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看電視上的古裝宮廷劇的時候,我們都能發現有這麼一個情景:皇帝每天都要上早朝和大臣們商量國家大事。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其實早朝制度對於官員們來說,是一件大大的苦差事。根據大明會典記載,大臣們在午夜就要起床,準備好後就開始向皇宮出發,一般是在凌晨三點的時候,大臣們就要達到午門等候,到了凌晨五點左右,就會聽到一陣鼓聲,大臣們就要排好隊,依次進入皇宮。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明朝的宮廷還好一點,起碼有宮燈照明,到了清朝,官員們走在紫禁城上,竟然連一盞照明的宮燈都沒有,整個皇宮烏漆嘛黑的,什麼也看不見,甚至還有大臣因此落入金水河淹死的。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這樣的辛苦,幾乎每天都得承受,而且遇到一個勤政的皇帝,像朱元璋、崇禎這種的,恐怕還得起得更早更累。畢竟人家皇帝凌晨一兩點都起來了,總不能你這個做臣子比皇帝起的還要晚。

這樣的早朝一般是走個形式,給皇帝點面子,維護一下皇家的尊貴。真正的能看見皇帝,說得上話的,還是隻有那些大官。就連三品的官員都站到大殿外老遠的地方去了,更何況那些四五六品的官員,他們根本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更不要說提建議,彙報工作了。雖然形式大於作用,但規矩還是遵守,所以每天凌晨的紫禁城,都會集滿朝廷百官,十分熱鬧。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說回早點攤兒這事,因為早朝時間太早了,吃早飯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午夜就要出發,一般大臣家裡這個時間也沒什麼東西吃,府裡上上下下早就歇下了,也不好半夜重新點火開爐。

所以,大半夜出門,大臣們多半是從家裡空著肚子上早朝的。距離下朝時間最少也得4個小時,下朝以後還要安排車馬回到府中,不吃早餐的話,肚子餓是肯定的。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清代輔助大臣

有的官員會在東華門外找點吃的,特別是中下級的官員,都在大街飯攤上吃飯,吃的是餛飩、老豆腐、大米粥等,官位大一點的大臣則在小飯鋪中找吃的,也就吃些甜漿粥、小油炸果、格豆(用綠豆麵所制的麵食)等等。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街上吃早點本來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突然間來了一大群穿戴頂子、花翎、蟒袍、朝珠的官員蹲在大街上吃東西,這“有失官體”啊,這就讓飢腸轆轆的大臣們為難了。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那古代政府單位不管飯嗎?明朝的皇上朱元璋就管過大臣們的飯。朱國幀《湧幢小品》裡就提到了當時的早飯制度,大臣們按照品級,在退朝之後按級別順序吃飯,然後再跪謝離宮。但是這樣的情形也沒有維持很久,到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禮部上奏給朱元璋說大臣人數越來越多,宮裡實在負擔不起他們早飯的開銷了,朱元璋才下旨取消單位管飯制度,下朝後,大臣們就各回各家吃吧。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而在清朝,高階的軍機大臣是由朝廷提供飯食的,作為高階官員,軍機處一日三餐給供應飯菜,雖然菜品一般,但在屋子裡有吃有喝的,總比外面那些風吹雨打的普通臣子幸福得多。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軍機大臣

那普通的臣子最後去哪吃?也在宮裡吃,宮裡的早點攤兒吃。

現在的“故宮文創館”,曾經的東長房,內務府的掌事太監們在此發現了商機,在這偏僻的東華門搭起了早點攤,一個叫四合義,一個叫六合義,相當於民間的飯館,不同的是,這裡的客人大多是大臣,這有點像單位食堂,大臣自個兒掏錢買早點,無論官級大小,大家就坐在一桌埋頭喝粥吃菜,準備上早朝。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故宮地圖,“早點攤”在右下角

這宮裡的大鍋飯是一直都不好吃的,而四合義的掌櫃姓王,專營“豬羊二葷、大餅炒菜”,內務府的工匠可以來吃,有點油水的太監和宮女也可以來點醬肉捲餅外加碗豆兒粥解饞,甚至后妃等也派太監們來採購。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那這宮裡的攤兒有些什麼賣呢?曾有位清朝的少將回憶道:“蘇造肉香,麻餅熱,炒肝腸爛,杏茶濃”,這些都是傳統的京城小吃,深受廣大官員和宮人喜愛。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但這早點攤兒畢竟還是在宮內,且離太后的慈寧宮也不太遠,不能做得像宮外那樣喧鬧誇張,形式多樣,相比起來,還是東華門外的早餐攤兒更誘人一些。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這裡再講個故事,咸豐年間,曾經有個叫王庫兒的小販在街上撿到了一塊宮裡侍衛落下的皇宮腰牌,王庫兒便拿著這塊腰牌進去了紫禁城瞧瞧,侍衛們見他有腰牌也沒細問,就放他進去了。這一來,王庫兒就在紫禁城內發現了商機,他打算把自家的白麵饅頭拿來宮裡賣。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結果,侍衛又以為他是宮裡太監開飯店的夥計,直接就讓他進了,從此,王庫兒開始了在宮裡賣饅頭的生涯,由於他的饅頭又白又嫩,飽滿蓬鬆,十分好吃,一下子就打下了好口碑,他的饅頭價格遠遠高於宮外的十倍,宮裡的顧客依然絡繹不絕。

知道咸豐三年,他賣饅頭賣到了隆宗門外,被護軍給逮了。這時咸豐皇帝才知道,有個鄉下小孩在自家門口賣了整整三年的饅頭。在當時的皇后,後來的慈安太后的寬恕下,咸豐沒有殺掉王庫兒,只是趕出宮外去。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從前,故宮不對外開放,御膳房又號稱中國頂尖的大食堂,在城牆外的老百姓對故宮內的一切無比好奇。後來清政府沒落,御廚流落民間,但也並未在外混得風生水起,相反,一個個窮困潦倒,因為宮裡每個人都有專門的職責,一個廚師一輩子也就負責一兩道拿手菜,口味還得顧及主子的,不像外面的廚子,什麼都做得來。

宮裡也能擺早點攤兒?一度成為大臣和妃嬪的最愛

曾有道光皇帝想吃城外的“面片兒湯”卻吃不上,也有百姓想一探御膳究竟,城內人盼城外食,城外人盼城內食,所以在資訊物質都豐富的這個年代,吃飯這事,還是要吃得開心為好。

TAG: 大臣宮裡王庫兒早點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