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在北海的網紅民宿安頓好,天還亮著呢,穿過一條小巷,就是著名的北海古街了。華燈初亮之際,人潮熙攘,鱗次櫛比的招牌沿街排開,夕陽灑在光滑的石板上, 紅色的“小城故事”特別耀眼。

《中英煙臺條約》闢為了通商口岸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古街珠海路,西門對著四川路,入口的正中有塊低矮的歐式門樓,不知為何用木柵欄將它封起來,行人只能從兩邊繞行進去,不收門票。路口的介紹欄裡顯示,老街有近二百年的歷史,始建於1821年,初建時稱為昇平街,只有200米長,4米寬。這個低矮的門樓大概是這條老街最早的入口吧。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老街的建築大多為二至三層,臨街兩邊牆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不同式樣的裝飾和浮雕形成了南北兩組空中雕塑長廊,中西合璧的騎樓式建築。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臨街的騎樓部分,既是道路向兩側的擴充套件又是鋪面向外部的延伸,行人走在騎樓下,既可遮風擋雨又可躲避烈日。騎樓的柱子粗重厚大,頗有古羅馬建築的風格。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清光緒二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北海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先後有英、德、奧匈、法、意、葡、美、比等八國在北海設立領事館、教堂、醫院、洋行、女修院、學校等一系列機構。老街周邊遍佈英國、法國、德國領事館舊址、德國森寶洋行舊址和天主教堂女修院,受殖民文化的影響,老街的這些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築,融合了西洋風情和嶺南特色,挨戶相連,綿延1。5千米。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此後北海成為對外通商口岸,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貨物從北海港進出口, 使北海成為那時中國南方重要的對外商貿港口,老街也變成了北部灣畔繁盛之區及中西文化交匯之所。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北側騎樓商鋪緊鄰海岸,大多可以靠泊小船,形成前店中倉後碼頭的獨特建築形式,俗稱下水鋪,爾南側騎樓則稱上水鋪。中段的店鋪主要經營來自蘇杭的綢緞,東段的店鋪主要經營魷魚、沙蟲、蝦米、魚乾等幹海貨,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鋪全部經營纜繩、漁網、魚鉤、漁燈、風帆布、船釘等漁民用品。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後來,廣州灣的湛江市闢為法國租借地,他們“貨物入口,向不課稅”,致使一向到北海採購貨物的安鋪、石城、壺洞等地的商人,全部到廣州灣購貨,造成北海商業冷淡,一度衰落,隨著時間的推移,老街逐漸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除了稀稀落落還有屈指可數的幾間店鋪經營漁具外,其他店鋪已成為民居,街道建築也日漸老化。

傳統小吃記憶了歷史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獨特的地理位置、中西文化的交匯、亞熱帶海洋氣候等等造就了北海人獨的生活習俗、生產習俗、節日風俗、語言習慣,從誕生開始就更多以“市”的形態存在。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二三十年代時期的老街,除了酒肆歌坊,還有各種各樣的民間娛樂活動,如舞龍、舞獅、電影、粵劇、講故事等。教育氛圍也非常濃郁,最早的私塾、到新式學校、中西合璧的教會學校,當時的老街瀰漫著書香的氣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隨著近年來旅遊業的興起,北海厚重的歷史和深受嶺南文化影響,又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的飲食逐漸受到遊人們的喜愛,水蝦、水魚、沙蟹汁、燒烤、鮮粉、粵式點心……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蝦餅是北海老街最常見也是最有名的小吃,一般用加了蔥花、鹽、麵粉和調味料的麵粉糊倒在一種平鏟中,然後把新鮮的活蝦放在麵糊裡面,再放到油鍋裡去炸。老街賣蝦餅的店鋪很多,有一家叫“李姨蝦餅店”,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顧客天天排隊,連拍張照片的機會都沒有。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喝糖水是兩廣地區的一種特色文化,在老街一定要嘗一嘗北海的糖水。比如雞屎藤糖水沙穀米糖水、板栗糖水、紅薯芋頭糖水、桂圓紅棗雞蛋紅糖水、豆腐花糖水等,各種副食品,都可以用糖水的形式推出。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北海靠海,海鮮與米粉,延伸出了北海的鮮粉飲食。老街的後一條街,中山路與新安街交叉口旁邊有一家“鮮粉之家”特別出名,客棧老闆娘介紹的,一大早跑過去,剛開門,各種海鮮粉: 鮮蝦雜螺粉 , 鮑魚鮮蝦海參螺粉 , 鮑魚蝦牛肉螺面……

海邊這條近200年的古街,為什麼像歐洲小鎮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融合,北海老街已不是西洋建築的簡單翻版,從深層文化根源來看,它體內流動著的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血液,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美麗的結晶。

TAG: 老街北海糖水騎樓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