的心音不一樣。”當時,周女士建議去醫院做個心臟超聲檢查,但虞大伯覺得自己身體沒問題,檢查的事情就不了了之。

65歲以上這種疾病的發病率直線上升,需要有效治療

2012年年底,有一天虞大伯起床後覺得胸悶不適,這才到醫院做了個心臟超聲檢查。結果發現,他的主動脈瓣和正常人不一樣。

正常的主動脈瓣由3個瓣組成,但有一部分人因為先天原因,天生主動脈瓣只有2瓣,醫學上也稱為

“二葉瓣畸形”

,易導致血流異常,日積月累形成瓣膜磨損,

引起主動脈瓣狹窄。

虞大伯就屬於後者。根據評估,

他就是因為二葉瓣畸形導致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從而引起胸悶不適的症狀。

在此之前,虞大伯一直不知道,自己有先天性心臟病。

剛查出二葉瓣畸形時,虞大伯的心功能還正常。誰也沒想到,病情的發展會這麼快。

僅過了半年,他再次出現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的症狀,檢查發現他的心功能已經明顯下降。

65歲以上這種疾病的發病率直線上升,需要有效治療

大伯大喝一聲後猝死了

幸好當醫生的兒媳正好在家

從那以後,虞大伯病情發作得越發頻繁,而且每次症狀都在加重。到了2014年上半年,他幾乎已經無法走路了。

周女士回憶,“那時候爸爸大部分時間都坐在床上,連起身拉蚊帳都很吃力,走路就更困難了。我們家離浙大玉泉校區很近,只有100米左右的距離,爸爸每天都要到那裡散步的。那段時間,他只能坐在輪椅上,讓家人推著去。”

2014年9月的一天,虞大伯一早起來到院子裡休息,結果看到有兩個路人在院子外面,爬上棗樹偷摘棗子。

這棵棗樹是早年虞大伯親手栽種在院子裡的,多年來把它當成寶貝。看到路人這樣隨便糟蹋,一下子著急了,衝著摘棗子的人喊:

“你們怎麼能不經過主人同意,隨便摘棗子啊?”

兩個路人見狀,沒有理睬虞大伯,自顧自地走了。

虞大伯一生氣,結果失去意識倒地不起。

65歲以上這種疾病的發病率直線上升,需要有效治療

當天幸好周女士休息在家,她立刻撥打了120,然後一刻不停地為虞大伯進行心肺復甦。

“我不停地按壓心臟,按了10分鐘左右,沒力氣實在按不動了,但理智告訴我,一定要堅持按壓,等到120醫生來。”

周女士說,“當時我心想,這次爸爸可能真的回不來了……就在這時,爸爸的手動了一下,撥出了一口氣,心跳回來了!”

這時,120救護車也到了,把虞大伯送到了醫院急診。

手術前兩天

呼吸心跳再次驟停

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說虞大伯是因為主動脈瓣狹窄的舊疾,再加上一下子情緒激動,導致心跳驟停。幸虧周女士在身邊,第一時間心肺復甦,才避免了悲劇發生。

當年10月底,虞大伯再次因為舊疾發作,到浙大二院心內科就診,接診的是劉先寶副主任醫師。心臟中心專家團隊仔細評估了虞大伯的情況後,認為

可以透過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為虞大伯重新換一副瓣膜,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棘手問題。

周女士說,

“我們聽到這個訊息,真的是太高興了!原本以為沒有機會手術了。”

完善術前準備等待手術過程中,11月11日那天,虞大伯又突發暈厥、心跳驟停,所幸再次搶救回來了。11月13日早上8點多,心臟團隊為虞大伯做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手術僅用了40分鐘。

手術後第二天,虞大伯的不適症狀明顯緩解,不僅睡覺能躺平,也能下地走路了,一週後就出院回家了。隨訪到現在,已有五年時間,他一直健健康康的,前幾天還和家人一起去逛宜家。

杭州人壽命越來越長

心臟瓣膜出問題的人也越來越多

心臟瓣膜病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各瓣膜(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等病理改變的總稱。

瓣膜就相當於心臟各通道之間的門,門打不開或關不攏,就會影響血流的通暢,導致患者心臟負擔加重,最後心力衰竭。

研究顯示,65歲以後心臟瓣膜病發病率直線上升,75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病率高達13。3%,僅次於高血壓和冠心病。

2010-2015年,浙大二院心臟團隊對近14萬人群進行調查,研究中國人群心臟瓣膜病的疾病譜。

以前的心臟瓣膜病,主要以風溼性心臟病引起的為主。風溼性心臟病和細菌感染相關,但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的發展,現在風溼性心臟病越來越少見了。

主動脈瓣狹窄對人體危害最大

許多患者比惡性腫瘤患者預後還差

在心臟瓣膜病當中,主動脈瓣狹窄對人體的危害最大。

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一旦發生心絞痛、昏厥等不適,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中位生存時間平均只有2年,比惡性腫瘤的預後還要差。

我國每年約有20萬新增主動脈瓣膜病變的患者等待治療。

65歲以上這種疾病的發病率直線上升,需要有效治療

在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當中,有一部分像虞大伯一樣,是因為先天性的二葉瓣畸形導致的。他們以前沒有發現,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出現症狀,這才發現有二葉瓣畸形的問題。

為這類患者換瓣膜,微創置換難度更高,並且可能增加手術併發症。

因此,國際上一度把二葉瓣畸形視為微創主動脈瓣置換的相對禁忌證。

為此,王建安教授團隊根據國人主動脈瓣鈣化較重、二葉瓣畸形比例相對較高等實際特點,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杭州方案”,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

此外,他領導醫生團隊和工程師團隊,研發了

國內首個可回收、可精準定位的人工瓣膜

。應用“杭州方案”和杭州製造的

“中國瓣膜”

,該心臟團隊實地指導歐洲、拉美、亞太地區4個國家7大中心和國內55家醫學中心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不但有國內的心內科醫生,還有來自美國、韓國、印度、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菲律賓等全世界各地的心臟介入醫生來浙二接受培訓。

文 / 都市快報 俞茜茜

圖 / 源於網路

編輯監製 / 浙大二院 宣傳中心

戳在看,心臟很寶貴,請愛護!

TAG: 主動脈瓣大伯心臟瓣膜二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