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撒哈拉”的終結可能導致東南亞出現特大幹旱

“綠色撒哈拉”的終結可能導致東南亞出現特大幹旱

一萬年前,撒哈拉擁有廣闊的草原,遍佈湖泊和樹木。但大約5000年前,“綠色撒哈拉”乾涸成我們今天所知的巨大沙漠。科學家現在認為,這種氣候變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在東南亞造成特大幹旱。

凱瑟琳·R·約翰遜是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古氣候學家和地球化學家,他表示,這一發現的關鍵是在寮國北部洞穴中收集的石筍。

“石筍非常神奇,它保留著過去氣候變化的記錄。人們更熟悉樹木年輪、冰核或海洋沉積物核等東西。石筍也以類似的方式工作,即隨時間的推移而沉積。”

約翰遜的團隊分析了硬化洞穴水滴中的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這些資訊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幾千年來的降雨模式。約翰遜和同事發現了寮國長達1000的乾旱跡象,這場乾旱大約始於5000年前,與撒哈拉沙漠乾涸的時間差不多。

至於為何這兩個事件可能有關聯?研究人員用氣候模型模擬了撒哈拉乾旱的過程,他們納入了我們知道已經發生的兩件事情,隨後植被的消失和與之相關的空氣中灰塵的增加,他們發現這些變數能使印度洋降溫。

“因此,海洋溫度降低導致夏季季風環流帶來的水分減少,而夏季正是該地區降雨量最多的時候。”

研究詳細資訊釋出在《自然通訊》期刊上。

約翰遜的合著者之一是賓夕法尼亞博物館的諮詢學者喬伊斯·懷特。她研究東南亞人類史。她第一次聽說這場乾旱時的反應是:

“我說,‘哦,我的天哪,這是缺失的千年。‘”

她稱之為“缺失的千年”是因為,東南亞該地區4000至6000年前的考古資料缺失。懷特表示,那是狩獵-採集者讓位給農民的關鍵時期。

“關於這兩個時期相互關聯的方式存在很多爭論,但在我最感興趣的地區,即湄公河流域,我們缺乏證據。”

懷特表示,這項研究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對於考古學家來說,在他們繼續調查“缺失的千年”時,這場特大幹旱是誘人的新線索。

TAG: 乾旱約翰遜缺失懷特石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