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戰略管理的剛性與柔性?

作者:王勇董伊帆

單位:清華經管學院中國企業發展與併購重組研究中心

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以來,世界政治經濟快速發展,全球化競爭不斷加劇。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新科技革命和產業結構調整。高新技術的興起、知識更迭的加快、生產週期的縮短、市場環境的動盪等,使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面對這種情況,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曾明確指出“無論技術怎樣發展或變革的步伐有多快,戰略的基本原則都是持久的”。因此,正確、合理、科學、高效的戰略對企業生存發展至關重要,戰略管理已經成為實現企業健康發展、基業長青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戰略”一詞最早來源於軍事領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逐漸進入企業管理實踐領域,並不斷髮展。在此過程中,關於戰略的討論研究不斷髮展演化,主要形成了四個不同的理論學派:經典戰略理論、競爭戰略理論、資源基礎觀理論和動態能力理論。

經典戰略理論主要強調企業的組織結構要與企業戰略相匹配。高層管理者是戰略制定的設計師、指導者。

競爭戰略理論

圍繞企業競爭者、購買方、供應方、替代產品、潛在競爭者五種競爭力量進行討論,具體提出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以及專一化戰略三種企業經營戰略。特別強調戰略定位、戰略選擇以及戰略匹配對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意義。

資源基礎觀理論

被視為是競爭戰略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更加關注企業內部資源形成的難以複製的持續競爭優勢。

動態能力理論

的提出則彌補了資源基礎理論的不足,在強調企業內部資源和能力的同時,提出企業應不斷學習、獲取和使用外部公共資源,從而更好地保持競爭優勢對市場環境的敏感性,並不斷獲取新的競爭優勢。

競爭戰略理論和資源基礎理論

均對離散時間的靜態戰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強調企業結合外部競爭環境和內部資源環境對某一時間點的戰略判斷。但現如今,商業環境複雜化、動態化日趨凸顯,

動態能力

成為企業生存發展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

動態能力

強調連續時間內的動態戰略調整,兼顧企業內部組織管理和外部環境變化的動態能力理論逐漸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的指導理論。

在此背景下,以企業核心能力為中心的戰略剛性和以外部環境變化為重點的戰略柔性逐漸浮現。

2000年,羅納德·巴頓首次提出“

核心戰略剛性

”,他認為企業的核心能力與核心剛性相伴而生,核心能力越強,核心剛性就越強。核心能力會給企業帶來持續的競爭優勢,並激發企業不斷強化其核心能力,形成對核心能力的路徑依賴。當外部經營環境發生變化時,這種為企業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有可能成為企業進行戰略調整的羈絆,核心能力就不幸轉化為核心剛性,也就是

戰略剛性

,阻礙企業持續發展。

當剛性視角逐漸變得不合時宜時,戰略領域的另一種趨勢——

柔性視角

應運而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戰略柔性展開討論,提出

戰略柔性

是企業應對環境不確定性、積極主動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可以增強企業在動態環境中的持續競爭優勢。

在具體的戰略管理當中,我們可能面臨這樣的困惑:戰略過於剛性,可能會錯失機會,戰略過於柔性,可能來回搖擺。那麼,

如何理解戰略的剛性與柔性?我們認為,對於戰略剛性和戰略柔性可以迴歸到戰略的本質進行討論。

哈佛大學戰略管理教授潘卡·蓋莫沃特曾提出“採取相同戰略的企業,結果不盡相同,是因為每個企業的投入和承諾不同”,這裡的承諾可以理解為戰略制定,投入可以理解為戰略執行。曾任華潤集團、中糧集團董事長的寧高寧在對員工的撰文中提到“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戰略方向和戰術執行力上都到位”,由此可見,戰略制定和戰略執行對企業生存發展都至關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我們將從戰略制定和戰略實施兩個方面,對戰略剛性和戰略柔性進行討論。

戰略制定中的剛性體現在核心能力剛性,戰略實施中的剛性體現在對戰略的堅決執行;戰略制定的柔性體現在核心能力的柔化,戰略實施中的柔性體現在戰略執行中的戰略調整。正如東方文化中強調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關於戰略制定與執行的剛性與柔性也是辯證的,企業在面對如今複雜多變的時局,要更為謹慎,研判時機,把握戰略制定與執行的剛柔節奏。

我們將在接下來的文章中進一步與大家探討戰略剛性與柔性的具體問題,敬請期待。

TAG: 戰略企業剛性柔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