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遊雜憶|開封記憶之三

說到吃,開封可不僅僅只有灌湯包子,無論是小吃、菜點,都還有自己的招牌。小吃裡邊,我印象最深的是炒涼粉和杏仁茶,當然還有一道桶子雞。

閒遊雜憶|開封記憶之三

先來說說炒涼粉。

涼粉,在中國是一種重要的粗糧化工品,他的原料最常見的有紅薯、綠豆,甚至還有木薯、葛根等等。大部分地方吃涼粉都是用來涼調,比如著名的四川小吃川北涼粉。但是開封不同,他有著獨一無二的炒製做法。沒吃過的人都無法想象,點一碗炒涼粉上來的都是碎的,就像用的邊角料似的。如果你這麼說他,真是冤枉了。

開封炒涼粉,可以說是夜市中最誘人的風景了,從小到大,無論市政還是鄉村,無論市集還是廟會,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集市上,炒涼粉攤子的形象很鮮明。一口平底鍋座在火上,分成兩個半圓的區域。一邊堆滿了切成麻將塊的涼粉,應該是粗粗的炒過。當你點了一碗以後,師傅就會往鍋的另一半加點油和醬料,從另一邊撥些涼粉塊過來,開始又一輪的翻炒。加水、加調味,加上鏟子不斷的鏟切和翻炒,涼粉逐漸破碎成細小的顆粒,稠稠的一攤,撒一些綠綠的蔥花,就可以出鍋了。

當然現在的炒涼粉也登堂入室了,不少豫菜館裡都有鐵板炒涼粉這道菜。

閒遊雜憶|開封記憶之三

同樣可以登堂入室的還有桶子雞。

儘管有些人吐槽桶子雞比較柴,但是如果認真的切成細條慢慢的吃,那種香味,絕對與眾不同。正因為這一點,經過廚師認真脫骨、切條然後擺盤的桶子雞,是豫菜宴席中冷盤裡的一大亮點。不敢說桶子雞比燒雞好吃,但擺盤絕對更好看。

不過,對老百姓而言,吃桶子雞不是到宴席上去的,而是要到街角去,半隻桶子雞、一碗粉漿飯,就是絕配。咦,有一個疑問,在新鄉如此,在開封也是這麼搭配嗎?我還真沒有在開封這麼吃過。

閒遊雜憶|開封記憶之三

杏仁茶,則紮紮實實的只紮根於夜市或小吃店裡。這是一種傳說從宮廷裡傳出來的吃法。在到開封之前,我在北京也吃過,至於誰更正宗,都當過皇宮的鄰居,有這樣一道甜食流傳,都是正常的吧。至少開封人有先學會的機會。

開封的杏仁茶,會在頂上擺上瓜子、葡萄乾等各種乾果,關鍵是加的有桂花醬或者玫瑰醬,那種口味又與北京似乎有些不同,我竟然不敢確認了。

印象中,我似乎沒有主動給自己買過杏仁茶,都是因為給同行的家人朋友推薦而買,買的時候,一定又會有自己的一份,吃過覺得不錯卻又不是那麼追逐,也許是我記不清他的味道的根本原因吧。

TAG: 涼粉桶子杏仁茶開封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