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滯、血瘀、痰溼水飲、積滯……這些中醫實證都是什麼?

世間萬病,分開來說,要麼是寒,要麼是熱;要麼是虛,要麼是實。本期我們接著來談談“實”。

實,指的是邪實,也就是邪氣存留的意思。因邪實導致的病證,我們就叫做實證。

中醫上的實證只有四種:氣滯、血瘀、痰溼水飲、積滯。下面我就逐一談談。

氣滯、血瘀、痰溼水飲、積滯……這些中醫實證都是什麼?

一、氣滯

氣滯,就是氣的滯留。因氣的滯留不暢而導致的病證,就叫做氣滯證。

氣滯證的常見表現為胸脅脘腹等地方脹悶疼痛,症狀時輕時重,部位不固定,脹悶常隨情緒變化而增減,或隨噯氣、矢氣(放屁)等減輕,脈多弦。

如果濁氣滯留於人體上面而不下降,這時就出現了中醫上說的氣逆,因氣逆而導致的病證,就是氣逆證。

氣滯的治療,直接治法就是理氣;氣逆的治療,直接治法就是降氣。

氣滯、血瘀、痰溼水飲、積滯……這些中醫實證都是什麼?

當因血不足,氣執行不暢而出現病證,也叫氣滯證。氣滯時,行血無力則可導致血瘀;佈散津液失常可以導致痰溼水飲的滯留。當血瘀和痰溼水飲嚴重的時候,急則治標,以活血化瘀、消除痰溼水飲為主;當血瘀和痰溼水飲不是很嚴重的時候,治病求本,則以消除氣滯為主。

當人體內出現實邪堵塞的時候,會使氣的執行受阻,這時也會出現氣滯。當氣滯表現嚴重的時候,急則治標,調理以理氣為主;當氣滯表現不是很嚴重的時候,治病求本,以消除實邪為主。

氣滯、血瘀、痰溼水飲、積滯……這些中醫實證都是什麼?

二、血瘀

血瘀,就是血行不暢。因血行不暢而導致的病證,就叫做血瘀證。不過要注意的是血管中的血行不暢是血瘀,體內的“離經之血”也就是出於血管的血也屬於“血行不暢”,這是因為血只有在血管裡面才能順暢流動,出了血管則“寸步難行”。

臨床上,血瘀導致的症狀多種多樣,不過總以疼痛、腫塊、出血和瘀血澀脈徵為主要表現。其疼痛的特點是痛如針刺、疼痛的地方拒按、固定不移、晚上疼得厲害等。

瘀血澀脈徵主要是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皮下紫斑或腹露青筋,舌質紫暗、紫斑、紫點,或舌下脈絡曲張,脈澀或結、代等。

氣滯、血瘀、痰溼水飲、積滯……這些中醫實證都是什麼?

血瘀的調理要注意三點。

1.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血瘀:

因寒導致的,還需溫裡散寒;因熱導致的,還需清熱瀉火;因氣虛氣滯導致的,還需補氣理氣等。

2.血瘀又導致了其他何證:

血瘀導致血虛的,還需補血;血瘀導致氣滯的,還需理氣;血瘀導致的熱,還需散熱等。

3.血瘀的同時還有何兼證:

兼虛的,補;兼實的,瀉;兼熱的,清;兼寒的,溫。

氣滯、血瘀、痰溼水飲、積滯……這些中醫實證都是什麼?

三、痰溼水飲

人體內津液出現異常,就會出現痰溼水飲:稠者為痰,稀者為水飲,介於兩者之間的是溼,三者都是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因痰溼水飲而導致的病證,就叫做痰溼水飲證。

1、痰

人體內的痰有兩種,一種是狹義的痰,即我們能看見和感覺到的從嗓子排出的痰;另一種是廣義的痰,也就是存在於體內但我們一般看不見的痰。

廣義之痰的診斷雖然比較困難,但可把握兩點:

一是採用排除法。排除了虛證,排除了血瘀、氣滯、積滯和水飲與溼,還排除了狹義之痰,這時病證的出現很大可能就是廣義之痰所為;

二是看舌苔。舌苔較厚、脈較滑且患者沒有狹義之痰及水、溼出現。

廣義之痰的調理,和狹義之痰的治療大法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不用“補肺排濁”,這時因為狹義之痰需要外排,而廣義之痰則需“內消”。

氣滯、血瘀、痰溼水飲、積滯……這些中醫實證都是什麼?

2、溼

人體內溼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外來的,比如感受寒溼或者溼熱、暑溼等;另一種是內生的,即脾虛之後佈散津液功能失常,津液停滯而成溼。

調理時,多利用溼邪的“趨下”特點,而用通利二便的辦法來除溼。當然,根據溼邪的存在部位及其嚴重程度,採用其他的除溼辦法,如化溼、燥溼、利溼等。兼有脾虛的,一定要健脾利溼。

舌苔黃膩的,多為溼熱,需清熱利溼;舌苔白膩的,多為寒溼,需溫散寒溼。

3、水飲

水飲,包括水腫和飲證兩種。

水腫,也包括兩種,一種是體表出現的腫脹、浮腫,另一種是看不見但能感知的引起腹部脹大的水腫,如肝硬化引起的腹水。

飲證,根據停留部位不同而分為四種:水飲停留於胃腸的,是“痰飲”,“痰飲”能聽到肚子裡有漉漉的水聲,但腹部不脹大,這是和水腫不一樣的地方;水飲停留在脅下的是“懸飲”;水飲停留在胸肺的是“支飲”;水飲停留於四肢的是“溢飲”。

關於水飲的調理,在“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原則下,給水飲之邪以出路是必須的,要麼從面板外散,要麼從二便外排。

氣滯、血瘀、痰溼水飲、積滯……這些中醫實證都是什麼?

四、積滯

積滯,臨床上常見到的有四種:食積、蟲積、結石、腸滯。

因積滯導致的病證,就是積滯證。

食積,消食導滯為正治;腸滯,通腸下滯為正治。

調理食積的時候,在消食導滯的基礎上適當通便,則可使積食更好消散,這是因為“舊不去新不來”的緣故(腸道之物外出,給從胃中來的東西騰出了地方)。

調理腸滯的時候,在通腸下滯的基礎上適當加用滋陰的藥物,則可使腸滯更好外排,這是因為“水能載舟”的緣故(腸道中的宿便如“舟”,藥物的滋陰結果如“水”)。

以上就是4種常見的實證了。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學習!

TAG: 血瘀氣滯溼水病證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