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殘酷的真相:低門檻的工作,帶來低質量的生活

一條殘酷的真相:低門檻的工作,帶來低質量的生活

無論你身處多低的門檻之中,也要告訴自己,低起點不代表低終點。

一條殘酷的真相:低門檻的工作,帶來低質量的生活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大部分網路作家掙不了錢,還那麼多人去當網路作家?”

有一個回答深得我心:

頂部人士的高收入帶來的示範效應+准入門檻超級低。

這麼一想,還真是挺有道理的。

很多人似乎陷進了一個怪圈:

聽說微商掙錢,於是天天發十幾條朋友圈賣貨,結果沒幾天就放棄了; 聽說網文作家掙錢,於是天天碼字更文到深夜,結果沒多久就不寫了; 聽說房產中介掙錢,於是天天帶著客戶看房源,結果沒倆月就辭職了。 原因無他,微商、網路作家、房產中介都是看上去門檻極低、任何人都能勝任的工作。

而且,總有那麼幾個發家致富的領頭羊,讓我們羨慕嫉妒恨。

可是,這些人人都能勝任的工作,卻隱藏了一個扎心的真相:

門檻低的工作,往往很難賺到錢。

仔細想想,會發現:

上面這些行業真正能掙到錢的人寥寥無幾。

一條殘酷的真相:低門檻的工作,帶來低質量的生活

門檻太低的工作

充斥著明星效應

所有低門檻行業都有個共同特點:

一定有幾個耀眼的明星,或者有一些傳奇故事。

這些明星和故事,總讓你忽略成功的機率。

就說近年來興起的知識付費,代表人物有羅振宇、吳曉波、樊登……

這些人的光輝形象和不菲的收入,挑逗著眾人的神經。

可真相是什麼?

據我所知,除了頭部大V , 多數知識付費從業者,吃了上頓沒下頓。

不但網上課程不好賣,而且就算賣了,大部分也被渠道方拿走。

我認識一位年輕朋友,之前在一家大公司過的還不錯,看到知識付費這波洪流,也想大撈一筆。

於是也開始在網上教別人理財,折騰了快兩年了,現在還在為每月4500元的房租發愁。

剛剛有了孩子更是火上澆油,為數不多的積蓄,在股市裡也被無節制瘦身……

魔幻的是,他教別人理財,那是需要“人設”的,總不能承認自己是個窮鬼吧?

於是,他的朋友圈,充斥著各個高檔場所的照片,還有各種收益明細的截圖……

與真實生活的低配相比,真是冰火兩重天。

但是,此時的他,儼然成了明星效應的一部分,讓一些年輕人以他為榜樣,準備進軍知識付費領域,大賺一筆。

一條殘酷的真相:低門檻的工作,帶來低質量的生活

明星效應在低門檻行業如此顯靈,而且具有傳染性。

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是失敗者,每個人都會把自己裝扮成明星,透過各種方式粉飾朋友圈。

比如,三個月都沒開單的業務員,卻說:這個月業績要爆棚了,還有客戶不停地約見; 比如,半年都沒開張的微商,卻說:自從做了微商,收入增加了好幾倍; 比如,恨不得將一塊錢掰成兩半的網路作家,卻說:唉,很多讀者總忍不住打賞我,其實我寫作並不是為了錢。

大家都深諳眾人喜歡依附強者的邏輯,因此也都沉迷於這種偉大的集體敘事當中,熱鬧非凡,讓岸上的觀眾,也忍不住誘惑,跳下來狂歡。

可當你邁過這道低矮的門檻後,才會真正知道,自己面臨著什麼:

繁華似錦背面的低配與不堪,那打碎的牙,滲著血水,只能自己默默吞嚥,不能讓別人看到。

一條殘酷的真相:低門檻的工作,帶來低質量的生活

低門檻的競爭中

更需要運氣

讓我們回到知乎的那個問題:

“為什麼大部分網路作家掙不到錢,還有那麼多人去當網路作家?”

其實很好理解,因為只需要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又不用擠地鐵也不用查考勤,只需要動動腦子,發揮一下想象力,說不定就能像唐家三少一樣一年掙1。3個億。

可是,大家忽略了一點:

你覺得入門容易,又有吸引力,別人也會這麼考慮。

所以,大家蜂擁而至時,分配到每個人身上的資源也會少的可憐。

這時你想超越競爭對手,不僅僅需要能力上的碾壓,更需要足夠好的運氣。

我曾做過多個營業部總監,領導過200名以上的銷售下屬,當我覆盤他們的成長軌跡時,往往會發現成功者的一個共性:

運氣好!

一條殘酷的真相:低門檻的工作,帶來低質量的生活

比如我曾經的下屬,周鑫,現在掌管一個業務部,收入頗豐。

我知道他一個鮮為人知的起點:

一次他去洗手間,路過前臺,接到一個電話,是深圳某大企業,來恰談一樁業務。

按理說這種情況成功機率很小。

可是,說來奇妙,周鑫幾次接洽之後,竟然將業務談成了!

後來,我們瞭解到了具體情況。

原來那企業換的新領導,發現採購中有很多貓膩,所以,要求儘量找新的供應商。

於是採購員在700多黃頁資訊中選了一頁,而那一頁中有50多個供應商資訊,他隨意撥通了其中一個電話,那個電話正是我們前臺的。

恰巧周鑫去洗手間,路過前臺,接了電話。

機緣巧合之下,周鑫做成了人生第一個大單。

更魔幻的是,能力本來一般的周鑫,在和這個大客戶打交道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強。

畢竟他需要處理那麼多複雜的事,而這也逼著他成長起來。

後來,因為業績卓越,周鑫一步步晉升為部門經理。

一次逆襲,就這樣完成。

周鑫的故事比較具有代表性,但絕不是個案,其他成功的銷售,也大同小異,或多或少都有運氣的眷顧。

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弗蘭克曾寫過一本書:《成功與運氣》,講述了運氣的重要性,也和周鑫的故事相呼應,尤其是以下兩點:

一、競爭越激烈,運氣越重要;

看過那麼多銷售的成敗,我很清楚一點:

但凡能堅持兩年的人,在能力上誰也不比誰差多少,個個都是能說會道、八面玲瓏的人。

但如果沒有幸運女神的攙扶,你根本站不到塔尖。

二、幸運會將成功成倍放大。

如果你比別人運氣好一點點,比如說5%,假以時日,你會比別人強多少?還是5%嗎?

錯!

弗蘭克說,肯定不是這樣,好的運氣會催生更多的機會。

所以,最後可能是500%,甚至更大。

就拿周鑫來說吧,一通電話,晉升到營業部經理,無論是收入,還是仕途,不都是從那個奇點催生而來嗎?

你看,如此說來,運氣才是最大的殺傷級武器。

萬維鋼在評價這本書時,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可是真相卻是,有準備的頭腦太多,而機遇太少。”

一條殘酷的真相:低門檻的工作,帶來低質量的生活

低門檻的自救法則

法則一:尋找新賽道

講述漫畫作家亞當斯的故事,由於他創造了“呆伯特”形象而家喻戶曉。

他說,自己畫漫畫,不算一流;自己寫段子,也很一般。

可是,當把這兩種能力結合,他卻無人能敵。

這也是“呆伯特”漫畫爆紅的原因,既有漫畫,又有段子,形成了一種獨特性。

一條殘酷的真相:低門檻的工作,帶來低質量的生活

所以說,如果你是身處低門檻行業,就要善於尋找新的賽道,頻繁的和新鮮事物碰撞,建立自己的系統優勢,最終你成功機率的分母也會變小。

法則二:讓時間成為盟友

這個道理並不複雜,就像諾貝爾獎的一個玩笑話:獲獎的一個重要條件是,你活得夠長。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1、這個領域,你的競爭對手都死光了,這獎不給你給誰?

2、你活得長,作品才夠多,說不定哪個就砸中了大家。

因此,更長的時間,多次的博弈,就能提高成功的機會。

我曾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寫過孔林的故事。

孔林,現任某500強銷售團隊主管,成功在一線城市買房買車。

其實,一開始做銷售時,收入微薄,最慘的時候還睡過公園躺椅。直到工作三年後,才賺到了第一桶金。

那是一家大型企業,所有業務都由兩個關係戶把持著。按照這種情況,一般人都會撤退,因為希望不大。

可孔林卻像牛皮糖一樣死黏著不放。隔三差五晃悠一圈,逢年過節送些掛曆……經常刷一刷存在感。

這一刷就是三年,直到等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那家企業購置了一批裝置,週五晚上到貨,想第二天就運營,可是找了那兩個關係戶做裝置測試,都回復說太晚了,公司已下班,只能週一辦。

情急之下,公司想到了孔林,問他能不能加班搞。

孔林當然沒有放過這次機會,通宵全部搞定。

後來,這個公司三分之一的業務交給了孔林,這些業務也成為了孔林事業中的第一桶金。

這個故事,就是想說:

在時間的長河中,再強大的對手,也總有犯錯的時候,你只需保持自己的穩定,密切注視對方,把對方的錯誤變成自己的機會。

而且,只要時間夠長,你又比較上心,好運砸中你的機會也自然會大。

一條殘酷的真相:低門檻的工作,帶來低質量的生活

美國總統大選時,有記者問奧巴馬的對手羅姆尼:相信命運嗎?

他說:相信!

記者又問他:“你現在的成就,多少是自己的努力,多少又是命運的安排?”

羅姆尼給出了一個經典的回答:

這取決你向後看,還是向前看。

“如果你已經成功,回顧往事,你要意識到命運的垂青,這會讓你心存感恩。

如果你計劃將來,就要相信一切盡在掌握,哪怕是幻覺,你也要相信,這樣才能全力以赴。”

這也是我想要告訴你的:

TAG: 周鑫運氣門檻孔林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