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青稞啤酒廠的“闖關”路

【走筆囊謙】

嚴寒冬日,在囊謙縣扶貧產業園內,卻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打基礎、進裝置,年產5000噸啤酒的生產線建設正酣。

20公里之外的縣國營農場內,年產500噸啤酒的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加班檢修,為重新開工生產做最後的準備。

黑青稞啤酒究竟還要闖過幾道關,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這成了不少囊謙人心中的疑問。

“應該說,我們當初建啤酒廠是經過認真考慮、詳細論證的。”縣農牧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囊謙是黑青稞的傳統種植地,常年種植面積超過2萬畝,佔整個玉樹州種植面積的1/3以上。

但長期以來,黑青稞僅僅作為炒麵的原材料來食用,未進行深層次的產業化開發。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後,當地邀請國家食品發酵研究院、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前來“把脈問診”,發現黑青稞富含天然色素、葡聚糖、氨基酸以及多種微量元素,是生產功能產品的理想原料。

2015年,囊謙縣集中力量、整合資源,註冊成立了公司,啟動了黑青稞啤酒廠的籌建工作,先後投入1000餘萬元,完成了產品研發、廠房建設和裝置購置工作。

在次年舉行的青洽會上,囊謙生產的黑青稞啤酒一炮走紅。省、州領導在品嚐後給出了很高的評價,並要求創新品種、加大研發、開拓銷售渠道,推向更大的市場。

誰知高光之後就是沉寂。因為缺乏運營管理經驗,加上技術不成熟,後續產品口感欠佳,囊謙黑青稞啤酒廠未能形成規模化生產和銷售,企業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2019年9月,縣裡透過公開招標,以租賃經營的形式,將啤酒廠委託給玉樹一家商貿公司經營。

公司負責人付佔華說,自接手以來,她投入了數百萬元,更新改造了鍋爐房、淨水器、灌裝裝置等,開發出了黑啤、白啤、黃啤和超爽四個品種,並對產品包裝進行了最佳化設計和提檔升級。但沒想到,闖蕩市場的路依然很艱難。

“廠子建在縣城外,用水、用電沒法得到保障,又因為相關手續不全,沒法貸款擴大經營。”付佔華說,加上高原氣候、交通不便,難以組建起專業的生產、經營團隊,導致啤酒廠始終處於小批次生產的階段,還是未能實現規模化生產和銷售。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摸索,囊謙的黑青稞啤酒,憑藉著獨特的精釀工藝,醇厚的口感,贏得了關注和認可。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一屆全國優質農產品展銷週上,不少業內人士品嚐後,豎起了大拇指,也有一些外地客商找上門來要代理銷售。

去年6月,有著20多年啤酒企業工作經驗的火先生,到囊謙實地考察後,決定留下來。有了專業人士的加盟,黑青稞啤酒廠加快了發展步伐,重新通過了食品安全認證,包裝也由玻璃瓶更換成了鋁瓶,並在玉樹州、西寧市開起了體驗店。

囊謙縣委、縣政府決定繼續扶持黑青稞啤酒廠,在原有生產線的基礎上,再建一條年產5000噸啤酒的生產線,來帶動全縣黑青稞產業的發展。

“在市場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培育產業,要求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希望透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囊謙黑青稞啤酒能早日在市場闖出名堂,成為助民增收的亮點產業。”囊謙縣縣長西然江措如是說。

(本報記者 尚傑 萬瑪加)

黑青稞啤酒廠的“闖關”路

TAG: 青稞囊謙啤酒廠啤酒囊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