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粵語有句俚語:秋風起,三蛇肥。在溫度一降再降的廣東,勾引胃裡的饞蟲出動的除了火鍋、咖哩,還有熱力四射的煲仔飯。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小小的砂鍋裡,米飯、臘肉、魚腩和菜心盛裝出席,從灶臺到飯桌,香味在小小的空間裡,一寸一寸蔓延開來。從性子平和的米香,再到來勢洶洶的肉香,二者混在一起,交相輝映,漸漸醞釀出煲仔飯特有的焦香。

經過炭火的燒炙,臘味肉片被煲出了豐腴醇厚的油脂,淋上幾滴店家特製的醬汁,蒯一大勺入口,濃郁的肉汁裹著白米飯,美味在嘴裡熱騰騰地綻放,不留一絲餘地。

食之過半,用力攪動煲底的飯粒,就能得到一圈焦黃的飯鍋巴,嚼一口嘎吱作響,焦香盈齒,牙口不好的人只能搖頭嘆息。

“我地廣東人,連細佬仔都食噶”——這句玩笑話,讓許多人對嗜好福建人的廣東人敬而遠之。其實廣東話裡的“煲仔”,不是指“把小孩子拿來煲”,而是小砂鍋的意思。

在粵菜文化中,“砂鍋”一詞既指代一種炊具,還代表一種最尊重食材的烹調方式,即榨取食材本味的利器。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粵菜所謂的“煲”是一種完全由陶土燒製、質料粗糙,氣孔多的器具,導熱性差卻讓它具備了加熱均勻、保溫效能強的優點,適合燉煮、煨湯和煮飯,難怪如今很多的大牌電飯煲紛紛要在廣告牌裡宣揚自己所謂“聚能釜”,能夠做出“柴火飯”。

不同材質的鍋,火力強弱有差異的爐灶,乃至大米的產地、粗細和吸水量,都會對一鍋飯的最終口感起到決定性作用。

老店通常會在開門營業前舉行養煲儀式,把一個個煲放在水裡浸泡,之後再用炭火燒。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砂煲養護得當,不僅可以延長使用壽命,而且可以讓煮出來的米飯爽口柔韌、粒粒分明。

淘米很重要,把米粒上多餘的澱粉質洗去,蒸起來才會晶瑩剔透,粒粒分明,吃起來也會更加 Q彈。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廣式煲仔飯講究味道清淡,用料上卻靈活多樣,豐儉由人。

配料最多是已經醃製過的肉類,像是臘味、叉燒、燒鴨等,另一種是比較繁瑣,需要進行預處理的新鮮肉類,比如雞肉、牛肉、排骨、魚類等。

一般的煲仔飯門口,招牌上常見窩蛋牛肉飯、香菇滑雞飯、臘腸煲仔飯、豉汁排骨飯,追求極致的舌尖味道,土豪還可加入鮑魚、松茸、黑松露等貴重食材。

米的選擇,見仁見智。煲仔飯的米主要分兩種:香米和絲苗米。

香米煮出來的煲仔飯粘性低,粒粒分明;絲苗米油潤晶瑩、米身修長、柔韌適中,且吸水性好,可以吸收配料和油脂的香味。

大多數店家都選擇兩種米同時進行,或者新米、舊米混合使用,同時採納新米的濃郁香氣、舊米的吸水效能。

米需要反覆洗三遍,直到淘米水變清澈,保證最終出爐的米飯不粘膩,有韌勁。

一層豬油在砂鍋打底,如果沒有豬油,平時炒菜的花生油豆油都可以,這種飽食人間煙火的老砂鍋經不起諸如橄欖油黃油之類高檔食用油。

淘洗乾淨的大米中,加拌少量食鹽,更能帶出飯香。

經驗豐富的老店家,都知道米不能超過煲仔鍋高度的一半,不然會很容易溢位。

水在爐火的助力下逐漸沸騰,振動會把油脂均勻帶入所有米粒之間,製造滿煲的晶瑩透亮飽滿好吃,同時還能延緩米粒裡水分的蒸發。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煲仔飯本來就不是什麼健康的食物,但養生的廣東人偏偏不放棄,因此吃煲仔飯的同時都會搭配一碗老火靚湯,豬肝枸杞葉去火明目,豬肺百合清心潤肺。

等到米飯煲至粒粒分明的時候,揭蓋投放配料,臘腸、鹹鴨、火腿、叉燒、滷肉,燜二十分鐘,再次開蓋,淋上醬汁,放入青菜,還可以磕進一個雞蛋,營養加倍,顏色搭配也豐富好看。

喜歡溫泉蛋的口感就調成最小火,喜歡吃稍老一些的就需要多等幾分鐘。

油脂的保護讓鍋裡的米飯不易變焦,所以米飯煮熟後還需要一段時間小火慢煲,靜靜等待,讓靠近鍋邊的一層飯變成香脆金黃的鍋巴。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除了臘味、排骨、雞肉魚肉之外,還有一種讓人聞之食指大動的鱔魚飯。

鱔魚的油脂尤其香,因此做鱔魚飯的製作流程是直接把處理好的鱔魚放入已經熟的米飯,開小火燜上六七分鐘。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鱔魚的肉香藉著兇猛的火勢,層層滲透進飯粒中,六七分鐘後,鱔魚肉酥軟無骨,漸臻化境,用筷子取出,輕輕一拈,就能骨肉分離。

這個時候把鱔肉、料酒、蔥姜一同下鍋翻炒,稍後再加入米飯,小火慢燻,等到鍋底開始噼啪作響,即代表可以開鍋動筷了。

鹽可激味,糖能提鮮。煲仔飯中加一點紅棗碎和陳皮絲,去腥的同時,還可以額外獲取一份鮮香。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不過,在正統的廣州老饕看來,這是煲仔飯隊伍裡的叛徒,充其量是豪華版的炒飯。

不管是無福建人不歡的廣東人,還是初來乍到的外地人,都會拜倒在一爐熱氣騰騰的煲仔飯前,吃出滿面的黯然銷魂,難怪蔡瀾在電臺介紹某家餐館的榨菜五花腩沙煲飯,講到淋上豬油的時候,就有位開車開到一半的聽眾,顧不上交警,掉頭停車,衝上酒樓就叫了一鍋。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肉、蛋、飯、菜四合一,香氣專橫跋扈的煲仔飯,誰能不愛?

上桌,開蓋,熱氣騰騰,米香和肉香互相追逐,不分你我。

臘肉肥腩慷慨釋放自己的油脂,讓周邊的空氣變得燥熱和豐腴,寡淡無味的米飯融化油脂和醬油,滋味開始風情萬種,口感緊緻,回味悠長。

在寒冬,沒有什麼食物能比煲仔飯更能慰藉一個人風塵僕僕的身心。

吃過無數次煲仔飯,最愛的還是簡簡單單的廣式臘味做配料。

從滿臉橫肉的小鮮肉一路走來,臘腸忍受了秋風橫掃的凜冽,躲過了貓咪的暗中觀察,終於成就了嚴冬裡一身結實的腱子肉。

案板上和快刀共舞,曲畢,長條變成一排細細的薄片,加入米飯,出鍋後的臘味呈半透明狀,光澤油潤,細細品之,鹹甜紛呈,紹興黃酒的甜香盈口,不飲自醉。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火功是中餐烹飪的基本功之一,幹炒牛河講究一股熱剌剌的鑊氣,煲仔飯也不例外。

如今有極少的老店還在堅持全程炭火,炭爐火力均勻,容易形成飯焦,並且這樣煮出來的飯自帶一股“炭香”,煤氣灶做不出的風味。

出於成本和時效上的考慮,大多數店家採用煤氣爐,或者先用明火將生米做熟,再將煲挪到炭爐鋼架上小火慢焗,讓米飯在不理想的條件下,力所能及地吸收底下的炭火香。

生意興隆的店家,手上同時要料理十幾個煲,每個煲情況如何,全靠經驗判斷。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初學者經驗不足,就需要勤學苦練,根據米的品種、新舊程度、水的多少、灶頭火力的大小,來決定煲的時間。

在外面苦苦等待的顧客,以為這煲仔飯不過是米肉入煲,人在爐前,不時翻看,等待變熟即可,殊不知這看似簡單的食物,往往蘊含了一家店數十年幾代人的實踐、琢磨。

除了福建人,廣州人還愛煲仔飯

日復一日,週而復始,打動我們的,往往是這質樸中蘊藏不凡的街邊美食。就像《食神》裡,讓薛家燕感到哀傷的不是超級無敵海景佛跳牆,恰恰只是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黯然銷魂飯。

TAG: 煲仔飯米飯臘味鱔魚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