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創新詩意棲居(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園林創新詩意棲居(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園林創新詩意棲居(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核心閱讀

要實現古典園林文化的現代傳承和轉化,就要深入認識它的社會功能、藝術價值和美學思想

對當代建築設計師來說,可以透過對古典園林文化的傳承和轉化,創造當代園林新景觀,賦予古典園林以現代氣息

古典園林的形式要素、特有的空間敘事性,以及綜合藝術性,為今人提供了創新思路

中國古典園林是一座文化藝術寶庫。避暑山莊、頤和園和九座蘇州古典園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視為人類寶貴的文化財富。近年來,古典園林作為熱門旅遊景點,日益融入當代生活。一些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網紅打卡地”,就吸收借鑑了古典園林文化元素。一些遊戲設計師甚至開發出古典園林主題遊戲,讓人們可以在線上親自設計建造一座園林。

不過,激發古典園林文化活力,還需深入瞭解中國古典園林究竟美在何處,懂得其獨特韻味何在。只有深入園林文化內在機理,才能創造出與當代生活相融相生的新景觀,而不是滿足於對古典園林符號化的簡單借用。

認識中國古典園林的獨特之美

要實現古典園林文化的現代傳承和轉化,就要深入認識它的社會功能、藝術價值和美學思想。

中國古典園林的公眾參與度很高。宋代詞人葉夢得在《石林燕語》中記載,皇家的瓊林苑和金明池每年二月開始向眾人開放,“命士庶縱觀,謂之開池”。此外,從歷史上看,不僅全民遊園,而且廣營園林。對中國人來說,園林不僅是藝術,更重要的是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絡密切,凝結了千千萬萬人的智慧創造。

中國古典園林具有綜合藝術性,文化場所功能突出。無論詩歌、繪畫、書法,還是茶道、琴曲、戲劇,在中國古代多以園林為舞臺。亭臺樓榭之中可撫琴可作詩,可吹拉彈唱,可筆墨雅集,古典園林與古典藝術和諧共生。蘇州網師園中有看松讀畫軒、怡園有坡仙琴館,江南才子餘懷在無錫寄暢園欣賞崑曲後,寫下名篇《寄暢園聞歌記》……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古典園林,大多承載著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的流韻餘響。

中國古典園林美學思想獨特,不僅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而且寄託著今人與古人的精神往來。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中國園林的精髓,在於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北方的避暑山莊和頤和園、江南的環秀山莊和滄浪亭,莫不如是。此外,中國古代的園名和景名多有典故出處,造園者往往透過這種致敬古人的方式,寄寓個人精神追求。比如,蘇州拙政園的名字取自晉代潘岳的《閒居賦》,築室種樹、灌園鬻蔬,“此亦拙者之為政也”,無錫寄暢園取自王羲之的“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常州止園取自陶淵明的“始覺止為善,今朝真止矣”,等等。

在現代生活中創新園林設計

古典園林文化的現代傳承和轉化,離不開大眾的積極參與和深入探究。近年來,不少年輕人喜歡身著傳統服飾,徜徉於園林之中。有趣的是,古人也有此雅好。宋代司馬光就定製過一套古代衣冠,“入獨樂園,則衣之。”今人穿古裝遊園,無意中應和了古代遊園風尚。

不過,司馬光更透過在園中造景與古人交流。獨樂園有七處景緻,分別表達了司馬光對董仲舒、陶淵明、王子猷、白居易等七位先賢的敬慕。可見,要解讀古典園林的文化密碼,還需今人深入園林景緻背後的歷史文化,對園中一花一石的文化意蘊有所體會。今天若止步於打卡式的“到此一遊”,古典園林則無異於普通公園,對遊人來說也可能是抱憾而歸。

對當代建築設計師來說,可以透過對古典園林文化的傳承和轉化,創造當代園林新景觀,賦予古典園林以現代氣息。

借鑑古典園林形式要素,可創造“古而新”的新園林。古典園林的形式要素含有豐富的文化寓意。比如,蘇州留園曲溪樓旁的登樓石階刻有“一梯雲”三字,以石喻雲,人們登樓時彷彿踏雲而上;耦園東部採用渦旋狀擬日紋的太陽花窗,西部配以同心雙環水花紋的月亮花窗,寄寓“日月同輝,夫妻諧美”之意。今人踏入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往往被它源自傳統營造的簡約形式所打動:建築色彩採用蘇州傳統黑白灰三色,清新典雅;庭園主景是水池北邊、以拙政園白牆為背景的片石假山,致敬古人“以壁為紙,以石為繪”的傳統,彷彿一幅宋代山水畫,傳遞出江南風景的獨特意境,被譽為“古而新、蘇而新”的當代設計典範。

發揮古典園林特有的空間敘事性,現代設計大有可為。造園如作文,重視佈局謀篇,起承轉合。比如,圓洞門是古典園林中常見的元素,代表滿月或明鏡。遊人透過洞門看到的是月中之境、鏡中之景,洞門內外景緻迥異,代表不同的世界。蘇州虎丘的“別有洞天”圓洞門,門外是開闊平坦的千人石,門內則是峭壁森嚴的劍池,一道門給人恍如隔世之感。古典園林中洞門的這種“穿越”性,與古人造園反覆借用的“桃花源”主題有關,“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朱育帆設計的上海辰山植物園礦坑花園是對廢棄的工業礦坑的改造,就借鑑了古典園林的敘事性。礦坑花園的入口是傾斜向下的長條形鋼筒,遊人沿不鏽鋼棧道可以下到礦坑底部,轉而進入幽暗深邃的山洞,從山洞穿出後,忽見修復後的花園,深潭碧水,層巒疊翠——桃花源的傳統意象與鋼板、玻璃等現代材料並置,在匯通古今中實現園林空間的敘事性,給人以多重的遊覽體驗。

古典園林的綜合藝術性,也為今人提供了創新思路。園林不僅有賞心悅目的景觀、輾轉變化的空間,還是古人活動和生活的場所。北京故宮乾隆花園的禊賞亭可供曲水流觴,揚州個園的黃石秋山可供重陽登高,蘇州虎丘的千人石曾是古人舉行中秋曲會的場所,眾人歌詠較藝,通宵達旦,是當時一年一度的風雅盛會。結合今天的科技手段和當代審美趣味,蘇州恢復“虎丘曲會”,並推出“網師戲語”“拙政問雅”等夜遊文化活動。其中,網師園夜遊將園林特色與傳統舞臺藝術巧妙結合,遊人可在園中萬卷堂聆聽絲竹琴簫,觀賞崑劇評彈;拙政園則圍繞傳統文化中“月”的意象,將園中景緻與聲、光、電等媒介技術相結合,以古入今,古今共成,為遊客構建穿越之旅。

中國古典園林迴應著人類對“詩意地棲居”的訴求,其蘊含的創作手法和文化思想,尚有待專業人士和社會公眾共同探索和開掘。相信在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古典園林將不斷激發內在活力,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作者單位: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

製圖:趙偲汝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17日 20 版)

TAG: 園林古典文化蘇州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