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神的食物”被賦予了甜蜜與愛的寓意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然而此時此刻,你口中的小小顆粒,在舌間融化的感覺像被絲綢親吻肌膚,帶著無法抗拒的迷人香氣,在唇間溫柔地瀰漫開來,咽喉與嫩滑汁液在交融時的沉浸感讓你無比愉悅。

巧克力:“神的食物”被賦予了甜蜜與愛的寓意

巧克力

巧克力,來自納瓦特爾語,是阿茲特克文明的一種語言,原意“苦味的飲料”,通常指可可製成的飲料或者固體食品,又被稱為“神的食物”。

早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中南美洲人就已經種植可可。隨後的奧爾梅克文明、瑪雅文明等都對可可種植技術進行過改進,瑪雅文明發明瞭用可可豆、辣椒和玉米作為原料的飲料,接下來的阿茲特克文明甚至將可可豆當成一種貨幣來使用。

巧克力:“神的食物”被賦予了甜蜜與愛的寓意

可可樹

到了大航海時代,歐洲人駕著三軌帆船在新舊大陸之間反覆橫跳,地理大發現帶來了食材大交換。“神的食物”追溯其源,竟帶有縷縷血腥氣味。

1519年,西班牙的費爾南德·科斯特來到墨西哥,這是世界上最早飲用巧克力的國家。為了得到這種神奇的飲料,他萌生了殺害阿茲特克國王的念頭。

征服了阿茲特克的西班牙人向西班牙皇室進獻了可可。可可被磨成粉,加入糖和蜂蜜的新飲法,成為了皇室的流行飲料。

後來,西班牙的安妮公主將可可作為訂婚禮物送給路易十四,自此,巧克力的濃香漸漸飄散到整個歐洲,也奠定了用巧克力虐狗的習俗。

巧克力:“神的食物”被賦予了甜蜜與愛的寓意

可可飲料

古語有云:“領導愛吃什麼,社會就流行吃什麼”。

進入上層社會的巧克力就此踏上了直通車,1815年,荷蘭人豪爾頓發明了鹼化技術,使巧克力苦味減低,口感更加類似我們今天喝到的熱巧克力;1866年,英國甜點師約瑟夫·弗賴用可可液、糖和可可脂做成了第一個大塊食用巧克力;1876年,第一塊牛奶巧克力由雀巢公司的丹尼爾·彼得製成;1879年,瑞士人林特發明了巧克力研拌工藝,現代巧克力的雛形就此出現,粗糙的巧克力口感轉向絲滑。

巧克力:“神的食物”被賦予了甜蜜與愛的寓意

巧克力

時至今日,“神的食物”被賦予了甜蜜與愛的寓意。據說,巧克力中含有的苯乙胺能讓人產生戀愛的感覺,這種浪漫的“科學”最是讓人怦然心動。

可還記得電影《濃情巧克力》的經典片段:我坐在大河邊彈布魯斯輕搖滾,你頂著永遠娃娃臉,皺著眉間的笑紋搗鼓著濃郁的巧克力醬,將接納感激和包容作為我們的準則。即便在“齋戒期”,也對熱巧克力和噴噴香的可可粉絲毫沒有抵抗力。(文/R2)

TAG: 巧克力可可飲料阿茲特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