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雙通道”城市的綠色蝶變

原標題:濟寧:“雙通道”城市的綠色蝶變 來源:九派新聞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公告,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青島市西海岸新區、

濟寧市任城區

、青島市膠州市、濰坊市高密市、威海市乳山市、德州市齊河縣、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被命名為

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德州市樂陵市、濟南市萊蕪區房幹村被命名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環境部在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第十五次大會(COP15)的生態文明論壇上舉行了授牌儀式。

“雙通道”城市的綠色蝶變

——濟寧市任城區建立生態文明示範區

任城區是濟寧市的核心區,是我國生態環境少有的“雙通道”城市,既是京津冀大氣汙染聯防聯控2+26通道城市,還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通道城市。這樣的生態環保“組合”,使任城區承擔了減排控汙的雙層保障責任,而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建立工作則成為“雙保”的最強抓手。

生態立區定位:綠色成為發展的底色

一場秋雨過後,位於南四湖西岸的任城區喻屯鎮大李莊村分外清新怡人。這座被稱為“運河之都”的城市,天空更加湛藍清新,河湖溼地綠水碧波,城鄉處處都能感受到綠色的脈動和氣息。

今年1-8月份,任城區PM2。5濃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2%,PM10濃度及改善率、綜合指數改善率、優良天增加天數、空氣質量優良率改善幅度均居全市首位。4處國省控斷面水質均值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全區危廢規範化管理合格率達到95%以上。

任城區發展思想得以轉變的原因,不僅僅是“雙通道”帶來的責任壓力,更重要的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發展理念,已經深深地植根於全區幹部群眾的心中。全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切實增強做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定力和自覺,讓綠色成為新時代任城發展的真正底色。

2018年以來,任城區以“生態立區”為總綱,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之中,“一核引領、兩軸聯動、三區協調、四級融合”的區域發展總體格局逐步顯現。西部濱河新城產城聯動,攜河發展;北部濟北新區以平原水庫、環城水系綜合治理等重大專案為牽引,堅持宜居宜業,打造生態城市新標杆;中心城區大力發展高階商務商貿和樓宇總部經濟,打造現代服務業聚集、文化彰顯、功能完善的濟寧標誌性區域。同時,任城區擺脫昔日傳統發展的“路徑依賴”,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瞄準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製造業、節能環保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和文化旅遊,推進資訊產業實現跨越發展,構建起綠色現代化的產業體系。

三大攻堅行動:厚植藍天碧水的根基

“資料有變化,請注意監測。”一輛裝載著大氣VOCs監測裝置的走航監測車行駛在城區主幹道上,它可對300多種有機廢氣物進行分析和快速檢測,精準鎖定重點汙染源。與此同時,兩架無人機在建設工地上空盤旋,執法人員對裸土覆蓋和揚塵情況開展依法治汙。

距離市中心西南25公里的南四湖水系洙趙新河,又是另一番景象。經過2019年以來實施的水質綜合治理工程,這條昔日雜草叢生、綠藻滿河的“問題河”,如今已是碧波粼粼。

“環境就是民生”。濟寧市任城區緊緊圍繞打造“生態宜居”的人居環境,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2018年以來,全區涉及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達到25億餘元,企業治汙投入2。7億餘元,汙染防治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得到有力保障。

作為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的核心區,任城區果斷實施“利劍斬汙”,高標準打響“藍天”保衛戰。全區成立揚塵管控“十條工作線”,嚴格落實建築施工8個100%要求,深化道路保潔揚塵治理,實施電廠和燃氣鍋爐超低排放改造,353家工業企業全部完成“一廠一策”專項整治,142家企業納入用電監管平臺。同時加快老舊車輛淘汰,嚴格實行秸稈禁燒巡查,落實主城區煙花禁放規定。“十三五“期間,全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36。6%。

任城區處在南水北調東線和南四湖流域水生態敏感區,轄區有大小河流22條。為實現“一池碧水繞城郭”、“一泓清水北上”,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經過認真調研、全面梳理、系統謀劃,總投入近3億元的七大水生態治理專案全面啟動。同時持續開展城區河道黑臭水體治理清淤工程,建設八大人工溼地,加快推進園區和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案建設,嚴控企業廢水排放,創新探索稻田退水治理模式。目前,包括梁濟運河李集、洙趙新河喻屯等在內的多處國省控斷面水質均值達到國家、省規劃控制目標,穩定達到地表水III類標準,全區劣五類水體已全面消除。

為有效防範風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任城區把土壤汙染防治放在重要位置,高標準打好“淨土和清廢”保衛戰。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垃圾處理廠滲濾液監管、汙泥溯源管控,建立較為完善的危險廢物管理體系。2019年以來,完成24個工業地塊土壤汙染狀況調查,128家危險廢物產生收集企業全部納入危廢資訊大資料監管平臺,7家重點土壤監管單位實現常規性監測,35家產廢重點單位實現“三卡口”管理。

完善制度體系:生態文明建設活力迸發

天藍、水清、地綠、城淨,這是近年來任城區生態環境改變的真實寫照。而這改變的背後,是“鐵腕治汙”壯士斷腕般的決心與恆心,是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智慧抉擇,是生態環境責任體系和監管體系的嚴格執行與科學實施。

“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這在全區上下已成共識。任城區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體系,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完善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進機制。成立任城區生態環境委員會,組建了任城區汙染防治攻堅指揮部,開展突出環境問題集中整治行動。

由區級領導牽頭的10個工作組,對全區範圍生態環境突出問題開展全面排查整治,區委督查室、區汙染防治攻堅指揮部不定期透過“四不兩直”的方式進行現場督查,發現問題及時向主管部門、屬地鎮街下發工作提醒、問責預警,督促責任單位立行立改、舉一反三。

同時任城區把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納入年度考核、日常考核的重要範圍,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的述職內容,作為綜合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重要參考。並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對履職不到位的,依法依紀啟動問責程式。

完善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成為任城區生態環境治理的又一“利刃”。依託社會管理服務一體化平臺,任城區率先推行“三級網路、四級聯動、八步流程”的“348”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模式,將環境監管觸角延伸至最基層。全區配備專兼職網格員515人,配備各類裝置700餘部。透過近幾年的借鑑吸收、積極實踐、逐步完善,該區構建起“條塊結合、以塊為主,梯次管理、逐級負責”的環保工作大格局。

如今,在濟寧市任城區,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環保理念已深入人心,持續的探索和努力初顯成效。2020年被評為第一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今年又被評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濟寧:“雙通道”城市的綠色蝶變

TAG: 任城區生態全區文明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