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東北老窯頭制炭有個“悶窯”絕技,直到臨死才傳給了徒弟

民國時期,東北地區有一項特殊的行業,就是開窯燒炭,當時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窯頭有一項絕技,可以在燒炭的時候抓住時機燜窯,燒出來的都是一級好炭。老窯頭從來不透露自己的絕活,直到臨死前才說出了其中的奧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民國時,東北老窯頭制炭有個“悶窯”絕技,直到臨死才傳給了徒弟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民國時期的東北,是著名的產木大省,尤其是吉林和黑龍江地區,因地理位置緊靠長白山脈,植被覆蓋率極高,木材的種類、質量與產量也都位居全國第一,故此東北也靠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開始向全國輸送木材,以此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東北伐木工為了提高伐木的效率,曾自發形成了一個組織,名為木幫。木幫成員們都是二十多歲的壯小夥子,他們有力氣、能吃苦,可以勝任伐木任何環節中的重體力勞動。當然,木幫也要選出頭目,他們的首領一般被稱為是木把頭,由年歲大且經驗豐富的老伐木工擔任。

民國時,東北老窯頭制炭有個“悶窯”絕技,直到臨死才傳給了徒弟

木幫伐木是一個大工程,諸多長勢良好的大樹被砍伐之後,需要被紮成木排運抵松花江畔,並由放排人掌舵,靠著江水的流動力助推木排至下游,以此運送到遙遠的目的地,將木材賣一個好價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木幫在伐木時往往會落下一些雜木,也就是樹枝、樹杈等等,起初的時候,當地山民會將其撿回去當作木柴,但有一位闖關東的山東老客名叫胡三,他覺得這是發財的好機會,於是便找來一些合夥人,靠著木幫伐木餘下的樹枝、樹杈燒炭,以此作為養家餬口的營生。

民國時,東北老窯頭制炭有個“悶窯”絕技,直到臨死才傳給了徒弟

燒炭可不是一項簡單的活計,相反,其中的講究還不少。木材本身含有的物質是纖維素,一旦遇到高溫之後,便會迅速炭化,最後形成二氧化碳與一堆青灰。但以上情況屬於木材的完全燃燒,若是木材缺氧的條件下進行不完全燃燒,則會產生一氧化碳氣體及優質木炭,由此我們也能得知,若是想用人工燒製的方式燒炭,就必須要讓木材在密閉的環境下燃燒。

民國時,東北老窯頭制炭有個“悶窯”絕技,直到臨死才傳給了徒弟

胡三祖上一直以燒炭為生,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他便與同伴合作搭起了炭窯。炭窯的搭建很有講究,首先是要選擇一塊靠山的地勢,接著便是在地上挖出一個大坑,坑的直徑約為2米,厚度則接近1米。接著,窯工們再挖出一條用於走煙的煙囪,煙囪的長度視情況而定,往往不會超過窯坑直徑的兩倍以上。最後就是積累木料的環節,窯工將木料全部豎立整齊碼好,並用挖坑取出的土將木材縫隙全部封死,只留下一個引火口與空心木煙囪,如此就可以放心燒窯了。

燒窯的技巧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掌握的,尤其是悶窯的時機,更是難以把握。在胡三領人燒炭時,往往都是由他下令進行封窯。封窯的動作一定要迅速,不僅要封住進火口,排煙口也要一起封住,否則的話,燒出來的炭就會因為氧氣含量不合適變成一堆廢柴。胡三燒了一輩子炭,從來沒有將自己的絕活教授給他人,但人終究有老去的一天,在胡三病重彌留之時,他終於向自己的徒弟說出了燒炭悶窯的秘訣。原來,他能掌握悶窯的時機,完全依賴於觀看煙囪上冒出煙霧的顏色。

民國時,東北老窯頭制炭有個“悶窯”絕技,直到臨死才傳給了徒弟

胡三告訴徒弟,在燒炭初期,煙囪上會冒出藍色的煙霧,此時的木炭是完全燃燒的狀態,可一段時間之後,煙囪冒出煙霧的顏色就變成了青色。一旦煙霧由藍轉青,就意味著窯內已經產生了不完全燃燒的反應,當煙囪上的青色煙霧與煙囪間隔有10多釐米的無色氣體時,就說明不完全燃燒已經達到了頂峰,此時就是最好的燜窯時機了。悶窯之後,大約等待一天一夜的時間,就可以得到滿滿一窯的好炭。

民國時,東北老窯頭制炭有個“悶窯”絕技,直到臨死才傳給了徒弟

徒弟在得到胡三的真傳之後,果然也成為了一名合格的炭頭,一輩子燒製的都是最優質的木炭,看來真的是:一行有一行的秘密,一行有一行的訣竅。

參考資料:《關東木幫》曹保明著 長春文史資料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TAG: 燒炭木幫煙囪胡三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