燴:是一種什麼樣的烹飪方式?怎麼做了好吃?

燴菜是非常古老的菜式,也是生命力非常強的菜式,從古至今,家家都會常做常吃。

燴:是一種什麼樣的烹飪方式?怎麼做了好吃?

“菜祖宗”

燴菜的“燴”字,不是一個簡單的廚藝,充滿著玄機。別看簡簡單單的白水煮,飲食文化含量相當豐富。從三個方面說吧:

首先,

人類最早利用火,主要用途之一是煮食物,把生肉煮熟了吃,當然是受到大自然的啟發,森林雷火燒死的動物肉,比生著好吃許多。

其次,

最早的煮肉,是找個小石坑,把生肉和水放裡面,再另外燒熱石塊扔裡面,加熱煮了。現在看,也就是我們冒肉(焯水)的程度,算不得煮熟。但是動物肉的特點,就那一會能熟,容易咬動。如果再繼續煮,會變硬,個把小時候後才算熟。

往後發展到把新剝的獸皮,四角扎住吊起來,裡面裝了水,放進生肉,下面燒火,把肉好歹煮熟。再往後就會製造陶器了,再往後發展到銅鍋鐵釜。都是一個煮,直到宋代鐵鍋普及,才開始炒菜。

再次,

現今所有菜式,煎炸烹煮蒸扒燒燉十八般廚藝,全都是源於煮,從石頭坑裡煮肉發展來的。到如今,所有的菜式還帶著煮的基因。不信您看,紅燒肉先要焯水,清燉雞還是古老做法,冷水生雞塊一起下鍋,等等。

燴:是一種什麼樣的烹飪方式?怎麼做了好吃?

這個“煮”,就是“燴”,後來細分的廚法。

“救急菜”

燴菜生命力之所以很強,是因為寬容度大。不論什麼食材,肉蛋瓜果青菜豆腐,全部可以一燴了之。

我上中學期間,一個同學他家在學校院牆外邊,翻過去就是他家。有一次課間10分鐘,他說餓了,回家煮飯吃。我跟他一起,看他進門開啟煤火,一碗水倒鍋裡,放進一把乾麵條。然後找來幾根豇豆,切段扔進去,水開了,麵條還是白的,豇豆剛發青色,盛起來呼嚕呼嚕給吃完,跑進教室還沒遲到。

燴菜的大眾化程度就這樣,只要有水有食材。煮熟煮不熟、怎麼煮都行,無非好吃不好吃,反正都能吃。但是燴菜卻最講究,一次有個同學老母親去世,開車幾百裡去弔唁。他家在豫西農村,那裡的規矩,凡是奔喪的,不論遠近,走到後,自己去超級大鍋裡盛一碗燴菜,拿一個大蒸饃。就那碗農村大鍋燴菜,至今難忘,饒我這個美食作者,也做不出那個味道,太美味了。

做法能講究到極致

燴菜,說簡單,隨意幾樣材料煮熟就是。說難,那是要相當水平,否則做不好。我做燴菜最拿手的是“殘八剩”,也是從這道菜入門,至今還經常做。

燴:是一種什麼樣的烹飪方式?怎麼做了好吃?

殘八剩,顧名思義,剩菜大雜燴。一桌菜吃剩的,倒在一起煮了。湯少就加水,燒開就好。因為都是剩菜,燒開了要加進新的材料,或者青菜,或者豆腐。內容還多的,就撒點蔥花或香菜。有新的材料加入,哪怕幾根香菜,殘八剩就變身了,成了新的菜,叫大燴菜。

酒店的很多菜其實也是燴菜,比如水煮肉片水煮魚、毛血旺,典型的燴菜,取個名字而已。東北的殺豬菜、豬肉燉粉條子,甚至福州的佛跳牆,都是燴菜。可以這樣定義:凡是3種材料以上,一起煮熟的菜,都是燴菜。至於不同的名堂,那是文化現象,實質上是從燴菜演變而來。

TAG: 煮熟菜式殘八剩生肉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