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千萬,微賺75%...

笑尿了,看到一位雪球網友寫的對年終總結的總結:“人均市值千萬,年度人均微賺75%”。

關於這種現象,我總結過一個“成績單效應”。小學生拿到成績單後有三種反應:

1、成績超預期的向全世界表示這次考得很一般。

2、成績不及預期的啥也不說,默默承受一切。

3、還有一部分人會塗改成績單去忽悠父母。

網路時代也無甚不同,1和3人少但是聲音大,2是絕大多數但沒有聲音,所以。。。

那麼群眾們真實的收益率是什麼情況呢?

我手裡有一份實盤比賽的收益統計表,保護隱私沒法貼,大致說下盈利的分佈情況。

總共200人左右,

超過100%,8人。

50-100%,17人。

20-50%,30人左右。

10-20%,20人左右。

0-10%,50人左右。

虧損,80+人,佔比40%左右。

需要說明的是,參與這個實盤比賽的人整體水平還挺高,菜鳥很少,基本上是中長線為主的老股民,而且還有部分人因為成績太差中途棄賽。結論是對老鳥來說,去年最密集的應該還是-10%到20%這個區間內。。。

所以我去年7%收益水平還行。上面這個連結是我對於2021年的總結。估計新年你們都忙著玩去了,沒幾個人看,感興趣的可以點進去鄙視下我。

……。

今天港股是開盤的,恆指收盤-0。53%。

看起來很慘,其實並不那麼糟糕。主要是中概互聯、醫藥(不含中藥)、內房又崩了,其他股總體都不錯,新能源板塊yyds。

中概互聯和醫藥無甚好說,依然是流動性問題。內房股有一個傳言,某頭部開發商有一筆銀行貸款做展期處理。所謂展期,就是這次還不上銀行願意寬限一段時間。

總之地產股這段時間的規律就是,有雷的時候大家跌一下,沒雷的時候就反彈下,今天算趕上有雷了。

但一兩天的走勢說明不了啥問題,諸位看看就好。

明天A股開盤,又要開始新的一年奮鬥。我也大致琢磨了下市場風格的問題,給出一個基礎的配置方案。

依然是低估4、賽道4、週期2的計劃,但具體內涵有所不同。

中概互聯過去我是算在賽道里面的,但被PUA整整一年統統被打骨折後,現在只能算低估了。當然這個低估不是用PE和分紅來計算的,而是綜合考慮其技術實力和發展潛力。

中概互聯+低估值大白馬,這些加起來會佔40%左右倉位。這些本質上依然是中國最優秀的公司,去年又跌那麼慘。誰也不能保證這哥倆今年就一定漲,但有個反彈的機率不會太低。

賽道的核心就是新能源+晶片,合佔40%左右倉位。

經濟發展的核心三動力是能源、材料、資訊科技的進步,新能源包含能源和材料技術,晶片包含材料和資訊科技。這兩個賽道未來至少還有5-10年的景氣週期,又有政策大力加持,整個上下游會輪流賺錢。踩對節奏血賺,踩錯也不太容易虧錢。

週期去年有過一輪大行情,但又被普遍被砸腰斬。

週期股當前業績普遍都很好,而且還看不到下滑的趨勢。特別是經過供給側改革之後,許多公司的週期性減弱、成長性增強,成為了傳說中的週期成長股。2021年和2022年兩份年報,可能會有很多週期股公司出現逆天業績,值得幹一票。

我也知道,週期股沒法有信仰,跟著各種資料玩吧,一旦邏輯證偽拔腿就跑。

肯定還會有打野的機會,但這些是無法計劃的,只能隨機應變,比例也不會很大。

人均千萬,微賺75%...

上圖是網友做的最近幾年不同板塊的表現情況。我有個建議就是連續火了兩年的版塊,第三年最好不要碰。

如2019年和2020年排第一的都是

食品飲料

2021年就撲街了。

很多人表示今年看好軍工,但實際上前兩年軍工也都排第二,

所以今年

是否能有表現存疑。

當然咯,問題的核心還是公司的估值水平高低。

但就A股這個超漲超跌的尿性來看,連漲兩年的公司估值低不到哪裡去,連跌兩年的公司估值也高不到哪裡去。

由於貨幣政策寬鬆是明牌,所以我對今年A股謹慎樂觀。創指漲多了不太好說,上證、滬深300謹慎樂觀。嗯,冒著被打臉的風險,對恆指也謹慎樂觀。

漲多漲少不好說,立個Flag就是上證指數上3800點吧。其實我內心覺得應該不止這點,但去年被打臉多隻能慫了。

瓜分6666元現金紅包!領取8%+理財券,每日限額3000份!

TAG: 賽道中概週期互聯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