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原標題: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央廣網大理8月21日訊息:開眼界,獲新知,啟智慧,聚焦生態旅遊發展新業態。今天我們去雲南省大理市喜洲鎮,去看看古鎮流傳到今天的傳統手工技藝——扎染……”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今日座標:雲南省大理市喜洲鎮

今日打卡:走進喜洲老院子,體驗白族古法扎染技藝;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大理喜洲的時光要走得慢一些。清晨9:30,陽光已經溫柔,街市才熱鬧起來。位於喜洲鎮的藍續古法體驗店喜洲田園店開門營業。雖然暗藏深巷,但遊客們總是不請自來。三三兩兩的遊客來體驗扎染技藝。一進門,每個人都會被撲面而來、滿眼的小清新傾倒:院中橫穿一條晾繩,掛滿了扎染好的、五顏六色淡雅、飄逸的扎染作品。

“這個的話是梔子果,這個的話是核桃、艾草、紫莖澤蘭、蘇木……”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大理藍續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張翰敏親自示範。與傳統扎染僅使用板藍根作為染料不同,藍續的作品染料有些是艾草、有些是核桃皮、有的是飛機草……深深淺淺的顏色隨著晨風微微飄動。在藍續,一共有30多種植物可以用作染料。張翰敏說,希望以此喚起人和自然的連結,倡導人們回到大自然中去,用眼睛和面板真切感受四季。張翰敏 :

“不同的植物它其實都可以染到不同的顏色。我們可以追隨大自然的腳步,每一個不同的季節,採摘到大理不同的植物,獲取不同的顏色。梔子、蘇木這樣一些比較傳統的中草藥材之外,我們也會找到了當地的一些植物,比如說像紫莖澤蘭,破壞草,它極大的破壞了大理的生態多樣性,大家對它的印象都非常不好,後來我們廢物利用,不停的用它來染東西,透過植物染色的方式,非常環保。其實扎染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去找一個顏色。環境在變化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我們藍續每個員工上班的第一天我們都會發手帕,我自己也是會多用手帕,這麼多年過去,我們有很多的客戶,他們持續會在我們店裡買手帕,其實不僅僅是說賣一個手帕,我們能賺多少錢,我們更開心的是他買的同時他是在用的。”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白族古法扎染,是將白布按繪製好的圖案用線縫紮起來,染上天然的植物染料,反覆冷染浸製、經漂洗拆線後即成圖案,美麗而古樸。扎染工藝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 ,扎染布由手工針縫線扎,青裡帶翠,凝重素雅。用扎染布製作的工藝品既充滿濃濃的民族風味,又有現代韻味。這就是白族人走到哪裡都難以割捨的“大理藍”。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生長於大理喜洲周城的白族姑娘張翰敏從小就在媽媽和奶奶的身邊對扎染技藝耳濡目染、瞭然於心。大學畢業後,張翰敏在北京一個國際NGO從事公益專案。六年後,她做了一個讓家人很不理解的決定:和同樣在北京有穩定工作的丈夫回到大理做扎染!只為了留住童年記憶中的“大理藍”,讓傳統扎染技藝發揚光大。張翰敏:

“白族的扎染原來最早的時候大家做的青白兩個色調就是藍白色調,但大自然它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為什麼不把傳統的工藝再進行一些升級,或者是再進行科技化的發展?我們覺得技藝,一定是有自己的標準的,多少的植物,能染什麼顏色,多少的什麼時間,能染什麼顏色,它一定是有一個標準的。所以像藍續我們在做植物色卡的時候,就秉承一個理念,一定是要往科技化的方向發展,我們需要去科學的看待手工藝的發展,也希望我們的手工藝,不僅是有傳承,它有發展。”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作為曾經走出去讀書、工作的新生代白族,因為領略過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所以,張翰敏不願意把自己“童年的記憶”侷限於一個小小的作坊和藍色,她給這個小天地取名為藍續綠色文化發展中心。“藍”是她記憶裡大理的顏色,“續”是可持續發展。張翰敏:

“有很多學校的孩子,北大附中的孩子,他們每年會花4天的時間在周城,在這個鄉村,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扎染,我們每天收費也特別高的,因為我們希望給到他們的是真正的專業的服務,他們也希望可以把這些費用可以用在真正對他們自己有益的事情上。所以這幾年的話,我們藍續也是開辦了很多從7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體驗的專案,五六十歲老人也可以去選擇定製的課程,這個季節藍續都是預約滿的,我們不太會去追市場,反而覺得我們真的要好好的把周圍的環境認識清楚,我們自己的優勢,我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轉化為生產力。我們就總覺得說傳統的手工它一定也要成為一種生產力,然後它才可以很好的發展起來。”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作為中心的主理人,張翰敏把大理傳統古法扎染和以村、鎮為區域的社群連為一體考慮,將文化、人和產品緊緊聯絡在一起。她想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創新,讓扎染和鄉村的生活變得更美。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張翰敏:“我們在山腳下找了一片非常漂亮的田,可以在很高的地方看到洱海,旁邊有個山谷,每年4月份都會長密門花,我們會帶著孩子們去採花。採摘植物,瞭解自然,瞭解染料,很多孩子也很喜歡過來旅遊的小朋友或者是親子夏令營的朋友,他們也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然的課程,我想越來越多的人可能更希望的是去鄉村看一看。”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作為中心的主理人,張翰敏感嘆,創業以來得到了雲南省、大理州、市、鄉鎮和村裡各級政府、領導的關心和支援。在這樣一種愛的包圍下,藍續團隊決定要把大理傳統古法扎染和以村、鎮為區域的社群連為一體考慮,將文化、人和產品緊緊聯絡在一起。她想透過透過更多扎染行業老鄉們的努力和創新,讓扎染和鄉村的生活變得更美。張翰敏:

“我們在山腳下找了一片非常漂亮的田,可以在很高的地方看到洱海,旁邊有個山谷,每年4月份都會長密蒙花,我們會帶著孩子們去採花。採摘植物,瞭解自然,瞭解染料,很多孩子也很喜歡過來旅遊的小朋友或者是親子夏令營的朋友,他們也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然的課程,我想越來越多的人可能更希望的是去鄉村看一看。”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不同的色系、不同的工藝,衍生出來不同的產品,然後帶給更多的人美好的享受。其實,把30塊都賣不掉的扎染賣到300塊就是張翰敏的初衷。給傳統手工藝賦能,真正讓傳統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這就是一個探尋美,然後發現美的過程。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張翰敏:“以前的話,很容易掉色,因為扎染他遇到了某些瓶頸。比如說你今天你很想買我這條裙子,但這條裙子如果你穿回去了,下午你就變成藍精靈了,就不一定會買了。我們要承認我們自己工藝上的不足,我們要去完善它,所以我們後來就跟很多的染色老師學了之後,一是堅持了古法的植物染色,我們不會新增化學的東西,另外的話我們是一遍一遍的去染色,像傳統的這種工藝,它其實是需要一些新的視角,或者是新的這樣的一些觸動。要去做這個事情,它雖然有點困難,所以我們前幾年花了很多錢去做這件事情,但是現在看來這個事情是對的,因為你一定是要往越來越精緻的方向走。”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如今在喜洲鎮,提起扎染,無人不知“藍續”,無人不識張翰敏。開課堂、找設計師、售賣綠色且實用時尚的扎染產品。在張翰敏的店裡,雖然固定員工不算多,但附近會扎染手藝的婦女都是“幫忙名單”上的人。有訂單時,大家一起動手生產產品。張翰敏:

“我們帶隊的這些阿姨,是我們在這個村子裡面培養的一批自然導師。他們也很清楚到自己的家鄉有什麼植物,他們喜歡這個地方,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把這種喜歡變成專業的一種知識再傳遞出去。我們把鄉村的這些自然環境,把傳統技藝融合在一起。”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英英是一位隨父母從深圳到大理旅遊的小遊客,她一早就來體驗,親手給媽媽做了一塊圍巾……

“現在我們一揉搓就把顏色揉出來了……”

“我是深圳的,來雲南旅遊。”

“怎麼想到到這裡體驗。”

“就是爸爸媽媽想讓我知道原料和它的步驟啊是怎麼形成的。”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藍續所在的喜洲鎮依託區位優越以及民風民俗濃郁、民族工藝品豐富、技藝精湛的優勢,以文化、旅遊、生態為依託,把白族扎染藝術文化有機融入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全過程,不斷加快旅遊文化名村建設,形成以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帶動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群眾增收致富。喜洲鎮人民政府副鎮長趙秋華:

“我們喜洲鎮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白族文化名鎮,這裡的居民傳承了豐富精湛的手工技藝。最近幾年,我們依託白族傳統的扎染技藝,引導本地手藝人發展體驗式的鄉村生態旅遊,讓遊客不僅僅停留在走走看看,而是透過自己動手體驗和感受白族文化。目前,以“藍續”、“璞真”為代表的扎染體驗館經過幾年的打磨已經初步形成品牌效應,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同時對當地群眾開展扎染技藝培訓,讓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扎染隊伍中,生產出更多更好適宜市場需求的高品質商品,擴大了白族扎染的知名度,傳承了扎染技藝,也很好的促進了當地居民的就業,增加村民收入。”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張翰敏:“我們白族的扎染傳承跟發展,是無邊界的一個分享,白族扎染的技藝,一定是透過更多人的愛,更多人要愛這個東西,關注這個東西,它才可以有更好的發展。我們有一個50人的計劃,每年會開一次課程班,這幾年的話我們就做了3期,今年是第4期。所以我們做這樣的一件事情是懷著大愛的,懷大愛做小事,我們希望這些人他們能夠跟我們一起去把白族的扎染走出去,可以走到世界的舞臺上。這30個人就是我們未來我認為白族扎染很好的傳遞大使,我們需要的是分享,然後需要的是傳遞,找到那群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共同把這個事情推廣好,然後在各民族身上,包括說各個地區,你能看到大理美好的綻放。”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綠水青山聽我說:守護初心 傳揚“大理藍”

剛剛我們的節目中,介紹了雲南省大理市喜洲鎮透過發展當地傳統的白族的扎染技藝,打造出手工藝文化IP,反哺鄉村,發展鄉村旅遊的成功探索。接下來來我們來連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朱啟臻,一起聊一聊。

1、您好,大理市喜洲鎮的探索即讓古老的扎染技藝得到了創新和發展,又帶動了當地鄉村旅遊的發展,將傳統手工藝融合進鄉村旅遊,很多地方都有豐富的鄉村文化資源,要把文化資源發展成文化創意產業,怎麼去做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呢?

朱教授:傳統手工業又重新受到人們的青睞,成為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一個有效渠道。那麼,為什麼手工業又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呢?我們說它的生命力不只在於它表現出的藝術美,而且在於鄉村的手工業的過程包含了人與自然,人們利用自然的智慧。手工業和旅遊的結合我們認為在兩個方面要特別的注意,一個是要加強手工業的體驗感,讓遊客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一種愉悅和成就感;二是我們要突出手工業的教育價值。我們說手工業的生命力就在於它給了你多方面的啟迪,對人有多方面的啟發,原生態的、材料的使用生態、環保,綜合的利用,把體驗感和教育價值緊密的結合起來,結合得越緊密,特色越明顯,我們所獲得的效果就會越好。

2、像今天的扎染、還有瓷器、刺繡、景泰藍等傳統手作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元素,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著迷於神秘的中國元素。未來鄉村文化走出去方面,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朱教授:過去我們常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世界接受的程度就會越高。這就需要我們有一種自信,文化自信,在文化上,我們要做足文章,中國的元素不僅是有形的,更主要的它表現在無形的理念和生存的智慧方面,也就是文化。所以我們要發現文化,在放大文化,像很多鄉村的傳統地域,包括瓷、刺繡、編織、釀造等等,都包含著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道理,體現的迴圈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我們把這些東西挖掘出來,把它發揮好,他就會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被更多地人所接受。

感謝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朱啟臻。希望古老的扎染技藝能夠得到有效傳承,希望透過文化傳承者們的努力,扎染文化能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越走越遠,源遠流長。

TAG: 扎染我們張翰敏藍續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