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做不做標準化?餐飲人,你有答案嗎?

中國餐飲業“標準化”的概念最早來自上世紀90年代。

彼時,肯德基和麥當勞剛剛進入中國大陸,是完全的舶來品,給廣大消費者及整個內地餐飲業帶來了核彈級別的震撼。

今天,中式餐飲要不要標準化?依然沒有絕對的答案,每個餐飲人都應該聽聽時代和內心的聲音……

1987年

中國式的西式快餐

中餐做不做標準化?餐飲人,你有答案嗎?

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門開設了分店,這是第一家在中國大陸開設分店的西式快餐公司。之後,

中國內地迅速成為快餐業的新。

01

古老的中國與時尚的快餐

快餐這個名詞,是非常時尚的,1995年之前的各大漢語辭典中,我們根本找不到它的影子。

據說它誕生於18世紀的英國。

公元1700年

打牌時的快餐

中餐做不做標準化?餐飲人,你有答案嗎?

18世紀,英國貴族約翰·三明治伯爵特別喜歡玩橋牌,

常常玩得廢寢忘餐

,伯爵夫人為了方便丈夫在玩橋牌時容易取食,將蔬菜和肉放在兩片面包中送到牌桌前。伯爵的朋友品嚐過後大聲叫好,由於這種食物沒有名字,所以伯爵的朋友們將其命名為三明治。

這種快餐從此流行。

從它誕生之日,高效、便捷、滿足速食需求,節省大量時間,就是它的“本質”。

而傳統的中餐,我們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現在很多餐創人,可能都有80-90年代農村成長經歷,經歷過春種秋收,也可能親手插過秧,種過稻,這個過程就是“農耕自然”,如此長大的我們,更執於入口的食物,需要時間的醞釀,就像媽媽手作的豆腐、燉煮的羹湯。

不過,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這些最傳統、最自然的味道,

我們已經很難在日常生活中,花費大量時間去還原

,一來沒有父母幾十年錘鍊沉澱下來的那種技藝,二來少了父母下廚的那份怡然。

農耕文明5000年

美食是等待成長的“時間”

中餐做不做標準化?餐飲人,你有答案嗎?

我們反對中餐變快的理由,源於,我們的舊日時光。我們讓中餐變快的理由,來自,時代的進化。

今天,即使我們的父母,在孩子不在家的日子,也會覺得下廚真挺累人。兒時的那碗手作豆腐花,如果你不想吃,母親也不會刻意去做。

我們這一代人,就是這樣處於一個傳統和現代的交匯點,成了這個時代矛盾的結合體。不想變快,但又不得不變快。

我們的下一代,卻完全不一樣,幾乎就是在快餐飲食環境里長大的。

02

歷史的玻璃瓶,破而後立?

1987年11月20日,肯德基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餐廳在北京前門開業,是第一家進入內地的現代化西式快餐品牌。

人們覺得很新奇,大排長龍,心裡納悶炸雞怎麼外帶,還特意帶著鍋來裝。也有人覺得炸雞大概跟烤鴨一樣論只賣吧,

開口就是“給我兩隻肯德基”。

二十多年前,一部民國劇也有類似的劇情,兩家醬油工坊商戰,一家傳統派,堅持用紅紙黑字包裝的竹筒 “打醬油”,一家創新派,藉著民國初期工業化成果,推出時尚的玻璃瓶裝醬油,因為包裝新奇,一時間創新派的生意好過了傳統派。

而當玻璃瓶落地摔碎的那一刻,打醬油的錢全白花,創新派的生意又一落千丈,勤儉持家的人們

畏懼玻璃瓶如老虎。

打醬油用玻璃瓶可能會摔,

但不用怎麼知道它更合適?

中餐做不做標準化?餐飲人,你有答案嗎?

當時的劇中人,誰又能想象100多年後的今天,醬油都是玻璃瓶裝的。時代變遷,有主動選擇也有被動選擇的結果。

就是沒有一如既往“一成不變”。

中餐過去是傳統烹飪,現場製作。現在是標準化復刻的傳統工藝流程,以及食品科學指導下的預製模式。

時代並沒有強制我們選擇“竹筒”還是“玻璃瓶”:只不過是現代社會,玻璃瓶更大眾,更流行,更貼合商業市場的選擇,而”竹筒“,更小眾,更傳統,成本和附加值更高,只在一定的環境和場景裡被複原和傳承。

03

30年時代變遷,大眾餐飲正在走麥肯線路

作為中國連鎖餐飲的黃埔軍校,麥肯將快餐的概念帶進中國。

剛進入內地時,肯德基甚至在“鹽”的問題上被難倒。當時中國的鹽太粗了,跟調味粉摻在一起粗細不均。

所以最開始肯德基連鹽都是進口的。

不僅如此,受限於供應鏈,肯德基在內地的頭兩年僅能提供原味雞、土豆泥、菜絲沙拉、麵包、可樂、七喜、美年達和啤酒這8種產品,後來才有了漢堡的面世。三年後,麥當勞在內地的第一家餐廳在深圳開業,盛況無出其右。

麥肯進入內地30餘年,

快餐商業伴隨著中國現代化、城市化的程序,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與餐飲方式。

中餐也被證明可以標準化,供應鏈已相當成熟,壹櫃通中餐標準化供應鏈就長期賦能中小餐飲,並和百強餐企保持緊密合作關係,助力大眾餐飲和團餐提質增效發展。

行業最大的盛會,

Hotelex見證中餐標準化

中餐做不做標準化?餐飲人,你有答案嗎?

尤其是今天,大眾餐飲都面臨“三高一低”現象——房租高、人工成本高、食材成本高,利潤低。絕大多數客單價較低的快餐首先往標準化方向靠攏,而且是標準化程度越高的品牌越容易成功(品牌名不一一列舉了)。

業內人士也評價:中餐是否需要標準化,不是政府相關主管部門來決定,也不是專家出來“撐腰”,真正的決定權應交給市場。

當然,中餐的本質,標準化 ,有的不適合。有的餐企老闆,想要堅守傳統的小而美,有的餐企老闆,想要進一步發展做大做強。言而總之,

餐飲不僅僅是傳統和傳承,也是一門生意,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餐飲人堅持自己認為可行的發展路線即可,如此中餐的未來才會不失多元化,同時又具備與時代共進的可能性。

TAG: 中餐快餐餐飲玻璃瓶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