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集體躺平,背後的邏輯你想不到

作者:章哥

問:

“章哥,各地土拍市場集體遇冷這事您知道吧,有什麼看法?

開發商都不拿地了,是不是說明他們不看好未來的市場了?房價會不會下跌啊?

我是剛需,不知道該不該出手。已經看好了合生me悅和北清雲際和奧森春曉,只是不知道哪個更合適?

該不該出手?

請致電。”

1

致電就算了,我這個月流量快不夠了。還是寫兩句吧,給別人也當個參考。

開發商集體躺平不拿地,從表面看當然是不看後市的價格走勢了,也就是賺不到錢,否則哪有放著錢不賺的。

但是,

我一般建議看問題要結合歷史,更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否則有可能成了盲人摸象,只看區域性,自己限制住了思維。

那先看來自“831大限”之後,有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有,當然有,還很多次。

比如2008、2012、2014年都曾經出現過土拍市場遇冷的情況,當然各地情況不同,但和樓市一樣,都是漲漲跌跌,隨大市場而波動。

那這一次是不是這種情況?

不是,這次是全國遇冷,幾乎沒有紅火的地方。可這就怪了,哪怕是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時候,全國幾乎都是暴跌,但太原銀川等地也是熱度不減。2014年,樓市庫存已經到了天量,北京的土拍市場仍然保持在高位。

2017年317之後,北京房價急轉直下,但並沒有影響開發商拿地的熱情,甚至上半年還搶地呢,搶到都快沒有成本空間的地步了。

怎麼下半年就全國遇冷了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那就換位思考,站在開發商的角度上看他們怎麼考慮。

如果你是開發商,那在什麼時候會選擇不進貨,也就是不拿地了?

一般三種情況。

一是徹底收攤兒不想幹了,收拾東西賣家當躺平養老。

二是真的看清趨勢麵包賣不上價,進了貨也是賠錢。

三是雖然看好未來,但手頭是真的沒錢,而且這批貨也不合適。

2

那第一種情況有可能嗎?

當然沒有,市場是永遠有出有入的。有人星夜趕考場,有人辭官回故里,倆人在路上見了面,一般都是互相問候說一句“SB”。都說餐飲行業是紅海了,但永遠有人進入。小飯館幾個月就換一撥招牌,就是因為永遠有人看好市場,尤其是競爭激烈的傳統行業,絕不可能出現集體退出的可能。

第二種情況有可能嗎?

也沒可能,巴菲特說過的話很經典,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現在能在大城市房地產市場上生存下來的都是大型房企,都知道逆週期的道理。

而且,無論市場什麼行情,都必須持續拿地,必須讓團隊有活兒幹,就是為了活下去,賠錢也得堅持。當年萬科松山湖會議就說的很明白:明知行情不好也要拿地,要保持正常運轉,要培養團隊。

尤其現在的大型房企都是高週轉模式,對週期不是那麼敏感了,只要能快速銷售就行。

那第三種情況呢?

柯南說過,真相只有一個。福爾摩斯也說過,排除了所有可能之後,那剩下的哪怕再不合理,也是真相。

3

開發商以前為什麼能大量的拿地?

因為有錢。錢從哪兒來的?除了回款就是銀行,甚至主要是銀行和發債。那監管部門允許嗎?允許,因為這是企業發展的必須渠道。除了這個渠道還有別的辦法嗎?

沒有,聊天結束。

那現在監管層是什麼情況?是壓制資本擴張,是降低槓桿。

那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就算是看到後市能賺錢,就算是不想賺錢也得拿地養團隊,奈何實力不允許啊。

真的是沒錢,又不讓借錢,那拿什麼來拿地?

另一點,開發商賠錢拿地是有限度的,必須控制住可承受範圍之內。而且要有希望,也就是行情能轉暖,有可能不賠甚至賺到錢。

別以為開發商都多精明,全都算計好了利潤才去拿地的,並不一定。當年我們拿地,幾乎就是拍腦門大概一算,只要是不賠就敢出價。孫宏斌講過一句經典的話:爭論行情沒有意義,看好後市就去拿地,否則就賣地退出。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什麼,

是大家都看好後市的,否則也就不爭論了。就跟人們總問我買房時機似的,其實關鍵的是買房,時機是次要的。

人們主要看好的是後市大趨勢,至於時機不是太重要,否則也就不討論時機了。

但這要有前提,那就是風險可控,不能一下子賠死。

這就像當年湖南電廣傳媒(鴻坤)拿下瑞海新城專案似的,所有人算賬都肯定賠錢。

但鴻坤說了三條:一是堤內損失堤外補,用商品房利潤來補貼經適房;二是快速回款以降低財務成本;三是寄希望於後幾期開發時的政策隨市場調整。

現在看來,鴻坤賭對了。

3

限競房不掙錢誰都知道,那前幾年開發商們為什麼還要爭搶?

很簡單,

一是要活下去,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第二就是風險可控。

限競房雖然從表面看不賺錢,但卻可以快速回款,而且可以拖延交房週期,用佔用買房人的資金來從財務上獲利彌補。

其次可以適當的減質減配,用降低質量來壓縮成本。

那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市場上原材料價格別大幅上漲,基本能做到不賠甚至盈利,就算是賠也不多,可以承受。

那現在的土拍市場是這種情況嗎?不是了,風險大多了。

首先是限價土地居多,有的還是共有產權房。那在競爭之下,利潤就甭想了,少賠就是賺。這同樣是限價房,但空間被壓榨的更小了。

其次,很多地塊中夾雜了保障房。這未必會增加成本,但是銷售卻有可能受到影響。

也就是說,回款速度有可能大幅減慢,想降低財務成本也就更難了。

再者,監管層提出了競品質。

這導致開發商想透過減質減配來降低成本也幾乎不可能了。監管越來越嚴,幾乎所有的求生可能都被堵死了。

還有最後一點,原材料在大幅上漲,是全球性的上漲,完全不可控。這不聊了,看看國際期貨行情就知道了,開發商們的壓力有多大。

那最終總結的是什麼?

是開發商們首先融資渠道受限,沒錢了。然後是土地的限制更多了,也就是獲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過去的幾種方式也不好使了。

外部再有原材料上漲和通脹導致工資上漲的壓力,擱誰也沒法玩兒了,只能集體躺平。

要不然賠的太多了,扛不住啊。

4

總之現在就是這麼個情況,看自己的判斷了。

到底是開發商們集體不看好後市走勢,還是就算看好也沒辦法,這批貨實在不好吃呢?

我是沒什麼判斷的,只知道一點,那如果開發商們不拿地,樓市供應量就會減少。而經濟學認為商品價格是供需關係決定的,後市什麼走勢,自己判斷。

最後說說這兩個盤吧。

合生me悅,聽著名字就是剛需盤,而剛需盤的主要功能是什麼?自己知道。反正這種土地是肯定會搶的,所以樓面價竟然高達4萬,比旁邊的二手房都貴,麵粉貴過麵包。

但這是商品房啊,不限價,至少好的多。所以人家開發成了剛需盤,報價6。3萬,郊區小戶型豪宅。

北清雲際和奧森春曉,倆開發商合夥兒。限價房,而且都有保障房,樓面價都是5萬多,限價6。3萬。

這讓我說什麼呢?

me悅的麵粉4萬,這倆的5。3萬,都賣6。3萬。這合生me悅都未必能賺錢,畢竟才2萬多的空間。而北邊這倆才1萬,看開發商的本事吧,什麼也說不了。

總之這都是開發商沒辦法,成本高按說就得賣高價,是否願意接盤是你的事兒,覺得合適就買。

另兩個是肯定賠錢,可以佔開發商的便宜,覺得能佔到就佔。

僅供參考。

1V1諮詢

功夫財經

“1v1諮詢”

新品上線了!

首批入駐了趨勢分析師肖鋒、房產投資圈大神六土、北京樓市實操專家周通、區塊鏈股市投資專家明風、大灣區樓市權威專家李宇嘉、副業賺錢達人鹿鹿和鄭州樓市行家老貓等學者。

TAG: 開發商看好情況賠錢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