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款高度米酒測試:小德勝最容易“上頭”;這款香氣成分讓人意外

米酒與其他白酒不同,有自己獨特的香氣;米酒入口是否柔和、是否辛辣也是評判的關鍵指標;飲酒後容易上頭與否更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2021年5月,《消費者報道》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7款市場上典型的高度米酒,為你一探究竟。

測試產品

7款高度米酒測試:小德勝最容易“上頭”;這款香氣成分讓人意外

測試指標

香氣

:乳酸乙酯、β-苯乙醇

口感

:總醛、雜醇油

測試結果

1、

小德勝

米香型白酒香氣成分β-苯乙醇和乳酸乙酯的含量均為最少,分別只有27。8mg/L和699mg/L。

2、從香氣成分總量看,

品斛春

雲南記憶精米酒則最高(1762mg/L),香氣最“足”。

3、

小德勝

米香型白酒雜醇油含量最高,達到381mg/100mL,如果參考舊標準的限量(200mg/mL),那麼該款米酒屬於最容易“上頭”的一款。

4、7款米酒的總醛含量差異則相對較小,並且未出現過高的情況,

從指標上來說,它們的口感上都不算“辛辣”。

香氣成分差異大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這體現了“香氣”這一感官指標對於一款白酒的重要性,因為,只有香氣顯著的白酒才能先入為主地抓住大家的靈魂。

據瞭解,米香型白酒是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它的釀造工藝簡單,發酵週期短,所以香味組分少,但別具一格。

“米香型白酒的風格是米香清雅,主要以乳酸乙酯、β-苯乙醇等為主體香氣成分。”《白酒勾兌技術》一書指出。

《GB/T 10781。3-2006 米香型白酒》國家標準規定,高度米酒中乳酸乙酯和β-苯乙醇的最低要求分別是400mg/L和20mg/L。

因此,

一般來說,乳酸乙酯、β-苯乙醇等主體香氣成分的含量越高,那麼,米酒的香氣越足,等級也越高。

測試結果顯示,

小德勝

米香型白酒香氣成分β-苯乙醇和乳酸乙酯的含量均為最少,分別只有27。8mg/L和699mg/L。

7款高度米酒測試:小德勝最容易“上頭”;這款香氣成分讓人意外

其他6款米酒乳酸乙酯的含量在759mg/L~1616mg/L之間,而β-苯乙醇則在38。1mg/L~146mg/L之間。

從香氣成分總量看,

小德勝

米香型白酒最低(762。8mg/L),

品斛春

雲南記憶精米酒則最高(1762mg/L)。

此外,

壯泉

三花酒、

桂林牌

桂林三花酒、

灕江

三花酒和

桂林

湘山酒(藍瓶)的香氣成分總量也達到了1000mg/L以上,表現也不錯。

由此看出,廣西桂林出產的米酒在香氣成分上,整體地比其他地域的更勝一籌,也體現了“三花酒”為桂林三寶之一的說法。

小德勝“上頭”成分最多

喝酒頭痛(俗稱上頭),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平時消費者選酒時往往都非常關注是否“上頭”。

有食品專家曾對本刊解釋,酒中的雜醇油能使神經系統充血,它有麻醉作用,所以就會讓人感到頭特別地疼。

據瞭解,雜醇油是高階醇的俗稱,高階醇是酵母發酵過程中生成的重要副產物,它們形成了白酒的香氣和風味,但含量過高時將會影響白酒的風味和口感。

雜醇油的分解比較慢,如果同樣量的雜醇油和乙醇比,雜醇油的危害可能會大一些,雜醇油的含量不能太高。

通俗來說,攝入過多雜醇油的人,其“醉酒”狀態就會延長,這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後勁大”。

舊版的《GB/T 2757-81 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準》規定,白酒中的雜醇油含量應該要≤200mg/100mL。

不過,在新版的《蒸餾酒及其配製酒 GB/T 2757-2012》中,已經將雜醇油這一指標刪掉,原因是國際上的洋酒更多將雜醇油當作香味成分看待,因而,中國衛生標準作了改變。

然而,在現行有效的《白酒檢驗規則GB/T 10346-2006》裡,仍將雜醇油作為白酒出廠檢驗指標之一。

測試結果顯示,

7款米酒的雜醇油含量差異比較大

,在37mg/100mL~381mg/100mL之間。

其中,

桂林

湘山酒(藍瓶)、

長樂燒

長樂醇和

壯泉

三花酒等3款較低,分別為37mg/100mL、37mg/100mL和39。2mg/100mL。

7款高度米酒測試:小德勝最容易“上頭”;這款香氣成分讓人意外

小德勝

米香型白酒雜醇油含量最高,達到381mg/100mL。如果參考舊版《GB/T 2757-81 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準》的規定(≤200mg/100mL),那麼

該款

米酒屬於最容易“上頭”的一款。

不過,喝酒“上頭

可能並不是單純由雜醇油所引起的。“酒精的質量、外加的香料、醛類物質、酸酯平衡失調等都可能是‘上頭’的原因。”有業內人士曾對本刊表示。

也有醫學資料指出,喝酒是否會出現“上頭”反應,實際上也和個人體內的乙醛脫氫酶分泌量有關。如果乙醛脫氫酶的活性特別低,高階醇不能被徹底地分解,停留在體內,就容易出現“上頭”現象。

7款米酒口感不算“辛辣”

許多消費者有這樣的疑問:相同度數的白酒為什麼有的酒喝起來非常辣喉嚨,有的卻非常綿柔?有些酒即使度數很高,卻一點也不辣喉嚨?

據瞭解,當白酒中醛類的含量較多時,對口腔及食道黏膜就會產生刺激作用,這就是人們飲酒時常說的‘刺喉’‘辛辣’的主要原因。

化學上,乙醛是主要的醛類物質,它具有刺激性氣味及燥辣味,經常飲用含遊離狀態乙醛的酒,飲後嗓子容易發乾。

一般認為,低濃度的醛類物質還能夠起到為白酒增香的效果,因此,在白酒的生產中,一般會控制醛類物質的濃度,即總醛的含量。

不過,在蒸餾白酒的國家標準《GB/T 2757-2012 蒸餾酒及其配製酒》和《GB/T 10781。3-2006 米香型白酒》中,並沒有制定出總醛的限量範圍。

實際上,為

減低

白酒中醛類含量,在蒸餾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溫度,除去最先和最後蒸餾出的酒,即所謂“掐頭去尾”,白酒中總醛含量,一般不得大於2 g/L。

“一般來說,

質量好的白酒總醛含量在1。2g/L左右,超過1。6g/L酒質就較差。

”《白酒勾兌與品評技術》一書指出。

測試結果顯示,7款米酒的總醛含量在23。8mg/L~155mg/L之間,其中,

灕江

三花酒為23。8mg/L,

小德勝

米香型白酒為155mg/L。

可以發現,本次米酒的總醛含量均遠低於1。6g/L或2 g/L,在客觀上,口感並不算“辛辣”,品質也算不上“差”。

7款高度米酒測試:小德勝最容易“上頭”;這款香氣成分讓人意外

業內資料顯示,有些口感較為辛辣的白酒經過重新勾調後,在主觀感受上變得“柔和”,但是,實際上並沒有減少其中醛類成分的含量,只是它們被“掩蓋”了。

另外,許多研究也指出,白酒的口感還跟其中酒精分子與水分子之間的締合程度有關,它們的締合程度越高,酒精分子刺激性就越小,使白酒變得柔和軟綿,同時也讓它在體內緩慢釋放,保護肝臟。

測評預告

過往頻頻爆出的“白酒塑化劑”事件讓大家對白酒的風險成分有了較高的警覺性,作為米酒來說,又有哪些安全問題值得關注呢?繼續關注《消費者報道》,為你舌尖的安全保駕護航。

【特別宣告】:本報道中試驗結果、提及品牌僅對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

TAG: 白酒米酒雜醇香氣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