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60年前,“中國稻作學之父”丁穎盡畢生所學用一本書影響世界;62年前,其學生黃耀祥借一株“半矮稈水稻”開始了農業史上的“第一次綠色革命”。

10月23日,全產業鏈人士聚首院士故里——江門開平,看稻論稻,推動絲苗米產業發展再上臺階。

當天,紀念《中國水稻栽培學》發行60週年暨2021年廣東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以下簡稱大會)順利召開。江門開平是‘中國半矮稈水稻之父’黃耀祥院士的家鄉,也是廣東省農業大市,

全市優質水稻播種面積253萬畝,98%以上為絲苗米;全市絲苗米年總產量91。26萬噸,約佔大灣區的32%,有著“中國優質絲苗米之鄉”“廣東第一田”的美譽。

大會以深入推進“粵強種芯”工程和打造廣東絲苗米品牌為抓手,力求建設以科學為先導,夯實綠色興農、質量興農、科技興農,探索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加快促進廣東稻米產業興旺發達,切實保障廣東糧食安全,實現富民興業的重要目標。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鄭偉儀在會上講話

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鄭偉儀強調,“廣東要抓好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推進優糧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構建從原糧到成品、產區到銷區、田間到餐桌的‘大糧食’‘大產業’‘大流通’格局,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大會為絲苗米產業發展成果提供全方位的展示平臺,迴應全國乃至世界對於優質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切之問。

繼往開來

傳承丁穎科研精神,致力優糧優種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中國稻作學之父”丁穎。

196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丁穎作為主編編寫《中國水稻栽培學》,系統總結了水稻栽培生產實踐過程中的成果,力證野生稻華南起源說。該書出版標誌著中國第一本水稻理論專著誕生。

195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江門市開平人黃耀祥率領團隊培育成我國第一個水稻矮稈品種“廣場矮”,較國際水稻研究所選育的第一個矮稈品種“IR8”早了7年,使稻穀產量增加20%-30%。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中國水稻栽培學》於1961年出版。

鉅著問世六十載,稻作研發結碩果。《中國水稻栽培學》發行至今已有60週年。科研智慧譜寫“稻”路,院士成果與精神成就了一代代農學人。

“藉此機會,我們共同致敬丁老,感謝他對水稻事業作出的貢獻!”中國科學院謝華安院士,中國工程院萬建民院士,中國科學院錢前院士、中國工程院胡培松院士,特意錄製影片,表示祝賀。當天下午,為了紀念《中國水稻栽培學》發行60週年,以科技智慧賦能絲苗米產業發展,廣東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以下簡稱論壇)隆重舉行。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劉耀光在論壇上發言。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凝聚智慧、傳承精神。”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耀光闡述了基因編輯技術在水稻育種作用,他提出基因編輯技術對編輯水稻基因,從而增強稻瘟病抗性、快速培育二系雜交稻育溫敏不育系、精細調控稻米直鏈澱粉含量和食味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王豐回顧了中國水稻研究發展歷程。

“以丁老作品為基礎,中國稻種起源、遺傳研究、栽培技術、水稻育種、體系建設等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院王豐指出,60年來全國水稻總產量增長率達295。0%,全國水稻播種面積增長14。47%,“中國糧真正能養活中國人”。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張桂權發表精彩演講。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張桂權根據水稻品種的遺傳基礎、品種特性和育種方法等方面,將有史以來的水稻品種分成5個世代。“從普通高稈水稻到秈粳亞種間雜交水稻,科研學者還將鑽研水稻更迭換代、攻關高產優質目標。”

此外,方福平則講解了稻米功能成分研究相關內容;周文彬詳細介紹了水稻種質資源現狀;張建福,從再生稻新品種的培育及應用上發表主旨演講。

尋稻、悟稻、傳稻,稻稻不止。如今,

廣東優質稻育種聯合攻關風生水起,2004-2017年,育成審定的水稻品種優質率達63。78%,米質達到國標優質3級以上標準的優質稻品種比例為74%,居全國第一。

粵強種芯

種業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優糧優產

今年,廣東積極推動“粵強種芯”工程,著力解決種業“卡脖子”難題。“在水稻矮化育種、優質稻育種、雜交稻育種和超級稻育種研究等方面,廣東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王豐感慨道。

國家水稻資料中心資料顯示,

在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6個秈型常規稻中,4個由廣東育成,另2個含有廣東品種血緣,或是“廣東造”,或有“廣東芯”。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與會嘉賓正在認真閱讀展板。

大會現場設定了國際高階優質稻(秈稻)品種現場展示與觀摩區,綜合展示了廣東近60年的水稻種業科技創新成果、廣東絲苗米產業發展概況。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嘉賓在田間展示區調研。

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理事長林青山帶領參會嘉賓走進品種展示田。嘉賓們被鬱鬱蔥蔥的水稻環繞,“19香長勢不錯,風這麼大,還能保留很強的抗倒伏屬性。”“這品種不錯,我接下來打算試種。”田間展示一共收錄了莉香佔、象竹絲苗等常規稻品種,及青香優033、勝優19香等雜交水稻品種,共近60個品種。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水稻品種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開發合作簽約儀式。

為了促進優質稻良種科技成果轉化,擴大優質稻新品種種植範圍,延伸廣東絲苗米產業鏈,大會舉行了水稻品種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開發合作簽約儀式。廣東省種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廣東鮮美種苗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與廣東華茂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廣東省金稻種業有限公司,也透過簽約達成了系列合作。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王福祥在會上講話。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王福祥提出,水稻育種要在優質化上求突破,加強優良品種選育,進一步強化水稻種質資源保護,加大品種選育力度,爭取儘快選育出一批優質高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加工效能好、宜機收的突破新品種,同時加強老品種的提純復裝和性狀改良,滿足生產需求。

品牌引領

延伸絲苗米產業鏈,推動優糧優價

近年來,省農業農村廳高度重視廣東農產品品牌建設,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加強絲苗米品牌示範基地扶持培育,強化了絲苗米產品品控,各絲苗米品牌正向著提升品牌美譽度和知名度,樹立廣東絲苗米品牌標杆的目標邁進。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廣東絲苗米全產業鏈標準建設暨共建廣東絲苗米品牌簽約。通訊員 南方農村報 供圖

為了進一步提升絲苗米產品品質,加快推動絲苗米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大會開展了廣東絲苗米全產業鏈標準建設暨共建廣東絲苗米品牌簽約活動,涉及良種培育、良法推廣、農產品供應鏈打造、農產品品牌運營等多個方面,打造涵蓋水稻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各個環節的行業標準。

本次大會還啟動了廣東第二屆國際名米(秈米)金獎評鑑活動,共徵集到高階秈稻品種108個,分別在開平和肇慶兩地展示。大賽也為絲苗米種植企業提供同行技術交流的機會,促進其改良優質稻米的種植及生產技術,為參賽企業提升絲苗米品種和品牌價值提供一站式的交流平臺。

據悉,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近期組織開展了廣東絲苗米品牌示範基地遴選工作,並於10月8日公佈了2021年廣東絲苗米品牌示範基地名單,共有40個品牌示範基地上榜。會上,廣州市從化區、汕頭市潮陽區、河源市龍川縣、雲浮市羅定市、汕尾市海豐縣、江門市新會區等地的8個絲苗米品牌基地受牌。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授牌儀式。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授牌基地名單。

為擴寬廣東絲苗米銷路,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與三家採購商簽訂了購銷協議,帶動廣東絲苗米銷售,提高種植戶收益,實現優糧優價。現場還開展了絲苗米新品競拍,競拍所獲部分款項將捐贈給廣東省團委下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小小公益拍賣家專項獎金,用於開展青少年農耕文化、科普主題活動。據瞭解,11月5至6日,絲苗米文創系列活動將在開平市舉辦;11月12至15日,絲苗米產銷對接活動將在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舉行。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絲苗米新品競拍火熱。

林青山表示,打響“廣東絲苗米”省域公用品牌,啟用市場主體,培育龍頭企業,需要政府作為和市場創新雙輪驅動,將多個“優勢”轉化為效益優勢。

展望未來

廣東絲苗譜寫新篇,打造優糧優品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開平稻田風光。

要打造‘廣東絲苗米’等區域公用品牌,進一步發揮‘廣東絲苗米’區域公用品牌作用,推動“廣東絲苗米”產業帶、產業園發展。

”10月1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廣東省糧食安全和應急物資保障“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糧食產業提質增效的發展目標。廣東絲苗米品牌培育也被寫入《規劃》中。

廣東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顧幸偉也強調,“

要抓流通促生產,進一步提高廣東絲苗米的品牌價值,實現優質優價,讓廣東絲苗米賣出好價錢,讓農民增收致富。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大廚將絲苗米制成黃鱔飯,吸引不少消費者。

2018年,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成立,這是廣東絲苗米行業唯一的行業性、非營利性民間社團組織,如今聯盟成員單位近200家。目前,聯盟與廣東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廣東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廣東農村產權交易所等單位認定了16個廣東絲苗米品種,全省獲批建立19個省級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推動廣東絲苗米品牌建設奠基。

此前,廣東絲苗米已開啟品牌打造“第一站”。

9月19日,2021廣東絲苗米文化節在廣東省鄉村振興文化服務產業園舉行,深入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鄉村振興戰略、保障糧食安全的決策部署,提升廣東絲苗米品牌影響力。

劉耀光表示,大會意義重大,是對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的傳承,更是對水稻發展、廣東絲苗米品牌建設的展望。同時,省政府副秘書長鄭偉儀再次強調,廣東絲苗米品牌建設要繼續打好科技、產業、市場、文化“四張牌”。此前,廣東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在公開場合表示,“透過賣好提升生產水平”來促進糧食生產。廣東菠蘿、廣東荔枝在營銷上的成功,是一套可以沿用的經驗做法。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現場展示的絲苗米產品。

在大會的推動下,未來廣東將繼續發揮糧食種質資源優勢,立足全產業鏈發展,依託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廣東省種子協會、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等社會力量,著力打造絲苗米產業叢集,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大文章。

【統籌】麥倩明 李曉芬 董玉

【宣傳統籌】葉香玲 趙啟旭

【記者】李嘉鎵

【攝影】柯學潛 蔡思宇 謝夥榮 李睦宇

60年傳承與發展,廣東水稻產業邁向高質量之路!

TAG: 絲苗米廣東水稻品牌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