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之罪?張愛玲“奇葩”愛情觀形成始末

這段時間,筆者撰寫三篇有關張愛玲小說的文章,有興趣的讀者請往期文章,如下:

張愛玲:家,其實並不是溫暖的港灣

本來,愛情是偉大的,張愛玲筆下的愛情卻令人絕望,一言難盡

現代婚姻到底是什麼?愛情的歸屬或生存的保險?張愛玲如是回答

原生家庭之罪?張愛玲“奇葩”愛情觀形成始末

張愛玲小說作品中的愛情和婚姻,遭遇家庭的囚困、慾望的劈殺和被交易等困境,什麼原因導致張愛玲形成獨特冷峻的愛情觀?中國先賢孟子說“知人論世”,即文學作品和作家的生活狀況、思想以及時代背景有密切的關係,只有知其人,才能論其世。筆者將從張愛玲的生活成長的環境、經歷,探究張愛玲愛情觀形成的源由。

張愛玲“高貴”的出身

原生家庭之罪?張愛玲“奇葩”愛情觀形成始末

張愛玲出身

沒落的貴族之家

,其祖父張偑侖,祖母是清末權臣李鴻章的女兒。 張愛玲四歲時母親離家,出洋留學,母親在張愛玲的成長過程中基本缺席。張愛玲認為家裡沒有母親這個人,也不會感到任何缺陷。張愛玲的父親是標準的前朝遺少,沒有任何工作能力卻養成

“貴族”

的毛病,不事生產。後來,張愛玲的母親與父親協議離婚,跟了父親的張愛玲,有一段在繼母治下生活的時期,後因遭到父親的暴打,毅然離家投奔母親。

張愛玲的父親母親

張愛玲對於父親最初的回憶是滿室的鴉片雲霧,屋裡到處亂攤著小報,父女倆看著小報,隨意地談談親戚間的笑話。張愛玲七歲就釋出小說,成名很早,她父親對女兒作文成名感到驕傲和得意。張愛玲與父親之間淡淡的、和諧的父女關係,因父親暴打她,張愛玲憤而離家終結。關於這件事,張愛玲在她幾篇偏於自傳的散文中有所提及,從這些文章字裡行間透漏出的資訊來判斷,張愛玲認為她遭父親暴打的原因,是父親對她在情感上偏向母親感到傷心,又遭後母構陷。父親給張愛玲留下的是模糊的,淡淡的親切感;

原生家庭之罪?張愛玲“奇葩”愛情觀形成始末

張愛玲對於母親的情感是大起大落的,由於母親在其幼小時便離家而去,張愛玲是用羅曼蒂克的愛去愛遼遠而神秘的母親,對母親帶給她的一切感到新鮮和美好,一度認為凡屬父親一邊的都是不好的。張愛玲離開父親之後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的現代淑女教育使張愛玲感覺自己像一個廢物,這種教育除了使張愛玲思想失去均衡外,沒有任何作用。母親神秘而遼遠的面紗揭開後,張愛玲在母親那一邊受到瑣屑的難堪,這一點點毀了張愛玲的愛,過去充滿美好想象的母親的家不復柔和了。母親的家庭教育對張愛玲的自信的打擊,在使用零用錢上對張愛玲自尊的破壞,對張愛玲的人生影響很大,她對母愛充滿不屑。

張愛玲小說作品中的父愛與母愛

對於父愛和母愛,張愛玲的感受截然不同。張愛玲認為,父親是無力保護,母親是有意傷害。張愛玲的成長記憶與情感認知,在她小說被淋漓盡致地體現。

原生家庭之罪?張愛玲“奇葩”愛情觀形成始末

《金鎖記》中,長安長白的父親姜二爺,是個只出現在別人口中,從來沒正式露面的殘廢人,尚且無自保之力,何談保護兒女。長安長白的母親曹七巧徹底變態而決絕,用自己的不幸去劈殺別人的幸福。

原生家庭之罪?張愛玲“奇葩”愛情觀形成始末

《花凋》中川嫦的父親是沒落的遺老,對生病的女兒,認為錢比女兒更重要。川嫦的母親,僅僅因為害怕私藏私房錢的事情敗露,像旁觀者般眼看著女兒臥病幾年,撒手西歸,無動於衷。

原生家庭之罪?張愛玲“奇葩”愛情觀形成始末

《半生緣》中曼楨的父親,出場就是一個“去勢”的存在。曼楨的母親在曼楨被姐夫姦淫囚禁後,本有機會救出女兒,但拿著祝鴻才的錢,逃避到遙遠的家鄉,惡意缺席,甚至在臨走前沒想過去看望曼楨,心狠至斯。

原生家庭之罪?張愛玲“奇葩”愛情觀形成始末

《心經》中被女兒許小寒愛戀的父親,為了避開會產生的嚴重後果的不倫之戀,選擇逃避。許小寒的母親,十分清楚女兒有嚴重戀父情結,從開始的放縱到後來的報復,毫無慈母之念,也無絲毫救援女兒的想法和行動。

寫在最後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原生家庭之罪?張愛玲“奇葩”愛情觀形成始末

張愛玲無疑是不幸的人,她在小說中展現的“奇葩”愛情觀,筆者認為張愛玲用犀利的筆,劃開自己曾經的不幸讓人看,向人呼救。

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想想應該是

TAG: 張愛玲母親父親女兒愛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