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中醫宣痺湯,為治溼熱痺證良方。痺有閉阻不通之義。由

宣痺湯,為治溼熱痺證良方。

中醫之痺證,“痺”有閉阻不通之義,由風寒溼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導致。

經絡包括了經脈和絡脈,就如地球的經度與緯度,不僅執行氣血,還連線著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

【養生】中醫宣痺湯,為治溼熱痺證良方。痺有閉阻不通之義。由

若經絡受阻,氣血不能暢行,易引起肌肉、筋骨、關節等痠痛、麻木、重著、伸屈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風溼性關節炎、風溼熱、類風溼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纖維織炎和神經痛等,均屬中醫“痺證”範疇。

痺症的表現那麼多,總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將罪魁禍首風寒溼熱全部抓來認罪,這樣就成一團亂麻理不清了。

《金匱要略》單獨將經絡受了溼熱拎出來,提出

“經熱則痺”

的觀點。

當熱毒流注關節,或體內有鬱結的邪熱,又外感風寒溼邪,在經絡處發生交戰,致成熱痺。引起關節或肌肉灼熱、腫脹、疼痛、重著,皮膚髮紅,或見硬結、紅斑。可伴發熱、口渴不想喝水、煩悶不安、周身沉重、小便黃渾。舌質紅,苔黃膩,脈滑而跳動頻繁。

【養生】中醫宣痺湯,為治溼熱痺證良方。痺有閉阻不通之義。由

清代名醫吳鞠通從風溼熱的病因人手,發揮《金匱要略》的觀點,

創制了宣痺湯,

主治溼熱引起的痺證。以骨節煩痛,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舌色灰滯,面目痿黃為辨證要點。

組成:

防己、薏苡、杏仁、滑石各15克,連翹、山梔、半夏、晚蠶沙、赤小豆皮(赤小豆乃五穀中之赤小豆,味酸肉赤,涼水浸,取皮用。非藥肆中之赤小豆,藥肆中之赤小豆乃廣中野豆,赤皮蒂黑肉黃,不入藥者也)各9克。

本方以清熱通絡,辛苦通陽,宣痺止痛而治。

1

既為經絡溼熱,用藥上便需循經入絡。故以防己、薏苡仁急去經絡之溼熱。

防己自古以來分為漢防己和木防己兩大類,一般習慣所稱的漢防己實際上是防己科的粉防己,而不是馬兜鈴科的漢中防己。木防己則為馬兜鈴科的廣防己和漢中防己,有時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現代中醫應用防己的經驗是:漢防己偏於利溼走裡,可利小便以消腫;木防己偏於祛風而走外,用於祛風溼以止痛。

本方之用,正是非馬兜鈴科的漢防己,性味苦寒,入經絡而祛經絡之溼、通痺止痛。

【養生】中醫宣痺湯,為治溼熱痺證良方。痺有閉阻不通之義。由

關於薏苡仁,以祛溼聞名四海,但其性味甘淡涼,不去寒溼而祛溼熱,故平素單用,寒溼之人不適合。

對內能利肺胃腸,止咳消水腫,止洩瀉等,對外可除筋骨邪氣,治筋脈拘急攣縮,屈伸不利。

二味共同為本方所去經絡溼熱把好舵。

2

鑑於陽氣不到即是病,而本方之溼熱,又不能以溫陽而治,故以“通陽”行宣發痺病而止痛之功。

所謂通陽,關鍵點在通,就像鑿壁借光,不能直接拉個電燈來照亮,否則便成了助熱,那病便不用治了。

所以用藥上,要將上中下三焦視為牆壁,一點一點打通它,獲得光源。

第一,肺為水之上源,上源閉塞,則下流不行,故宣降肺氣可祛溼。

杏仁苦溫,開肺氣之先,發散風寒,下氣除喘。可降肺金之氣,清肅潤肺。與防己薏仁之用量一樣,擔責重大。

薏仁,滑石、山桅子、連翹均能去肺火,尤以滑石質重,使肺氣降而下通膀胱。擔責重大,故滑石也與防己薏仁杏仁用量一樣。

五味共助防己通調水道,令水溼下行。

【養生】中醫宣痺湯,為治溼熱痺證良方。痺有閉阻不通之義。由

第二,脾胃為水之中源。溼鬱脾胃,可令氣機升降失常。治宜宣中焦,暢中陽。

半夏辛散溫通。入脾胃肺經。最善在中焦燥溼化濁而通陽,打通氣機。

蠶砂甘辛溫,配合半夏和胃化濁,制中焦溼氣。由此疏筋緩急,祛風除溼,行痺止痛。

滑石淡寒,通九竅六腑津液,去留結,止渴,利中。

共同上承肺氣的通利,下承水道的降洩,通通脫脫暢中陽。

第三,下焦溼熱,最方便的辦法就是讓其直接隨尿尿出去。

滑石、赤小豆、薏苡仁均屬甘淡滲利之品,可疏導下焦,使溼行熱去,引溼熱從小便而解。

尤以滑石味甘淡,甘能滋養補虛,淡能行水,滑能通竅,止煩渴而利小便。

赤小豆甘酸平(方用赤小豆皮,但現代沒分那麼清)。活躍於心、小腸經。不僅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更是治風溼熱痺的良藥,極合本方所治。

【養生】中醫宣痺湯,為治溼熱痺證良方。痺有閉阻不通之義。由

同時,山桅子連翹均苦寒利尿,並可共除溼熱痺阻引起的煩悶不安。

山梔子善能瀉火洩熱而除煩利溼。連翹擅清熱解毒,將心火移於小腸,瀉火除煩,助熱從小便而去。

多味合用,正合清代名醫葉天士所指 “ 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

全方以辛溫、苦溫、苦寒之品辛開苦降,合以甘淡滲利之品宣上暢中滲下,通絡、祛溼、清熱俱備,最終通陽去溼熱,鑿壁借到光。溼熱祛除,經絡通暢。

難怪為去溼熱痺症名方。現代常用本方加減治療風溼性關節炎,關節紅腫疼痛之證。比如

【養生】中醫宣痺湯,為治溼熱痺證良方。痺有閉阻不通之義。由

楊勇50歲,左內踝關節紅腫熱痛3日。

3日前楊勇因工作勞累,飲酒過量,左內踝關節於當晚出現疼痛,區域性紅腫發熱,著地行走時疼痛加劇,坐臥則疼痛稍減。伴心煩口渴,溲黃便結。

西醫診斷:

痛風性關節炎。中醫診斷:痺證,證屬溼熱瘀阻。

治宜清熱除溼,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用宣痺湯加減。

張麗42歲,反覆雙手關節腫痛,加重1周,活動功能受限。

手不能握,得涼則痛減,伴口渴卻不想喝水,小便黃,大便不爽,舌質紅,苔黃膩,脈數。

西醫診斷:類風溼關節炎。中醫診斷:

痺證,證屬溼鬱熱壅,痺阻經絡。

治宜清熱除溼,宣痺通絡。

方用宣痺湯加減。

在不加減的情況下,宣痺湯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溫服。

提醒提醒:

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點開關注

!把健康握在手心

TAG: 防己溼熱經絡赤小豆通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