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曹操唯才是舉,到其子曹丕重用門閥,曹魏到底經歷了什麼?

說起曹操這個建立了曹魏的三國霸主之一,他的“

唯才是舉

”可是出了名的,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曹操那是求賢若渴所以“明揚仄陋,

唯才是舉

”,但是到了他的兒子曹丕時期,卻為了一時的統治需要, “

重用門閥

”,其中種種原因,著實讓人好奇。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曹魏到底經歷了什麼呢?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一、咱們便先從曹操的“唯才是舉”說起

正所謂“人才”是第一資源,漢朝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這是漢代統治者為了適應日益龐大的官僚機構對吏員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形成的一套選拔人才的制度,但是察舉制的人為因素佔的比重比較大,所以到了末期,它的弊端就十分明顯了,那就是這選官是由世家大族所控制的,所以漢末時的世家大族可以說是壟斷了人才這個第一資源。

從曹操唯才是舉,到其子曹丕重用門閥,曹魏到底經歷了什麼?

曹操自身就是一個能力極強的人,但是如果要稱霸天下,與各路諸侯逐鹿中原的話,光憑他自身的雄才偉略當然是不行的,所以需要組建一個自己的團隊。而這個團隊,需要的自然是各種能人異士,就是人才儲備。 那這能人異士從何而來呢?世家大族嗎?答案卻是否定的,至於原因,下面便由筆者給大家一一分析。

首先便是家世。眾所周知,曹操的養祖父是一個宦官,就是太監,所以那些士族是極為看不起的。還有就是,雖然說漢末宦官專權,曹操的家世也不低,但是對比起出身“四世三公”這樣的頂級世家,而且還是一方強大諸侯的“袁紹”來說,還是差了很多的。

曹操與袁紹幼時便相識,可以說對彼此都算是很瞭解的了。所以一旦兩人都成為這天下的競爭者,那些世家大族會偏向哪一方,曹操心裡非常清楚。那些世家大族支援的絕對不會是他這個被他們所鄙視的宦官之後,而會是那出身與他們相同的“

真豪門

”袁紹。畢竟就他跟袁紹比起來,在那時無論在哪一方面他都是不及袁紹的,所以世家大族肯定會支援看起來能給他們帶來更大利益的袁紹。

從曹操唯才是舉,到其子曹丕重用門閥,曹魏到底經歷了什麼?

這些世家大族在漢末絕對是一方強大的勢力,拉攏不了這些勢力,沒有人才儲備,曹操就得另想辦法,要不然敵強我弱,他就會變成逐鹿中原的諸侯中的淘汰者。

曹操很聰明,他的眼光並不侷限於他那一階層的世家大族,而是往下看。雖說世家大族具有培養人才的良好環境和雄厚資本,但是天下如此之大,人才亦不可勝數。除了世家大族,其他地方就沒有人才了嗎?自然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是被這些

“世家大族

”強壓著,出不了頭而已。曹操看得明白,他自己需要人才,而人才又確實存在,只不過那些人才需要一條路,一條往上走的路。所以他便實行“

唯才是舉

”,打破世家大族的壟斷,開闢出一條新路,以便人才可以湧向自己。

從曹操唯才是舉,到其子曹丕重用門閥,曹魏到底經歷了什麼?

於是,求賢若渴的曹操頒佈了《求賢令》、《敕有司取士勿廢偏短令》、《舉賢勿拘品行令》等等一系列“

招賢令

”來不拘一格納人才。從曹操所作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中的那一句:“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便可看出他對人才的渴求。憑著這些“

招賢令

”,曹操吸納了許多人才為自己效力。

曹操的“

唯才是舉

”,不止是任用了低階層的人才,如從士兵中提拔起來的大將於禁和樂進等;更是重用降將,如在官渡之戰投降的張郃,曹操重用他,他便為曹操開闢疆場,反過來對付袁紹,曹操的這招“

他山之石,可攻玉

”實在是用得好。其他的又如徐晃、張繡、賈詡、張遼等,他們哪一個不是為曹魏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呢?

曹操時期,也是政權初建之期,那時是三國混戰,曹操選擇用“

唯才是舉

”來招納人才,是充分地分析了那時的局勢,考慮到了各方面的情況,還有他不如勁敵袁紹之處。

從曹操唯才是舉,到其子曹丕重用門閥,曹魏到底經歷了什麼?

但是,當曹魏政權已定,曹操所倡導的“

唯才是舉

”就不能滿足時下的統治需求了。而且曹操當時用“

唯才是舉

”這個辦法來招納人才,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世家大族不支援他,所以他便抑制和打擊世家大族,而且在那時,人才的多寡對一個勢力的強弱和發展動力有著重要影響,所以,“

唯才是舉

”這個方法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到後來的曹丕時期,曹魏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穩定,因此,對政局影響力大小的天平便從戰時的“武”轉向了“文”。

二、接下來要說的便是曹丕的“重用門閥”

曹操死後,為了統治,接替曹操成為魏王的曹丕就採納了潁川士族陳群的建議,實施“

九品中正制

”。

九品中正制

”是曹丕對曹操的

“唯才

是舉”方針的制度化,但不再只是

“唯才

”,還要有“品行”,但

九品中正制

也是察舉制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曹丕為了拉攏士族的手段,表明曹丕對門閥的重用。

曹丕重用門閥,除了順應社會的發展外,還有就是“交易”,同他的父親曹操一樣。

從曹操唯才是舉,到其子曹丕重用門閥,曹魏到底經歷了什麼?

曹操為了統治,打破世家大族的壟斷以納人才,而人才要有一條向上走的路,所以幫曹操,這是一場

“交易

”;曹丕為了統治,設立“九品中正制”,最大程度的保證了門閥對官場的壟斷,所以朝臣支援曹丕稱帝,畢竟在朝廷中,幾乎每一位大臣身後都有著門閥士族的影子,這同樣是一場

“交易

”。

雖說這兩場都是“交易”,但曹操的“交易”得來的是曹魏,得來的是大權在握。但曹丕的“交易”卻是無奈的妥協,他得到的是 “稱帝”,但是失去的卻是權力,更是後來曹魏的覆滅。

曹丕不是沒有雄才偉略,但是對比他的父親曹操,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曹操雖

“唯才是舉

”,但是他知人善任,他知道什麼人該用,該怎麼用。曹丕卻不知道,他重用了父親讓他提防的司馬懿。

從曹操唯才是舉,到其子曹丕重用門閥,曹魏到底經歷了什麼?

因為能接手曹操的位子的不只有曹丕一人,曹操還有曹彰、曹植、曹衝、曹昂等等許多優秀的兒子。

所以曹丕為了能夠接手曹操的位子,他就得拉攏朝中勢力,而在當時,門閥士族的勢力已發展壯大起來了,如果可以獲得門閥士族的支援,那他就可以遠超其他兄弟,接位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所以為了獲得門閥士族的支援,曹丕就得滿足他們的需求。

而曹操的兒子們卻不同,雖然他們都十分優秀,但是對比他們的父親曹操,他們都還只是一群毛頭小子而已,曹丕也是。因此,他們之間的爭奪,就給了門閥士族一個達到目的的機會。

從曹操唯才是舉,到其子曹丕重用門閥,曹魏到底經歷了什麼?

而在曹操的長子曹昂被殺後,接下來的曹丕便是既佔嫡又佔長了,而且他文武雙全,擅長權謀,十分優秀,如此的他還有何擔心的呢?當然擔心,他的父親曹操是一位“能人”,不止自己能力極強,生的兒子們個個都是人中龍鳳,特別是嫡三子曹植,曹植的文學造詣,冠絕三國,所以下面有那麼多的弟弟如狼似虎地盯著,曹丕壓力不大才怪。

曹丕要登位,就要得到朝臣及其身後門閥士族的支援,他既佔嫡又佔長,本身又十分優秀,這是他的一大優勢,門閥士族需要在曹操的一群優秀兒子中下注,誰能帶給他們更大的利益,他們就投誰。

而被曹操送到曹丕身邊教導曹丕的司馬懿,就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從曹操唯才是舉,到其子曹丕重用門閥,曹魏到底經歷了什麼?

司馬懿這個貴家子弟,便在曹丕和門閥士族之間充當了連線的紐帶。而且向曹丕提出“

九品中正制

”的陳群就是一個出身世家大族的世家子弟,在加上司馬懿的周旋,曹丕和門閥士族的之間就達到了一個看似雙贏的結果。

那就是曹丕接手了曹操魏王的位子,然後又稱帝,建魏國;門閥士族得到了壟斷官場的權力和發展自身的好環境。

在說到司馬懿的時候,想必大家也隱約看出來了吧?歷史上司馬懿就是魏國四代重臣,一個權傾朝野的權臣,魏滅後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從曹操唯才是舉,到其子曹丕重用門閥,曹魏到底經歷了什麼?

曹操看出司馬懿有“

狼顧之相

”,所以對司馬懿極為忌諱,而且囑託曹丕,說司馬懿不是一個甘為臣下的人,必定會干預他們曹家的家族之事,讓曹丕對司馬懿要有提防之心。但是曹丕和司馬懿關係極好,對司馬懿十分維護,讓司馬家的勢力越來越大,給曹氏的覆滅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三、總結

從曹操的

“唯才是舉

”,到曹丕的“

重用門閥

”,其中曹魏經歷的是對時代變遷的適應;一場政權的更迭;一個從王到帝的轉變;一場與天下人才的交易到與士族的交易;一個從抑制,打壓世家大族勢力到對世家大族妥協的轉變;一場曹氏內部的爭奪。其中大多都少不了司馬懿的影子。

TAG: 曹操曹丕世家大族門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