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昆蟲叮咬也會引起過敏,牢記這8點,降低被叮咬的機率,有效預防過敏

審閱者: 曾華松(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如果你被蜜蜂、胡蜂、小黃蜂、大黃蜂蜇傷,或被火蟻叮咬,是否會出現過敏反應呢?

這些是最容易誘發過敏反應的昆蟲,但大多數人都不會因此出現過敏反應。

瞭解昆蟲咬傷產生過敏反應的不同之處,可以決定是否需要去看醫生。

一、3種類型的過敏反應

被叮咬後出現症狀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但通常來說,有以下3種類型:

正常的反應包括叮咬部位的刺痛、腫脹和發紅。

較大的區域性反應是指腫脹蔓延至未被叮咬的其他部位。例如,腳踝部位被叮咬的人,可能整條腿都會出現腫脹。

雖然看起來會讓人很可怕,但其嚴重程度通常和正常反應差不多。

較大的區域性反應大約在48小時達到高峰,然後在5-10天內逐漸消退

最嚴重的反應是指過敏反應,這種情況需要馬上進行治療。

注意!昆蟲叮咬也會引起過敏,牢記這8點,降低被叮咬的機率,有效預防過敏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昆蟲叮咬過敏的症狀是什麼?

輕度過敏反應,是指被叮咬部位出現一種或多種下列症狀:

疼痛;

發紅;

丘疹樣腫塊;

輕度至中度腫脹;

發熱;

發癢。

嚴重的過敏反應(也稱為過敏性休克)並不常見。但是一旦發生,就屬於緊急情況。

症狀可能包括:

呼吸困難;

出現紅色、發癢的蕁麻疹,並擴散至未被叮咬的區域;

面部、喉嚨、口腔、舌頭的任何部位出現腫脹;

呼吸或吞嚥困難;

煩躁不安和焦慮;

脈搏急促;

頭暈或血壓急劇下降。

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建議患者儘快接受緊急治療。

三、昆蟲叮咬過敏有多常見?

大約有200萬美國人都對昆蟲叮咬時所釋放的毒液過敏,其中許多人都曾出現過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

四、非過敏情況下的處理方式

首先,如果手部被叮咬,建議立刻將戒指從手指上取下。

如果被蜜蜂蜇傷,蜜蜂通常會在面板上留下毒液囊和毒刺。

所以,最好在30秒內移除毒刺,以避免身體吸收更多毒液。

患者可以用手指甲或者硬卡片這樣的硬邊物體輕輕刮出囊和毒刺。

千萬不要擠壓囊或拉動毒刺,否則會有更多毒液進入體內。

隨後用肥皂和水清洗刺痛的部位,然後塗抹抗菌劑。

建議患者塗抹鎮痛軟膏,如氫化可的鬆軟膏或爐甘石洗劑,並用乾燥、無菌的繃帶覆蓋該部位。

如果腫脹嚴重,可以用冰袋或冷敷繃帶對腫脹區域進行冷敷處理。

同時,患者可以口服非處方抗組胺類藥物,以緩解瘙癢、腫脹和蕁麻疹。

兩歲以下嬰幼兒或孕婦沒有醫生許可不能服用這類藥。

患者也可以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鎮痛,如布洛芬。

在服藥之前,患者首先要閱讀藥品說明書。

未成年患者的需要在父母指導下服用,若對藥物的使用有任何疑問,需要和藥劑師及時溝通。

注意!昆蟲叮咬也會引起過敏,牢記這8點,降低被叮咬的機率,有效預防過敏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五、過敏的處理方式

如果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則需要使用腎上腺素,患者可以在撥打急救電話之前自行注射。

通常情況下,注射腎上腺素能夠阻止更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

即使症狀消退了,患者仍然需要接受緊急醫療處理,甚至可能需要留院觀察。

如果曾經對昆蟲叮咬出現過過敏反應,那麼無論去到哪裡,都要隨身攜帶腎上腺素。

六、如何避免被叮咬?

生活中不可能完全避免被叮咬,但下列方法能降低被叮咬的機率。

學會識別昆蟲巢穴並避開它們。小黃蜂在地面上的巢穴,通常隱藏在泥土堆或舊木頭和牆壁中;蜜蜂在蜂巢裡安營紮寨;大黃蜂和胡蜂在灌木叢、樹上和建築物上安家。

戶外活動時請穿好鞋襪。

在農村或林區,建議穿長袖襯衫、長褲、襪子和鞋子。

儘量不要噴灑香水或穿著顏色鮮豔的衣服,香水的氣味和亮色服裝更容易吸引昆蟲。

如果曾出現過嚴重過敏反應,那麼在徒步旅行、乘船、游泳或從事其他戶外運動之時,一定要有人陪同在側,以防萬一

最好在家裡的門窗上安裝防蟲紗窗。在戶外活動時,還可以使用驅蟲劑。

定期用殺蟲劑對垃圾桶進行清理,並蓋緊桶蓋。

儘量避免家中及周圍出現容易吸引昆蟲的植物和藤蔓,如有建議及時清理。

注意!昆蟲叮咬也會引起過敏,牢記這8點,降低被叮咬的機率,有效預防過敏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此外,如果患者的過敏反應嚴重,一定要佩戴標明過敏的標識。同時常備腎上腺素注射工具,以防發生緊急情況。

七、什麼是腎上腺素注射工具?

在被叮咬後,得到醫生治療之前,患者可以自行給藥(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注射工具的最常見型別是注射筆。

即使注射了腎上腺素,建議患者仍然要在被叮咬後儘快接受治療。

腎上腺素注射工具的購買,需要醫生開具處方。此外,建議患者儘量隨時攜帶2套工注射具。

為了防止藥物相互作用,患者還需要告訴醫生之前已經服用過的藥物名稱。

八、如何預防過敏反應?

打脫敏針是個不錯的選擇,它們能提供高達97%的有效保護。

在使用劑量逐漸增加的脫敏針,對免疫系統進行多次刺激之後,容易過敏的人群能更好地抵禦未來可能發生的過敏反應。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TAG: 叮咬過敏反應患者腎上腺素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