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的隆興寺,1400年間先後換了三回名字!

隆興寺位於正定古城內東隅,是國內現存規模較大、儲存較完整的北宋木構建築群。這座寺院在隋朝時叫龍藏寺,此名一直延續到唐朝,改叫龍興寺,這個名字又延續到清朝,又改名為隆興寺。史料記載,隋文帝楊堅篤信佛教,在為北周宣帝的岳父、隋國公時,印度高僧送給他釋迦牟尼佛祖真身舍利一袋,要他日後在各地建塔安放、供養、佑國。他建立隋朝後,詔告天下諸州都要建靈塔。

河北正定的隆興寺,1400年間先後換了三回名字!

公元604年,他又命高僧大德護送舍利到30州所造的塔內供奉。這期間,隋文帝還命令高僧靈達,帶侍從2人、散官1人,攜燻陸香120斤,馬5匹,護送舍利前往龍藏寺安置,三月十六日開龍藏寺地宮安放。隋朝建立之前,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公元577年下令滅佛,致使全國大部分佛寺遭滅頂之災。隋朝立國之初的公元581年,隋文帝下令修復周朝毀壞的寺院。公元586年,恆州刺史、鄂國公王孝仙奉命募捐擴建龍藏寺。

河北正定的隆興寺,1400年間先後換了三回名字!

公元969年,宋太祖趙匡胤討伐後晉駐兵河北正定時,到龍藏寺禮佛後,下詔在龍興寺內,隋舍利塔後的寬闊處重鑄菩薩金身,並修建大悲閣。公元1254年,印度高僧、蒙古國南無國師任龍興寺住持,並斥資大加重修。公元1256年,蒙古國師、金剛法座上師膽巴任龍興寺住持,舍白金千兩修葺殿閣。到1312年,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登基後,又賜黃金250餘兩、鈔9700錢,莊嚴大悲寶閣,興聖皇太后及太子臨真定禮佛,賜良田50頃為龍興寺寺產。

河北正定的隆興寺,1400年間先後換了三回名字!

公元1317年,仁宗又賜100錠鈔為長生錢,以供龍興寺長明燈油資。龍興寺的舍利塔歷經隋、唐、五代、北宋、金到元代,歷代均對其進行過不同程度的修繕,到至元年間依然矗立。元末明初社會動盪,戰火不斷,明朝建立後,又經燕王朱棣“靖難之役”,正定一帶又遭重創。此時的龍興寺內,隋朝建起的舍利塔被毀,僅殘存二層石質須彌座塔基。明中葉後,以隋舍利塔殘基為基礎,改建成僧人出家受戒的戒壇。

河北正定的隆興寺,1400年間先後換了三回名字!

公元1710年,大清朝康熙皇帝,敕令對隆興寺大規模重修之後,賜匾額“隆興寺”,從此延續千年的“龍興寺”被改名為“隆興寺”。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TAG: 龍興寺龍藏隆興寺公元隋朝