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積極抗病毒治療可有效阻止肝組織學進展 | 研究速遞

編者按:

對於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IT)患者的治療仍然存在爭議,大多認為不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定期隨訪即可。但現有證據發現臨床診斷的IT患者實際很多存在顯著肝臟病理學變化,且有肝癌或死亡高風險。雖然這部分患者的治療還存在爭議,但研究發現這部分人群在現有最佳化的抗病毒治療方案的治療下,也可獲得較高的應答率,從而改善遠期結局。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何英利教授團隊和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徐光華教授團隊發表的最新

研究顯示

:對於高病毒載量的慢乙肝患者,無論病程分期如何,均應考慮抗病毒治療,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肝細胞的進一步損傷。即便是肝活檢確定的真正免疫耐受期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可獲得較好的療效,可有效阻止肝組織學進展。

研究方法

本回顧性佇列研究共招募330例2013至2018年在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完成

肝活檢

初治

慢乙肝患者,最終納入171例患者。

根據ALT和肝活檢資料將患者分為免疫耐受期(IT:ALT ≤ ULN, METAVIR < A2和F2)、輕度活動期(MA:ULN < ALT < 2 ULN, METAVIR < A2和F2)和免疫活動期(IA:ALT ≥ 2 ULN, METAVIR ≥ A2和F2)。109例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納入治療組,62例密切隨訪的患者納入未治療組。

主要療效指標為病毒學應答、HBeAg血清學轉換、HBsAg清除、ALT正常化和肝硬度檢測正常化。

患者特徵

研究佇列中患者分為IT期60例、MA期31例和IA期80例。男性佔大多數(62。6%),平均年齡31歲。中位隨訪時間為96周(48-144周)。接受NA治療的患者佔83。5%,接受PEG IFNα治療的患者佔16。5%。所有患者均為亞裔,66。7%有乙肝家族史。

研究結果

1

主要及次要療效指標

治療組患者獲得病毒學應答的比例高於未治療組患者(40。4% vs。 0%)。IT期、MA期和IA期治療組患者的病毒學應答率分別為18。2%、57。1%和43。8%,均顯著高於對應的未治療組患者(P < 0。05)。

治療組中26。6%患者獲得HBeAg血清學轉換,未治療組患者無一例獲得。IT期、MA期和IA期治療組患者獲得HBeAg血清學轉換的比例分別為9。1%、28。6%和31。5%。

IT期治療組中95.5%維持ALT正常,100%維持肝硬度檢測正常。

在接受治療的IT、MA和IA患者中,LSM下降 ≥ 1kPa的比例分別為27。3%、50。0%和64。4%。然而,未治療組中IT、MA和IA患者分別只有1例、1例和0例實現LSM下降 ≥ 1kPa。

2

臨床指標的動力學變化

與未治療組患者相比,無論慢乙肝患者分期如何,抗病毒治療後HBV DNA均顯著降低(P < 0。05)。

IT

期患者抗病毒治療後肝硬度值保持穩定

,MA和IA期治療組患者與未治療組相比,肝硬度值均有顯著改善(P < 0。05)。

IT期患者抗病毒治療組比未治療組的HBeAg水平顯著降低(P < 0。05)。

MA和IA期中,與未治療組相比,治療組的抗-HBc水平呈現下降趨勢。

IT期治療組患者的肝硬度值從基線到療效終點一直保持正常,無顯著差異。MA和IA期治療組的LSM值從基線到療效終點均降低。IT和MA期未治療組的LSM值則有明顯升高。

肝霖君有話說

該研究結果顯示,儘管免疫耐受期患者抗病毒治療的應答率低於其他病程分期的慢乙肝患者,但免疫耐受期患者經過抗病毒治療後可以極大程度阻止肝組織學進展,這對於患者的遠期獲益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對於高病毒載量患者,無論病程分期如何,抗病毒治療可有效阻止肝組織學進展。在此研究的基礎上,是否有更最佳化的抗病毒治療方法來進一步提高IT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從而最低化遠期不良結局風險,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探索。

參考

文獻:

Liu N, Yang N, Ma W, et al。 Efficacy of Antiviral Treatment in Liver Biopsy-Proven Immune-Tolerant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Front Med (Lausanne), 2021, 8: 655530。

TAG: 治療患者MA抗病毒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