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光匯通:加速傳統企業轉型,文旅小鎮綠色發展將實現

近日,新旅界“中國文旅20年20人”欄目對偉光匯通集團進行了專題訪問。偉光匯通集團聯席總裁王軍對外做出的描述是:“中國旅遊業已經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特別是在鄉村振興作為長期國家戰略的背景下,文旅小鎮的建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偉光匯通也進入了發展的第三階段——夯實內容,提煉團隊。我們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迭代與升級,將偉光匯通從一個傳統的快速開發的企業轉型為中國文旅小鎮的運營商。”

一個小鎮改變一座城市

雲南省30個文化產業建設重點專案之一的彝人古鎮,位於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由偉光匯通集團開發運營,稱得上是該集團的“開山之作”。楚雄市位於“昆明—大理—麗江”雲南黃金旅遊線上。楚雄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雖然有獨特的交通優勢和文化旅遊資源,但發揮不出來,經濟發展相對緩慢。面對每年滇西黃金旅遊線上3000萬遊客而不入的局面,當地政府亟需一個發展旅遊產業的抓手,對於發展旅遊產業寄予了高度的重視、殷切的期望。

“彝人古鎮建設之初,我們最初的想法是能不能打造一個旅遊產品,把‘昆大麗’黃金旅遊線上10%的客流引入這座城市,透過這樣一個產品帶動楚雄旅遊發展、產業發展,透過這樣一個產業能夠給當地的百姓提供一個就業、發展、致富的機會。透過這樣一個高品質的旅遊平臺,能夠為家鄉的百姓帶來更多的認同感和幸福感……”

在這樣的背景下,承載了無數期待的彝人古鎮應時而生。在大理、麗江、昆明等中國頂尖的旅遊IP“重重包圍”的環境下,如何讓這個初生的小鎮脫穎而出?這對於當時並沒有什麼經驗的偉光匯通團隊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最開始,對彝人古鎮的定位很簡單——自然觀光或者人文景區。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要和那些頂級的目的地去‘硬碰硬’PK,以爭取更多的遊客。”

這樣的“路子”對於當時的彝人古鎮來說顯然是艱難的。於是,偉光匯通也迅速轉換了思路,將彝人古鎮打造成旅遊集散地的模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目的地做服務、做配套,解決整條線路的遊客旅途中“吃住遊購娛”的休閒、配套產品。

2006年火把節之際,彝人古鎮正式開街。如今,彝人古鎮已經全部建成投入運營,總規模3平方公里,還於2015年獲評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彝人古鎮的遊客量從2007年的130萬人次躍升至2019年的1376萬人次,撬動上下游產業投資近百億元。卓越的市場表現,讓彝人古鎮成為文旅小鎮開發的樣本範例。

“成了!實際上,彝人古鎮的成功都是我們後來看到的景象。最開始我們並沒有什麼經驗,團隊人員也並沒有配備齊全,就是這樣的一群人,透過這樣的模式,十年磨一劍,讓彝人古鎮成長為中國具有開創性的中國旅遊的第二代產品。”文旅小鎮的建築只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應該把挖掘的文化內容用更豐富的方式,更靈活展現出來,結合現代人的需求,讓文化飽滿、豐盈,充滿生命力。使來到小鎮的遊客有收穫,當地百姓也能在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中獲益,併產生對當地文化的自豪感。

偉光匯通打造的這張‘網’可以劃分為幾個層級,第一個層級是旅遊產品,第二個層級是旅遊配套,第三個層級是旅遊消費/旅遊商品。這張‘網’把整個平臺串聯起來,我們透過這張‘網’,圍繞著這臺‘戲’,圍繞著整個旅遊線路,可以對整個景區的全方位的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務,實現‘一網管盡’。

偉光匯通:加速傳統企業轉型,文旅小鎮綠色發展將實現

讓小鎮再活一百年

基於對專案所在地及周邊地區的地理區位、經濟基礎和文旅資源稟賦等方面地綜合考慮和分析,結合企業多年來在文旅產業小鎮策劃、投資、建設和運營等方面的經驗,偉光匯通不但可以做到專案的快速落地,而且可以實現在當地市場的一鳴驚人,甚至是企業所提出的“一落地就風華正茂”的目標。這是偉光匯通作為國內領先的文旅產業小鎮運營商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之一,也是企業受到越來越多地方政府歡迎的直接原因之一。

偉光匯通打造的每一個小鎮都應該具有一百年的生命力。對於偉光匯通來說,打造中國文旅小鎮已經不單單是一門值得投資的好生意,更是一門要為其奮鬥終生的事業。

在開發文旅小鎮的過程當中,產品的定位是否滿足當地百姓的需求,是否滿足當地城市的發展,是否按照黨委政府的思路來做好佈局,這一點極其重要。只有讓遊客滿意,滿足百姓需求,能夠帶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旅遊產品才是符合城市發展需求的產品。這樣的產品自然會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可和大力支援,最終實現互相受益的良性迴圈。

面對新的發展環境、競爭環境和運營環境,市場對文旅專案的要求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基於對已有的運營經驗和對未來市場的洞察,偉光匯通王軍也提出“一個小鎮一幅畫、一個小鎮一張網、一個小鎮一臺戲”的運營目標和願景,每個小鎮都是由特色景點、核心內容、多元業態等按照文旅產品和遊客需求串聯起來的一臺如詩如歌如畫的沉浸式和行進式的組合大戲,把最特色的文化、最優質的體驗呈現給每一位遊客。

TAG: 彝人小鎮匯通文旅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