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普通消費者,需不需要?

多個CPU的電腦早就有了,只是這種設計主要用在伺服器上面,前不久網上不是出現了王思聰的那臺百萬元級別的伺服器嗎?那臺服務就是採用了2塊AMD EPYC 7763處理器,實際上在伺服器上面雙路也不算啥,還有更多的,不過有沒有是一回事,普通消費者需不需要又是另外一回事。

伺服器,普通消費者,需不需要?

起碼就目前來說,消費級平臺上面是沒有必要採用多CPU的設計的,廠家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就算是HEDT平臺往往也就只支援單個CPU,更常見的桌上型電腦和膝上型電腦就更不用說了,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

伺服器,普通消費者,需不需要?

首先自然是產品定位的問題,多CPU在技術上來說,早就不存在很大的問題了,不過為了區分產品的定位,有些技術往往只會用在伺服器平臺上面,除非今後消費級市場提出了相關需求,廠家才會將技術下放。

其次就是消費級使用者往往用不到多路,多路最直觀的優勢就是多執行緒能力,但是現在的普通消費者需要那麼強的多執行緒能力嗎?目前在HEDT平臺上,AMD的執行緒撕裂者也有64核心128執行緒的產品,普通桌面平臺也有16核心32執行緒的產品,這些產品的多執行緒能力還不夠嗎?

伺服器,普通消費者,需不需要?

最後多路CPU設計,會帶來CPU之間通訊時延的問題,在某些情況下這種跨CPU的高時延會影響體驗,實際上都不用說跨CPU這種情況,AMD的處理器在出現跨CCD的情況下,其時延都會影響遊戲體驗,所以AMD推出了遊戲模式,這個模式就是透過關閉部分核心,避免跨CCD之間的核心通訊,以此提升系統時延表現,保證更好的遊戲體驗,所以這麼一看多路CPU的設計,還真的不一定適合普通消費者的場景。

伺服器,普通消費者,需不需要?

總的來說,多個CPU這種事情早就實現了,並不是什麼新玩意兒,至於為什麼普通消費平臺沒有用這個技術,個人覺得主要原因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多CPU電腦的優勢他們感知不強,但是帶來的劣勢往往很容易感知到,此外還要考慮到成本問題,因為這種產品就算有,願意購買的使用者也很少,工業品這種東西規模上不去往往就意味著賠錢,那麼業界也沒有動力去推,而且就目前來說多核心CPU還是更好的解決方案。

TAG: CPUAMD多執行緒伺服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