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稱霸歐洲的世界帝國,和中國大戰過後,兩大帝國都因內亂衰敗

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大部分王朝都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然而,世界上曾經有一個帝國,與我國正好相反,它鼓勵貿易和商業,甚至使它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這就是我們所知的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人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他們的君主叫做哈里發,和我們的皇帝一樣。自古以來,阿拉伯人就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掌舵者,他們對東西方貿易的長期控制,對整個西亞乃至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個稱霸歐洲的世界帝國,和中國大戰過後,兩大帝國都因內亂衰敗

談到這個民族,也要從其宗教說起,我們知道現在在穆斯林世界有兩大派別,即什葉派和遜尼派。他們過去都屬於伊斯蘭教,作為穆罕默德的傳教基地。伊斯蘭教後來形成了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局面,在此之前,他們是統一的。

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是伊斯蘭教的聖主,他在伊斯蘭世界的地位與耶穌在基督教世界的地位不相上下。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即所謂的阿拉伯帝國。

曾經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其影響甚至可以與當年的羅馬帝國相媲美。7世紀中葉,它就已在阿拉伯半島上萌芽生根。阿拉伯人不僅阻礙了東西方貿易的發展,而且還將其視為一個商業貿易國家。在它控制著絲綢之路的通道之後,它就成了世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稱霸歐洲的世界帝國,和中國大戰過後,兩大帝國都因內亂衰敗

中國很早就與阿拉伯帝國建立了關係,我國的史書也多次提到它是在我國唐朝時期。阿拉伯帝國通常被稱為“大食者”,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他們被唐朝稱為“大食者”,承擔著貿易的重任。很早以前,阿拉伯帝國和大唐之間就有貿易往來。

根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651年,奧斯曼三世派第三任哈里發來中國,與大唐皇帝唐高宗會面,並向兩國世世代代友好推薦。此後,兩國使節往來頻繁,而阿拉伯人,則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掌舵者。

作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阿拉伯帝國不僅是真正統一的帝國,而且還是伊斯蘭教傳播的載體。古往今來的阿拉伯哈里發都是忠實的伊斯蘭教徒,為了讓伊斯蘭教傳遍四方,阿拉伯帝國需要不斷地擴張。

一個稱霸歐洲的世界帝國,和中國大戰過後,兩大帝國都因內亂衰敗

四大戰役期間,阿拉伯帝國經歷了漫長的對外戰爭,不僅遍及整個西亞,而且還到達了非洲和歐洲,甚至今天的葡萄牙、西班牙都被它統治。

阿拉伯人把歐洲作為征服的理想目標,因為它絕對不會讓基督教取代它的地位。所以,自從穆罕默德之後,阿拉伯帝國對歐洲發動了許多戰爭,也正是由於這場無休止的戰爭,使伊斯蘭教得以延續,使阿拉伯帝國進入了全盛時期。

儘管與唐朝建立了友好關係,但阿拉伯帝國並不能代表兩國利益走向一致。在唐玄宗時期,阿拉伯帝國與大唐展開了一場激戰,這場大戰,不僅動搖了唐帝國的根基,也使阿拉伯帝國走向衰弱,這場著名的怛羅斯之戰,在全世界廣為人知。

一個稱霸歐洲的世界帝國,和中國大戰過後,兩大帝國都因內亂衰敗

敦羅斯戰役爆發於公元751年,大唐和阿拉伯兩國都視中亞為各自的勢力範圍。敦羅斯戰役爆發前一年,大唐帝國戰將高仙芝率領唐軍攻佔中亞石國的城池,石國軍民經受不住唐軍的欺辱,於是請求阿拉伯出兵援救石國。

聽到這個訊息,阿拉伯帝國哈里發以為是吞併中亞的機會,遂遣大軍援救石國。在公元751年,阿拉伯人與唐軍交戰,唐軍在這次戰役中傷亡三萬多人,但是,由於中亞國家的突然倒戈,唐軍最終潰敗,三萬多人全軍覆沒,只有少數人最終逃回大唐。

一個稱霸歐洲的世界帝國,和中國大戰過後,兩大帝國都因內亂衰敗

敦羅斯戰役對大唐帝國的根據地有很大的影響,加上安史之亂的爆發,唐帝國從此一蹶不振。阿拉伯人在怛羅斯之戰後,阿拉伯帝國也迅速走向衰落,怛羅斯之戰後,阿拉伯帝國的教派之爭更為激烈。

那時候,什葉派在伊斯蘭教派中佔了上風,遜尼派則不甘示弱。很快,兩個派別發生了長期戰爭。由於內耗嚴重,再加上戰爭的負面影響,阿拉伯帝國最終被東印度帝國所滅。

TAG: 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教阿拉伯人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