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一個板塊,感覺有點高估

上海有一個板塊,感覺有點高估

嗨,大家好,我是盧俊。

今天還是來跟各位聊一聊上海的一個板塊。

之前我們聊過為什麼不看好普陀,其實還有一些地方的宿命,很可能也會沿襲普陀的脈絡。

第二個整體來說我不太看好的區域應該屬於上海的北區,叫

新江灣

上海有一個板塊,感覺有點高估

按道理來說,新江灣應該是一個起點非常高的板塊。

我依稀記得在2010年前後,第三代國際化社群橫空出世,新江灣的使命是沿襲當年的聯洋、碧雲和古北,在北上海創造一個全新的、獨立的國際化社群。

它所有的一切都有著國際化的烙印。

首先,這是北上海甚至

全上海唯一一個

擁有低密度溼地生態環境的板塊。

第二,它臨近中環;

第三,也有產業;

第四,所有品牌開發商都傾囊入駐。

上海有一個板塊,感覺有點高估

為什麼對於整個北上海來說,如今風頭正起的會是大寧,會是北外灘?

為什麼新江灣會變得如此低沉?

我個人認為有幾個核心因素導致了它如今的宿命。

第一個,整個板塊的

低容積率

導致了人口密度不夠。

我們都知道對於一個國際化社群來說,配套的教育、商業都需要依賴足夠的人口基數才有可能存活。

如果是一個純粹的低密度社群,對於商業消費或者通勤來說,它毫無疑問的一定不會有社群感。

第二個,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它的

版圖

新江灣屬於北上海且臨近長江的位置,換句話來說,整個板塊的人群流動到這個位置就戛然而止了。

所以它並沒有像大寧匯聚那麼多人才,反而像一個凹槽口,成為一個相對孤立的區域。

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沒有事情是不會經過新江灣的,整個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這裡不會成為北上海關注的焦點。

最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參與專案開發的開發商們也沒有好好的開發這個版圖。

新江灣最好的那一塊地給到了鐵獅門,而鐵獅門並沒有給新江灣匯入足夠多的產業,反而把地塊劃分為無數塊小地,逐步轉讓分割。

一個有潛力成為高階居住片區的板塊,在現在來看並沒有形成很好的產業氛圍。

沒有產業氛圍就沒有產業人口,沒有產業人口就沒有足夠的購買力,沒有足夠的購買力,這一塊區域就會相對比較低沉。

三個原因直接導致瞭如今新江灣只能成為一個住得還不錯的,比較舒服的居住區,離當年的國際化社群相差甚遠。

大寧的崛起,北外灘的崛起,某種程度上掩蓋了新江灣的沒落,但是我們還依稀記得第三代國際化社群沒有成型的樣子。

TAG: 江灣社群國際化上海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