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的“央媽”,每一次拍板定調都關乎我們的錢袋子

在市場經濟體系中,中央銀行具有貨幣發行權、市場規則制定權和監管權,因而成為金融市場的“首腦機關”。一般認為,央行應當具有獨立性,最好不受政府的微觀干預,目前美聯儲和歐洲央行也確實具有很大的政策自主權。長期以來,一種批評聲音認為我國央行缺少與主要經濟體央行一樣的獨立性,貨幣政策掣肘過多。也有很多研究認為,政府幹預央行決策並不能提高經濟政策的效率,相反還會造成社會福利損失。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中國央行的運作模式就是很好的證明。我國貨幣政策始終與財政政策配合使用,兩者搭配關係根據經濟增速和通貨膨脹水平決定。這種“兩手抓”的經濟治理模式是十分奏效的,最好的證據是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功。

苦口婆心的“央媽”,每一次拍板定調都關乎我們的錢袋子

要了解央行的運作機制,《金融的本質》一書是很好的學習教材。該書由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所著,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美聯儲的起源與使命,第二部分講述二戰後的美聯儲,第三部分討論美聯儲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反應,第四部分分析金融危機的後遺症。受關注較多是第三和第四部分,因為這兩講重點介紹了美聯儲在次貸危機期間政策制定的考量因素和決策程式,在某種程度也被視為是伯南克對其危機處理措施批評意見的辯解和迴應,具有“揭秘”效應,自然也十分吸引眼球。剖析和反省次貸危機的作品早已汗牛充棟,伯主席的評點雖然精道但新意不多,通讀《金融的本質》全書,反倒是前兩講關於央行職能和美聯儲歷史這些看似ABC的內容,透過伯南克深入淺出、舉重若輕的解讀,更引發我的興趣。

貨幣政策的影響需要透過特定的渠道層層傳導,大家最熟悉的傳導渠道是利率渠道,也就是央行透過調整市場關鍵利率(在我國主要是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影響資金價格,進而影響市場長短期流動性水平。除了利率,信貸也是貨幣政策傳導的重要渠道,貨幣政策導向可以透過金融機構融資供給量的變動體現。一些實證研究表明,在我國,信貸渠道對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要明顯強於利率渠道。近年來有學者還提出了貨幣政策傳導的風險渠道理論,即央行的貨幣政策會改變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風險偏好,經驗證,貨幣政策的風險渠道在我國也顯著存在。考慮到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實際影響力,可以認為我國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貨幣政策實施工具的角色。在這種背景下,商業銀行根據央行貨幣政策節奏而逆週期“翩翩起舞”也就不難解釋了。

古語云,謀定而後動。央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屬於經濟生活中的“頂層設計”,對每個企業乃至個人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苦口婆心的“央媽”,每一次拍板定調都關乎我們的錢袋子。貨幣政策調控工具,無論是市場化的還是行政化的,都應當遵循科學合理和透明易懂的實施原則,盯緊主要矛盾,為核心目標服務。迴歸和堅守維護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兩大本職,是對央行保持戰略定力的考驗。

TAG: 貨幣政策央行渠道美聯儲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